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指導孩子認真學習

  孩子的教育很關鍵,家長想要孩子認真學習,就要以有效的教育方式來引導孩子、教育孩子,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指導孩子認真學習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指導孩子認真學習的方法

  1.制定計劃

  根據存檔成績,結合孩子的當期表現,我們就知道了孩子的學習優點和缺點,然後進行發揚和規避;根據名次比較, 我們知道孩子的強科和弱科,然後進行保持和提升。

  而計劃的制定,就需要把上述內容具體化,可操作化。***強調,必須是可操作性的計劃,而非籠統的“你做的很好,你很努力”***

  計劃制定至少包含以下兩方面:各科或弱科的,在家學習時間量或額外學習量;過程驗收時間截點。

  額外學習量:

  一般而言,成績好的學生,學習效率會高於成績低的學生。即,在相同學習時間內,相同作業量的情況下,成績差的學生,很難超越成績好的學生。要想實現成績和名次的提升,必須有額外的作業量,有學校作業外的額外學習時間。

  成績提升的必然過程:拼學習時間--提高成績--拼學習效率--再次提高學習成績。

  對中小學生而言,全體學生的學習時間並不是很長,只需在時間上做出延長,即可提高成績;但對高中生而言,一天24小時,時間上已經拼無可拼了,應注重學習效率。

  曾有一位家長問:既然成績=時間×效率,我們可否先提高效率,讓孩子能有更多的時間玩耍?

  否。效率的提升,實際是成績提升的伴生物,沒有一定的優秀成績,絕對不可能產生出高的效率;同時,在幼稚的年齡條件下,對遊戲可以產生出高的效率,但對學習,卻很難。

  延長學習時間,是中小學生,提升成績的最佳選擇。

  杏壇要做的,是在這個時間基礎上的,效率提升,使時間不成為“假學習時間”。

  對於有限時間的家長,則需要進行下述的過程監督。

  2.過程監督

  我們下面所說的過程監督,前提設定是:家長能用於孩子輔導的時間有限;或者家長的知識水平有限。如果您不在此列,可在下述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增加。

  可操作性:

  在計劃制定階段,我們強調計劃要有可操作性,具體指的是:孩子學習計劃的可操作性,以及家長監督的可操作性。

  比較兩種計劃書:要加強語文的學習 VS 每3天完成一篇課文背誦,3周內全部完成。

  第一種計劃,讓孩子執行起來很混亂,而且家長怎麼監督?第2種計劃,家長就可以在每週結束的時候檢查孩子的2篇課文背誦,執行和監督都有明確的目標。

  強制性:

  孩子天性玩耍而非學習,也許在知道成績的那一刻,或者在制定計劃書的時候,會下很大的決心去學習,第一天會100%完成,第2天也許就會有拖延。這就需要家長去監督,督促孩子去完成已經制定好的計劃。

  計劃調整:

  新制定的計劃,由於對孩子學習能力的掌握不夠充分,或者在制定計劃時,對執行力的過分自信,往往會制定出過於緩慢或過於急促的計劃,導致孩子很容易完成或很難完成。太容易,則起不到額外學習的目的;太難,則打擊孩子自信。所以完成計劃制定並實施一段時間後,要由家長和孩子一起對計劃進行稽核,是否太快或太慢,然後進行調整。這個過程也是家長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的過程。

  3.結果驗收

  請注意此結果驗收不是學校的考試,而是由家長主導的驗收。

  一般而言,我們會分階段制定不同的計劃。比如剛開學時候的計劃,側重各單元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預習;考試前的計劃則側重整冊書的複習和整合。再每個計劃結束時,家長進行結果驗收。

  驗收時,必須完成計劃的全部內容,但效果評估可依照下述進行:對於成績中等或較差的孩子,能完成目標的50%-80%即可,比如十篇背誦課文,在過程監督的時候,都可背誦下來,但在結果最終驗收時,只要有5-8篇會背誦即可。對成績較好的孩子,則需要完成80%-100%。

  對於知識有限的家長,結果驗收可單純的依據“數量”進行。比如買的習題做了多少頁,而不關注正確與否***這種方式效果會低,但仍然有效***。

  然後依據驗收的實際情況,再製定新一輪的學習計劃。一般有2個方向:a.已完成的計劃的再次學習,時間上一般會較短;b.全新計劃的制定。依次,推進孩子學習。

  綜上:學習計劃的制定,耗費時間最少,但最重要,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效果;過程監督則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需要蜻蜓點水,多次進行;結果驗收則是給孩子設定一個又一個的類考試,讓孩子看到成長,建立信心。

  指導孩子認真學習的建議

  1.言而有信:對孩子的許諾,不要使用誇大或縮小的修辭手法

  如果在考前給孩子許下諾言,比如考過多少分,給什麼獎勵;或者沒考過多少分,給什麼懲罰。無論是獎勵還是懲罰,當你拿到孩子成績的時候,請去實施。

  說要獎勵肯德基,就不要去麥當勞;說要打十下,就不要打八下;說要打斷3根棍子,就不要打斷2根半。這點很重要!

  做一個言而有信的父母,讓孩子學會說到做到,應該比一次成績的好壞更重要。***拿到書面上說的時候,我們都贊同,但實際上您做到了嗎?尤其是懲罰孩子的時候***

  如果要給承諾,請制定孩子經過一定努力,可達到的獎勵標準;也請制定你可真正實施的懲罰措施,而非實際不可行的恐嚇。

  2.成績存檔,自身比較

  例,孩子本次考試只得50分,還沒及格,家長也許就要打上了,但如果上次只考了10分呢?這可是400%的成績進步,很驚人的進步!家長要做的應該是看一看之前的孩子成績:如果出現這種400%的進步,應該分析孩子這段時間的具體學習情況,到底做出了什麼改變,才達到了這種效果,然後繼續保持下去。我們很反對類似“最近你很努力”這種很正確但對孩子毫無指導意義的表揚。應當明確指出孩子是如何努力的。反之,則指出孩子哪一塊做的不好。必須讓孩子有個清晰的認知,我應該怎樣做,我不應該怎樣做。

  做出上述分析的前提是,必須要有書面的成績存檔!

  存檔越多,越有利於分析孩子的學習,然後進行調整提升!

  ***哎,實話說,這種看成績分析下步學習的方法,需要相對較專業的能力,哪怕一些家長給孩子存檔了,也未必能分析出什麼來,這點真的不可否認。但還是請存檔吧,可以把存檔的資料發給杏壇,由杏壇來進行分析***

  3.名次存檔,橫向比較

  本次考試前進了多少名,或者退步了多少名。然後與自己前面3-5個名次的同學比對,成績差的科目,要有意識的去提高;成績好的科目,要保持原有狀態。

  這個分析,家長做起來很簡單,只需在家長會的時候,記錄上述同學的成績即可。

  指導孩子學習的注意事項

  一、不當監工,引導孩子自覺學習

  中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缺乏自制力,學習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一些家長在孩子學習時,便常常坐陣監督,孩子稍一走神、玩耍,家長便呵斥、批評、甚至打罵。其實,孩子走神、玩耍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自覺、主動的學習習慣不是靠“盯”出來的,而是在嚴格有序的訓練中形成的。家長在輔導孩子時,首先要提出學習要求,讓孩子心中有數。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要經常提醒孩子按規範要求去做。特別是孩子學習環境發生變化時,家長要及時排除對孩子學習習慣可能帶來的干擾,堅定孩子的意志,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達到自覺、主動地學習。

  二、不當幫工,鼓勵孩子獨立學習

  現今的家庭輔導,大多集中在孩子們作業的解難答疑上。當孩子在做作業過程中遇到了不懂的問題時,家長大都幫助解答,並不厭其煩地講給孩子聽,直到孩子聽懂、會做為止。精闢、透徹的講解,固然能使孩子恍然大悟,但往往是以犧牲孩子的獨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積極創新的機會為代價的。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依賴心理,很少去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

  三、不罰苦工,促使孩子愉快學習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都是非常高的,為了孩子能考上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在學校、社會大力提倡“減負”的情況下,一些家庭怕“減負”影響孩子的成績,紛紛“加負”,各類教輔圖書市場火爆便是證明。在書山題海面前,孩子成了做題機器,整日生活在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的題海中,其結果是漸漸使孩子喪失了學習興趣,甚至厭學,其實,孩子學習是有選擇性的。他有興趣的,就接受;沒有興趣的,他接受不了。西方國家的小學生之所以能寫出洋洋萬言的“我怎樣看人類文化”、“談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太空去旅行”等個人研究報告,是因為這些創造性的作業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在完成之後有一種成就感。興趣是孩子探求新知識的內在動力。只有使孩子感到學習的樂趣,才能保持孩子旺盛的求知慾。孩子學習主動了,學習效果便能提高;反之,學習就被動,而且學習效果也不理想。

1.教育孩子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2.老師怎麼跟孩子溝通的技巧

3.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4.家長談談是怎麼有效教育孩子

5.教育孩子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