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抽象水墨畫圖片

  水墨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也是我國國畫的代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欣賞

  1

  2

  3

  4

  5

  幼兒水墨畫教學優化

  一、創設寬鬆平等的環境,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實施審美教育

  教師把審美教育作為水墨畫教學的目標,無論是內容的設計、方法的選擇和教學的組織都圍繞“審美教育”這一中心。在欣賞水墨動畫片及大師的作品中引導幼兒感受水墨的氣韻美和藝術美。在水墨遊戲中鼓勵幼兒大膽揮筆,感受水墨交融的形態美和自由美。在各種技法的學習中激發幼兒的創新靈感,及時給予鼓勵,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在主題畫中,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學會用筆觸來表現內心的想法和感受,體會想象的情趣美和愉悅感。

  二、讓幼兒在玩墨、玩色中學習並感知水墨的屬性、特點

  水墨畫以墨為主,以墨當色,因此墨的變化是豐富的。用慣彩筆畫畫的幼兒一時難以理解墨色的變換趣味。“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讓幼兒在操作遊戲中體會這五種墨色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玩墨遊戲《吹泡泡》,鼓勵幼兒用水和墨畫出深淺不一的泡泡來。孩子們嘗試著加水調墨,畫出了許多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泡泡。遊戲後,他們感知到焦墨泡泡、濃墨泡泡、重墨泡泡、淡墨泡泡和清墨泡泡的區別所在。古人有“用墨之妙全在於用水”之說。實際上,用墨的技巧也就是用水的技巧,水墨畫就是靠水與墨的巧妙調配,產生出乾溼、濃淡的變化。幼兒在學調濃、淡墨時往往把握不好水的多少。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先加水,後加墨”的方法適合幼兒,便於他們掌握墨色的濃淡。在教墨色的調配方法時加上一些有趣的口訣,會使幼兒克服困難儘快掌握方法。“清清的水兒嘩嘩譁,一隻蝌蚪跳進它,遊啊遊,遊啊遊。兩隻蝌蚪跳進它,遊啊遊,遊啊遊……”蝌蚪就是幼兒滴進清水裡的墨汁,形象有趣。在念“遊啊遊”時,幼兒邊掭筆,邊在紙上試墨色的濃淡。

  就這樣,幼兒在操作中學習建立用水意識,區別蘸水多少的概念,並理解了“洗筆”、“浸水”、“點水”、“掭筆”等概念。玩色、玩墨中,幼兒與墨色的親密接觸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挖掘教學環節中的趣點,讓幼兒體會“快樂學習”的樂趣

  除了玩色、玩墨、練習技法中的種種趣味,幼兒在繪畫中的想象、分享甚至補改都是充滿了趣味的。幼兒期,孩子們好奇心強,想象大膽,幻想奇特。如果能加以耐心科學的引導,發現孩子們的思維“閃光點”,可以為孩子們創設一種寬鬆、自由、民主的氣氛,使他們的創造性得以充分的發揮。畫《盪鞦韆》,要求幼兒畫出坐態人物。在整個話題的討論中,我一共提出了兩個問題。“誰在盪鞦韆?”“在哪裡盪鞦韆?”這兩個問題讓孩子們好好地過了一次想象癮。他們有的說是小朋友盪鞦韆,有的說是動畫人物櫻桃小丸子在盪鞦韆,有的說是可愛的小貓盪鞦韆。至於在哪裡盪鞦韆,更是奇思異想。除了在公園裡,大樹上,鞦韆還盪到了月亮上。有人畫出了兩個好朋友一起盪鞦韆,有人畫出了小貓在鞦韆上晒太陽,有人畫出了在月牙上盪鞦韆的孩子,還有人畫出了兩隻鳥銜著鞦韆繩讓人盪鞦韆。畫面豐富多彩。畫《長頸鹿》時,我除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和方法教授新的技法,還提供了幾種動態的長頸鹿。我告訴他們動物王國正在開一場精彩的運動會,長頸鹿會運用它的特長參加一些比賽專案。孩子們在他們自己思維的碰撞和語言的相互啟發中,畫出了運動會中搖呼啦圈的長頸鹿,畫出了踢球的長頸鹿,畫出了幫助別的動物摘果子解渴的長頸鹿。

  幼兒在學習畫水墨畫時經常會碰到這樣一個問題——顧此失彼。他們考慮了結構,又忽視了用筆;注意了構圖,又忘了把握水分。這個時候很容易出現錯筆或敗筆。很多孩子碰到這種情形都很沮喪,並急著換畫紙。作為老師的我常常鼓勵幼兒面對這些小小的挫敗,並學著換個角度看問題,把敗筆變成有用之筆。自從我誇獎一個孩子會動腦筋,把畫扁了的人物臉改為可愛的蠟筆小新形象後,大大地鼓勵了孩子們處理錯筆敗筆的信心。孩子們沒有了怕畫壞的負擔,自然輕鬆愉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