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引導孩子喜歡學習

  孩子不喜歡學習怎麼辦?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引導孩子喜歡學習呢?想必這是最常困擾各位家長的問題了,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引導孩子喜歡學習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引導孩子喜歡學習的方法一

  .尊重孩子的興趣。現在很多家長從小孩一入學開始,就千方百計想孩子學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長把孩子的雙休日,節假日都安排得滿滿的。事實,孩子多學點東西是好的,家長這個出發點也是好的。

  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歡學呢?家長就不理,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學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學。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學琴,但家長一定要孩子學,使他一看到琴就產生厭倦的情緒。試問孩子又怎能學得好呢?其實,孩子好比各種的樹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楊柳苗,有的像榕樹苗等,不論是什麼樹苗,都可以長成各種各樣的材料。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責任,並不在於強迫孩子學這一樣,不學那一樣,而是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寬鬆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選擇感興趣的、喜歡的事。例如,有些孩子喜歡動手操作,搞一些小製作。而家長就認為這與學習無關,就加以阻止,限制他們,不准他們做。其實,孩子在製作的過程中也需要動腦,不懂的時候,他們就去查閱有關的資料和書籍,這就是學習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孩子還會學得自覺、開心,況且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又能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家長不但不應該阻止他們做,還要根據孩子的這個興趣特點,為他們提供有關的書籍,創造機會讓孩子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和比賽。大家知道,聶耳之所以成為中國新音樂的奠基人,在音樂創作上取得很大的成就,這是與他童年就對音樂有興趣分不開的。所以許多事實證明了,小時候培養的興趣往往為一生的事業奠定了基礎。有些做父母的對孩子寄託了很大的希望,但他們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去“規定”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學習興趣的發展規律培養孩子,這樣往往會延誤孩子的發展。

  引導孩子喜歡學習的方法二

  注意把孩子原有的興趣與知識學習聯絡起來,以培養和激發新的興趣。有的孩子一聽到寫作文就頭痛,佈置他寫這個,他說沒做過;寫那個,他又說沒去過、沒見過,不知怎樣描寫。

  事實,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沒有經歷過,沒有切身的體會,但又不能不寫,於是他們只好這本作文書抄抄,那本作文書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時候,就馬虎寫幾句來應付,成了真正“作”出來的作文。但像剛才提到的那個小孩,他喜歡動手操作,如果家長又支援他做,併為他提供有關書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寫,那他寫的時候就得心應手了,寫出來的文章也必然較具體、真實,有血有肉,他會把自己的製作過程,把自己獲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時怎樣想辦法克服等等都具體地寫出來。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多參加有益的、自己喜歡的活動,並與學習聯絡起來。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做遊戲,家長可以通過各種遊戲提高孩子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的學習興趣。如玩撲克可以訓練孩子的口算能力,比如,如果你出一個“3”,小孩就想辦法出一個與“3”湊成“10”的撲克。孩子就這樣在玩的過程當中提高了口算能力,引起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以通過猜謎語等形式教孩子認識、理解字詞。可以通過玩卡片的形式與孩子一起學習英語單詞。再如,孩子喜歡聽故事,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這個興趣轉移到學習上。

  我教過有個學生,他小時侯很喜歡聽故事,整天纏著奶奶給他講故事,他奶奶一邊給他講故事,一邊告訴他:“書裡頭有很多很多故事,你如果學會了認字,就可以自己。”當孩子產生了學習識字的強烈願望時,他奶奶又抓緊各種時機,利用多種方式教他認識字,後來這個學生喜歡看書,每天放學回到家就進書房看書。老師知道了之後,就利用他的興趣特點,讓他在班上給同學講故事,有時要求他講講自己看過的故事,有時要求他將課文的故事複述出來,講完故事後,我又要求他把自己看完故事後有什麼感受,自己的體會以日記形式寫出來。

  我記得,有一次教委宣傳部組織一次《熱愛我們共有的家園》徵文比賽,我鼓勵他去參加,當時學校就是唯一他以童話形式寫了一篇文章去參加比賽,還獲了獎。

  每個學期,我們學校都組織學生到郊外參觀、遊玩,回來後,老師都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說給爸爸、媽媽聽或寫下來。節假日,家長都會帶自己的孩子去旅遊,回來後,家長同樣可以要求孩子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說出來、寫出來,多給機會他們練習寫作,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從以上的例子講明家長應該注意把孩子原有的興趣與知識學習聯絡起來,以培養和激發新的興趣。

  引導孩子喜歡學習的方法三

  要培養孩子的興趣,還要多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因為成功是最足使孩子感到滿足,並願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孩子一旦獲得成功, 就感到滿足,並願意繼續學下去。因此,家長應該鼓勵、引導孩子,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大家都知道,十個手指有長短,每個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家長應該全面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為他們去制定一些容易達到的小目標,這樣可以使孩子覺得能夠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動力去做,就會獲得成功。

  當他體現到成功的樂趣時,就會有興趣,有信心去實現下一個目標。隨著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孩子就不斷取得進步。我碰到有個家長,他看見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差,單元測驗只有四、五十分,他就對孩子說:“如果你考試能夠拿到九十分以上,我就獎勵100元給你買玩具。”

  對於孩子來講,這個獎賞真是好吸引,孩子好想得到,但是他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這樣的能力得到九十分,試問他哪有興趣去爭取呢?所以,家長定的目標要恰當,不能過高,這樣才能夠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每個教師都有遇到這樣的學生,考試經常不合格,經常缺交作業等等。我們教師是怎樣做呢?我們會從樹立他的自信心、自尊心入手,根據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幫他定下一個個小目標,有個學生經常缺交作業,作業的書寫很差,老師根本很難看清楚他寫些什麼。

  看到這種情況,我經常向他講講學習的重要性,還向他提出一個個小目標,只要每天你堅持有作業交,老師就獎勵你一朵紅花,他堅持了一個星期都沒有缺交作業,我就及時在班上表揚他,獎了一朵紅花給他,還鼓勵他再努力把字寫好些,他很高興。

  有一次,我發現他的作業書寫比以前好了一點,我就在作業本上寫了:有進步,繼續努力,並在旁邊蓋了兩朵大紅花。他自己看到之後,非常興奮,拿著作業本跳到講臺跟老師說:“老師,其實我還可以把字寫好些的。”我及時鼓勵他說:“你寫好了,老師再獎勵你兩朵紅花,在班表揚你。”慢慢他的作業書寫有了進步,在學校的作業書寫檢查評比中,由原來的差提高到良。從這個例子說明,跟孩子樹立目標,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好像剛才提到的孩子,平時,他寫的作文語句不通順、敘述不清楚,老師看來看去,都不知他寫什麼。但有一次,他寫的作文有了進步,基本上能夠寫出一點點的內容。老師及時表揚了他,並告訴他:“這次作文有了進步,如果你能夠再認真去修改一下,就更加好。如果你改好了,我就讓你在班上讀給同學聽。”他好願意,然後老師就耐心去指導他修改,並在作文評講中,讓他把修改好的作文讀給同學聽。

  雖然,這篇文章在班上不算好,但對於他來說已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從此,他對語文學習有了興趣,成績逐步提高了。所以,家長要耐心引導,具體幫助,使孩子體驗到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樂趣。

1.怎樣教育孩子愛學習

2.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觀後感

3.讓孩子擺正學習心態的方法

4.教育孩子愛學習的方法

5.如何正確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