田英章千字文書法欣賞

  《千字文》原名為《次韻王羲之書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興嗣所作的一首長韻文。田英章千字文書法如何?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關於千字文

  《千字文》在中國古代的童蒙讀物中,是一篇承上啟下的作品。它那優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讀物都無法望其項背的。

  我國很早就出現了專門用於啟蒙的識字課本,秦代出現的有《蒼頡篇》、《爰歷篇》,漢代則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賈魴的《滂喜篇》、蔡邕的《勸學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國時代有《埤蒼》、《廣蒼》、《始學篇》等等,這些被稱為“字書”的作品多數影響不大,只有《急就章》對後世產生了影響。《急就章》雖然是《蒼頡篇》之後較突出的小學之書,但由於流傳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其權威性到南北朝時已大不如前,而這一時期出現的一些啟蒙讀物如《庭誥》、《詁幼》之類,可讀性有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千字文》問世了。一則《千字文》內容精、文辭美,二則《千字文》是皇室用書,知名度高,所以,《千字文》漸漸地成為《蒼頡篇》之後,又一突出的童蒙讀物。顧炎武說:“讀者苦《三蒼》之難,便《千文》之易,於是至今為小學家恆用之書。”《千字文》在內容上熔各種知識於一爐,並通篇貫穿以統一的思想,脈絡清晰,語言洗煉,這些長處是此前讀物所缺少的。它的長處後來為《三字經》所吸取,為這部優秀童蒙讀物的出現提供了借鑑經驗,這隻要對二者稍加比較就可明白。

  《千字文》之後,尤其是宋以後,童蒙讀物層出不窮,數目眾多,這些作品在通俗性和知識性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各有長處,但它們的一個共同缺點就是文采稍遜,即使像《三字經》這樣的作品也存在這一問題,它們都無法與《千字文》的文采相比。章太炎曾說《三字經》與《千字文》比較,有兩個不足,即“字有重複、辭無藻採”。《千字文》在文采上獨領蒙學讀物風騷,堪稱訓蒙長詩。

  在《千字文》的流傳過程中,隋唐之際的智永和尚功不可沒。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他用30 年的時間,摹寫了800 本真草《千字文》分贈浙東各寺廟。智永的這一舉動,既儲存了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又使《千字文》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智永之後,歷代書法大師寫《千字文》者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懷素、宋徽宗、趙孟頫、文徵明等。他們的作品流傳很廣,書體與風格各異,可謂千字千姿,影響也很大,無疑大大促進了《千字文》在民間的傳播,大大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而且也為世人留下了這些偉大的藝術瑰寶。

  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現被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許多人不但把它當作一部啟蒙教材來讀,而且作為學習書法的絕好範本,直到今天,此風依然長盛不衰。

  唐朝以後,《千字文》這種形式被人們廣泛地加以採用和學習,出現了一大批以《千字文》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義淨編纂了《梵語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敘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頌》,呂裁之有《呂氏千字文》,清人吳省蘭有《恭慶皇上七旬萬壽千字文》,太平天國有《御製千字詔》等等。這些所謂的《千字文》內容各異,但都以《千字文》為名,足見《千字文》影響之大。

  《千字文》在古代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宋代真宗時,編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裝在400 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順序編號,起於“天地玄黃”的“天”字,終於“宮”字,所以人稱這部《道藏》為《大宋天宮道藏》。明清時期,用於科舉考試的貢院,每一間用於考試的號房都用《千字文》來編號。《儒林外史》第二回描寫了一個屢試不中的周進到省城參觀貢院時的情景:“到了龍門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這是相公們進的門了。’進去兩邊號房門,行主人指道:‘這是天字號了,你自進去看看。’周進一進了號,見兩塊號板擺的齊齊整整,不覺眼裡一陣酸酸的。”

  古代一些需要用較大數字編號的專案,多采用《千字文》,這是周興嗣始料所不及的。

  《千字文》作為一部有影響的作品,在很早就涉洋渡海,傳播於世界各地。日本不僅有多種版本的《千字文》,而且出現了很多內容各異但都以《千字文》為名的作品。1583 年朝鮮出版了以朝語釋義注音的《石峰千字文》。

  1831 年《千字文》被譯成英文。此後數十年中,相繼出現了《千字文》的法文字、拉丁文字、義大利文字。《千字文》的影響達到了海外。

  借鑑《千字文》中韻語集中識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出包括《中華字經》在內的『愛文識字閱讀系列教程』,進行漢語閱讀教學推廣,取得廣泛好評。其中主識字教材更是由4,000個不重複的常用漢字字組成,韻語成篇,分為50個不同主題,可稱為現代版《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