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經典書法作品圖片賞析

  在那些經典的鋼筆書法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樣的書法藝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鋼筆經典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鋼筆經典書法作品欣賞

  鋼筆經典書法作品圖片1

  鋼筆經典書法作品圖片2

  鋼筆經典書法作品圖片3

  鋼筆經典書法作品圖片4

  如何寫好鋼筆字?

  一、寫字的字型已經成形,能不能改,怎樣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人認為:寫字已經成形,年齡已經漸大了,不能改了 ……,這種看法不對。要知道,寫好字並不是什麼難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極其好學,只要你方法對頭,養成一種習慣。具體地說,在你練寫的時候,必須端正寫字的姿勢和執筆方法,這是首要條件。

  二、寫字的姿勢和執筆

  *** 1***頭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胸不靠著,背部靠椅;兩眼距桌面約一尺,前胸距桌沿約一拳,筆尖一寸***三個一***腳要平方地面。

  *** 2***執筆要正,筆尖應直向前,切忌內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筆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筆尖約一寸。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就寫不好捺,寫不好橫,寫不好鉤,很難順手,甚至每寫一筆,就得挪動一下右手。同時,寫出的線條一無骨氣,二無韻律,字形也就談不到舒展大方。

  *** 3***筆桿的斜度,寫大字拿筆往上些,筆桿斜度要稍大,寫小字往下些,筆桿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應傾斜在食指關節處,超過這個部位,寫出的筆畫,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筆桿斜度不適當,筆速要受到侷限的,並且不可能寫出飄然、神韻的字形來,因此不應傾斜 “虎口 ”處。

  *** 4***握筆要輕鬆,運筆才自如;握筆太緊,寫出的字,不能開闊大方。據在中學講課所見,一個有五十人的班級裡,就有四十五人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大學裡也是這樣,正是這個緣故,這些同學寫出的字,鉤不象鉤,捺不象捺,筆畫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說過,寫字好壞,在姿勢和執筆上有絕對關係。如同木工鋸木一樣,如果姿勢和拿鋸不正,即便 “線條 ”畫得再直,你也要鋸歪的。這和寫好字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練楷書先練基本筆畫;偏旁部首;練字形結構;練分行佈局。

  漢字的 “點 ”畫寫時要加重,如石墜地。什麼樣的部位需要什麼樣的點,要做到 “意在筆先 ”。如 “宀 ”上頭的點按鍾紹京、歐陽詢的寫法,用短小豎勢書寫是比較有力的

  四、要想寫好每個字,其重點應當掌握哪些?

  答:第一要掌握筆力,這裡指的是該用力的筆畫就要用力;不該用力的就要輕筆過渡。例如寫國、紅、真、鋼等字,輕重分得清,看起來就會給人以美感。

  一般來說,寫 “丶、一、丨、丶***捺*** ”等筆畫著筆應用力,其它稍輕些。但一個字中的個個筆畫不能都用力。比如,寫 “人、大、天 ”等字的撇畫應當輕,捺畫應當重。相反,撇畫寫成重,捺畫寫成輕也可以,總之不能平均用力。

  五、有人說,基本筆畫好練,間架結構難寫,是這樣嗎?

  答:說起來好象很難,實際上只要你方法找準,路子對頭,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首先練好了基本筆畫之後,就有基礎功底了。所說方法找準,路子對頭,指的是在結構上分清是獨體字,還是合體字。

  如果是獨體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 “上、下、千、十 ”等字全是獨體字,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橫畫稍長,豎畫稍短,而豎畫必須居中而下***楷書***。

  如果是合體字,則要分清是左右結構;還是上下結構;是左中右結構,還是上中下結構,是半包結構,還是全包結構。

  弄清這六個區別,再按字的定義和組織規律去掌握。這樣,就可寫出一個完美而秀麗的字形來。

  例如: “好 ”“媽 ”屬於左右結構; “幸 ”“素 ”屬於上下結構; “常 ”“掌 ”屬於上中下結構; “匠 ”“醫 ”屬於半包結構;區別這些不同的結構定義,就好辦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兩豎,注意居中對齊;常.掌,二字是個長形體勢,不要寫太長,稍加緊縮;好媽二字是個左右結構,左邊稍小,右邊稍大些,只要掌握好疏密得當,參差有序,不就好嗎?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當,一寬一窄,線條輕重不分,那就難。

  六、怎樣安排好字形有大小?

  答:中國漢字有大有小,形狀各異,不論用毛筆或鋼筆,寫出的大小不能完全一樣,我們管它叫 “參差有序 ”。

  具體要求:筆畫多的寫細稍收縮,筆畫少的寫粗稍擴散。要寫得大小勻稱,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例如: “騰 ”字同 “小 ”字; “口 ”字同 “國 ”字; “工 ”字同 “騫 ”字。

  七、寫字講究呼應,這指什麼說的?

  答:要想把字寫得生動活潑,就得注意線條的往來和筆勢的呼應。筆畫相間有呼應,句間的開頭和末尾也講究呼應,這樣的寫法是為了避免機械式和堆砌現象。我們經常提到的 “筆斷而意連 ”,使點畫互相間的聲勢具有連貫性,這種聲勢好比幼兒伸手喊媽媽,媽媽伸手接幼兒的那種動作。

  《書筏》中說:起筆為呼,收筆為承。反之,如果寫完一筆再考慮下一筆,中斷筆間勢能,那就是《續書譜》所批評的: “圖寫其形,末能涵容,皆支離而不貫,其結果多成珠子,字形當然活不起來 ”。

  所以要使字寫得生動活潑,情趣誘人,呼應二字是不能忽視的。

  八、據說橫豎有原則寫法,是這樣嗎?

  答:是的,這是當代書法家鄧散木說的,鄧老講得有道理。寫 “橫 ”要稍斜,左邊低,右邊高,其斜度約在 5-7度上下。不要低於 5度。不要高於 7度。這是因為人的兩眼視覺並不平衡,如果把 “橫 ”畫寫成平直,那麼,由於兩眼的錯覺,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 漢字的 “豎 ”畫比較重要,在一字當中起著棟樑作用。虞世南在《筆隨論釋行》***引王羲之語***說: “為豎必弩,貴戰而雄。 ”故寫豎畫要剛勁有力。如中、牛、千、山等字。

  九、寫字在快慢上有關係嗎?

  答:關係很大。寫字在行筆快慢上有極大關係,字形的優美,線條的神韻,大部在快速行筆中體現出來。呼應的連貫筆勢也是在快速運筆中體現。慢筆寫出的字是沒有神韻的。

  大家知道,一些快速行筆的人寫出的字形和篇章,不拘泥,不呆板,具有高昂的氣勢!這就是他們運用了 “一氣呵成 ”的良好效果。

  要想快速行筆,達到滿意的效果,除了要對字形本身結構具有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執筆要正,並儘量往上些。

  書寫每個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義去構思,信指而書,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飾。 “筆勁洞達美而韻,書貴瘦硬方有神 ”。這就是寫字在快慢上應當體現的一面。

  十、書寫基本筆畫時,應注意哪些?

  答:*** 1***寫 “點 ”重如墜石,形斷而意連;*** 2***寫 “橫 ”要稍斜。一字有兩 “橫 ”上 “橫 ”要仰勢,下 “橫 ”寫俯勢;

  *** 3*** “豎 ”畫粗而壯,寫直不要歪;*** 4*** “撇 ”之發筆利, “捺 ”之發筆揚;*** 5*** “折 ”的發筆緩, “鉤 ”之發筆衝。初練稍慢,循序漸進。要知道,書體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書的基本筆畫練好,它是寫好一切書體的立足點。

  十一、衡量一個字、一篇文章應從哪些方面來評價?

  答:第一要看字的 “筆力 ”;第二要看字形和間架結構規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佈局。

  “筆力 ”分佈怎樣,結構相間的疏密程度是否適當,字間、行間、開頭、結尾等,條理是否分明。要知道,真正的書法功底還要注重在挺拔雄勁的楷書上面。

  十二、 怎樣才能掌握好章法和佈局?

  答:書寫文章時,不能看一個字寫一個字,應當看準一句,接連不停地寫下去。這樣的寫法,能使字序整齊,氣韻豐滿。如果看一個寫一個會產生字間、行間以致整個篇幅的不規則現象,這雖然是個小事,但對衡量作品的整個格調是很主要的。

  鋼筆字橫寫居多,要邊寫邊向左方看齊,豎寫時邊寫邊向上部看齊。

  字形寫得雖好,但章法和佈局安排不當,是要降價三分的。因此必須重視對章法佈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寫作時養成好的習慣。

  書法 “神 ”的美,指的是線條組合後總體的外貌。它不是象幾何學裡那樣機械式的配合,而是書家以唯物的、運動著的氣勢和本能,發自熱愛生活的審美理想。 “壯則雄健以嵑嶫,麗則綺靡以清遒 ”。這就是書法 “神 ”美的應有體現。

  十三、今後在寫字上應注意哪些?

  答:要注意 “識、簡、連、美 ”四個方面,

  “識 ”指的是寫出的字要準確,清晰易辨。既然文字是代表無聲語言的符號,表達一個人的心意和行動,那麼,這個符號寫出來就得叫人認識。如果寫得七扭八歪,誰也不認識,日子久了,連自己也不認識了,這種字還有什麼用處呢?

  “簡 ”指的是按國家規定的簡化字去寫。要知道,漢字由繁向簡發展、不斷輾轉演變已不是現在的事。從秦始皇統一文字並做了規範以後,小篆變隸書,草書變楷書,漢末的草書又變成楷書的草體。字型的不斷簡化是漢字發展的規律。

  “連 ”指的是用連寫的筆勢寫出的字,簡單地說 ,就是快寫的連筆字。

  不論行書或草書,都必須有規範性的約束,不是無規律地亂來。重複地說,寫出的字,必須叫人看得懂,領會其意,不給別人為難才行。

  “美 ”是指一個字寫出後的最高要求。書法美的表現形式是以線條造型美,而不是以象形美。 評價字形美不美,應摒棄漢字古老的原型,而是以其線條造型所體現的 “形、神 ”為依據。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漢字象形性的古老寫法已不被人們所重視。如果有人認為象形性強的甲骨文是美的,那麼,沒有象形性的楷書就不美了,這顯然不符合中國書法史的實際情況。

  線條本身的美,來源於造型。毛筆字表現在 “筋、骨、血、肉、神、氣、韻、味 ”上,鋼筆亦如此。

  這種美不是牽絲拖沓或牽強做作,而是線條整體自然美,它通過 “形、神 ”的具體化所表現出來的。

  鋼筆字的行書:起筆如楷,運筆如草,點畫應接,筆斷氣連,主筆突出,連筆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