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應對學習中的困難

  學習上有困難不可怕,只要找到應對學習困難的方法,也一樣可以把學習學好。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學習困難的原因與對策,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習困難的原因與對策

  1、學習缺乏計劃性。“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保證。但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於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因此,看什麼、做什麼、學什麼都心中無數。他們總是考慮“老師要我做什麼”,而不是“我要做什麼”。

  因此,培養孩子定計劃的習慣很重要,即便是計劃不斷的改變,也要孩子定計劃,從與孩子一起討論計劃,到孩子自己定計劃。

  2、不會科學利用時間。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但忙不到點子上,實際效果不佳。有的學生不善於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還有多餘的時間供自己安排?”還有的學生平時鬆鬆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這些現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反映。

  因此,有意培養孩子珍惜時間,利用好時間不僅僅是時間問題,還是高效學習的方法。

  3、不會聽課。這主要表現在:課前不預習,對上課內容完全陌生,無法帶著疑問去學,聽課時開小差、不記筆記,或充當錄音機的角色,把老師所講的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只讓自己的記憶與教師的講述保持同步,而不讓自己的思路與教師保持同步;課後不及時複習,聽完課就萬事大吉,等等。

  因此,培養孩子的聽課的三個環節很重要,尤其是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複習,因為這兩個環節反映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和對孩子的重視程度,當然也是孩子成績提高的主要原因。

  4、不求甚解,死記硬背。死記硬背指不假思索地重複,多次重複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學生不願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說:“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現在我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乾二淨了。”

  因此,教育孩子學習時,一定要追求學會,而不追求多做題,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成績。

  5、不會閱讀。這主要表現在:不善於選擇閱讀書目,完全憑著個人興趣或完全聽從老師父母的安排;沒有閱讀重點,處理不好“博”與“精”的關係,要麼“廣種薄收”,要麼精讀於一而疏漏於萬;閱讀速度慢,不會快速閱讀,也不會略讀,任何情況下都逐字逐句;不善於帶著問題去讀,閱讀之後沒有什麼收穫。

  因此,家長指導孩子讀書時,一定鼓勵孩子發現問題,同時還能帶著問題讀書,這樣通過讀書,在拓寬孩子知識面的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反思能力。

  6、不能形成知識結構。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中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有的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於他們沒有掌握知識間的聯絡,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於“遊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

  因此,引導孩子根據書本目錄整體把握知識,針對不會的知識有重點的突破,會讓孩子更快的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7、理論與實際脫離。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法,即所謂“學而必習,習又必行”。而方法不當的學生往往只滿足於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善於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應用,不能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具體表現為動手能力差,不喜歡上實驗課和操作課,不關心現實生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因此,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把書本知識與生活知識相聯絡起來,把知識學活,學以致用。

  8、不善於科學用腦。這主要表現在:學習時不注意勞逸結合,不善於轉移大腦興奮中心,使大腦終日昏昏沉沉,影響學習效率。而上述這些因素的呈現形式越來越以心理因素的形式呈現出來。

  快節奏的生活,帶來的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學生也是一樣,心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關注孩子的科學用腦,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效率,達到快樂學習,成績當然就好。

  孩子學習困難的表現

  一、動作遲緩,笨手笨腳,身體協調能力不良,書寫笨拙、幼稚,缺少筆畫。

  二、缺乏學習興趣,缺乏好奇心,對人對事缺乏興趣;或學習興趣膚淺、範圍狹窄、興趣不能穩定持久,易於“見異思遷”,帶有情緒性影響。

  三、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蹭,有頭無尾,缺乏時間觀念和任務感。慵懶、拖沓,學習遷移能力差,易形成習慣性惰性及自慰心理。社會適應技能缺陷,凡是都要依賴別人。缺乏良好徹底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

  四、缺乏學習動機,或學習動機多停留在短暫、浮淺的消極水平上,具有遊移搖擺的特點,缺乏強大而穩固的動機支援。一般其動機水平低,目標不明確,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不統一。動機只表現在口頭上,很少落實在行動上。

  五、學習態度不良,目的不明確、呈現一種漫無目的的學習傾向。缺乏學習熱情和自覺性。自制性和堅持性差。

  六、活動過度、問題行為、違紀行為、自我控制力差,不易與同學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尋求反面心理補償,出現逆反心理及情緒對抗。

  孩子學習困難家長該怎麼辦

  一、家長們要正確認識自己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教育,而家長也是孩子的榜樣,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性格,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等等。如果家長對孩子採用的是嚴厲和專制的教育方式,孩子就容易出現自卑、焦慮、恐懼等心理,嚴重的會出現心理扭曲。

  反之,如果家長們在生活中向孩子傳遞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比如與孩子多溝通等,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投入。

  二、是要讓孩子喜歡上學習。

  對孩子來說,只有真正感到學習的快樂,他才會想要做這件事。比如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會促使孩子不斷探索,而家長把這一點利用到學習上,孩子就會想要探索未知世界的衝動。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就去問同學,問老師,直到弄明白為止。

  三、生活中處處是哲學。

  學習的知識可以運動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家長可以通過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比如玩遊戲,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一定的回報,並且不能半途而廢,如果在中途失敗了,就必須得重新開始,家長要多鼓勵引導孩子,給他樹立自信心,好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能勇往直前。

1.學習遇到困難時的名言

2.學習遇到困難名言警句

3.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4.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什麼

5.小學學習困難生輔導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