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位和絃與離調和絃的介紹

  相信學過樂理的人都知道轉位和絃與離調和絃,不知道大家對這兩個概念的知識掌握有多少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轉位和絃與離調和絃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接下來要為歌曲配置更優美的和絃,使音樂更流暢。這就要用到各種變化和絃。關於變化和絃在經典和聲學裡有複雜的一套理論,這些理論是有實際意義的,但是對於那些沒有系統學習過和聲學的人來說,如果一開始就被灌輸有關離調的系列理論,恐怕沒有多少人可以正確理解。所以在本教程中,我採用了一種比較直觀的說法,關於離調和絃等內容的正確涵義會在以後寫明。

  主四六和絃***K46和絃***

  這是一個在古典音樂中很常用的和絃,但它在流行音樂中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形式是主和絃的第二轉位,以C大調舉例就是C/G和絃,即5-1-3和絃。這種和絃的特點是,雖然算是主和絃,但因為它以SOL為根音,所以一點也不穩定,有著極強的向屬和絃去的傾向。試驗一下,如果一首大調歌曲結束時貝司手不彈DO音而彈SOL音,你肯定會感覺很奇怪,你會覺得這首歌曲根本就沒有結束。這充分體現了主四六和絃的不穩定性。因此在編曲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如果有一首歌曲的結尾是C-G7-C***這可是很常用的結尾哦***我們就可以改為C/G-G7-C。由於C/G***主四六和絃***傾向與屬和絃G7,而屬和絃G7又傾向於主和絃,這樣從C/G開始一系列的和絃都順著它的傾向性行進,音樂就變得流暢了。在古典音樂中,C/G-G7-C的進行是最經典的終止式。

  大二級和絃

  這實際上是一個離調和絃,不過在這裡我不從這個角度去說明問題。大二級和絃就是升高三音的二級和絃,在C大調裡是2,#4,6和絃。它的特點就是強烈傾向於屬和絃***五級和絃***,也就是在C大調裡構成D-G的進行。在前面介紹二級和絃時我曾提到二級和絃最重要的用途是置於5級和絃前面,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大二級和絃是增強了小二級和絃向屬和絃的傾向性。在C大調中就是用D-G7代替Dm-G7。在歌曲的適當位置使用這種代替手段效果是十分好的。但是要注意,歌曲的旋律音如果是FA***首調***則不能這樣代替,因為這會構成與和絃#4的小二度衝突,十分尖銳刺耳。

  鄧麗君的許多歌曲及那個年代的許多歌曲***如《今宵多珍重》***都會在屬和絃前使用大二級和絃,大家可以去仔細地分辨一下。另外,和所有的離調和絃一樣,大二級和絃也可以擴充套件成七和絃,C大調裡是D7和絃,2,#4,6,1。它的和絃性質和D和絃是一樣的,只不過音響更豐富些。

  大六級和絃

  這也是一個離調和絃。而且這是一個很常用的和絃,它的“離調感”十分遠,所以能製造出很動聽的效果。在C大調中是A或A7和絃***和其他離調和絃一樣,它可以擴充套件成七和絃***,它強烈傾向於二級Dm和絃,這樣就在C大調中形成A***A7***-Dm的進行。這可是一個非常漂亮的進行,它不僅可以代替Am到Dm的進行,還可以代替其他和絃到Dm的進行。只要你的旋律中帶有6,#1,3,5中的任何一個或多個音,你就可以使用這個進行。它是用來強調和聲在音樂中作用的最好例子。看一下:3 - 4 | 2 - - | 這個例子,如果你想在第二小節配置Dm和絃,那麼前一小節用什麼好呢?Am可以,Em也可以,但它們都不是最好的,試過用A***A7***嗎?那將會是一種新鮮的感覺。

  這種和絃手法在流行音樂中被廣泛應用,鄧麗君的歌曲《愛的箴言》就使用了該和絃,某著名的聖誕歌曲全曲多次使用該和絃。這個和絃十分有色彩,恰當的使用肯定可以使你配置的歌曲和絃及伴奏比原來豐富得多。當然仍舊要注意,不要在旋律音為DO時使用該和絃,因為它會與和絃的#1音衝突。

  在美國民謠搖滾中,大二級、大三級和大六級和絃經常被搭配使用,如菲爾·奧克斯 ***Phil Ochs***、鮑勃·吉布森 ***Bob Gibson***、湯姆·帕克斯頓 ***Tom Paxton*** 等人的歌曲中,就經常使用這三類和絃。湯姆的代表作之一,諷刺歌曲《我要改名叫克萊斯勒》 ***I Am Changing My Name to Chrysler*** 中,使用的所有二級、三級和六級和絃就全部為大三和絃***在這首G大調歌曲裡,分別為A、B和E***,以得到一種活潑、幽默的效果。

  轉位和絃的簡介

  以根音為最低音的和絃叫原位和絃,如果以三音、五音或者七音為最低音的時候叫做和絃轉位,這種和絃稱做“轉位和絃”。和絃轉位以後根音、三音、五音、七音的名稱不變,仍用阿拉伯數字標記[1]。和絃轉位譜例

  三和絃的轉位

  三和絃除了根音以外,還有兩個音***三音和五音***因此它可以有兩個轉位,以三音做最低音,叫做“第一轉位”,以五音做最低音,叫做第二轉位。三和絃的第一轉位後有了新的名稱,叫做“六和絃”。這是因為做為最低音的三音此時與根音***最高音***的關係是六度,因此得名“六和絃”,在記譜時仍用阿拉伯數字6做標記。

  當三和絃的五音做了最低音的時候,這就是“第二轉位”,三和絃的第二轉位叫做“四六和絃”,這是因為此時處在最低音的五音與根音的關係是四度,而三音與根音的關係是六度,因此得名“四六和絃”。標記時仍用阿拉伯數字,4和6來寫,但是寫的方法是4在下,6在上。 三和絃的第一轉位和第二轉位

  七和絃的轉位

  七和絃的轉位,原理與三和絃是一樣的,只不過七和絃除了根音以外,還有三個音,因此,七和絃可以有三個轉位。 “第一轉位”,仍是以三音為最低音,根音為最高音,它的第一轉位叫做“五六和絃”。“第二轉位”是以五音為最低音,這個轉位和絃的名字叫做“三四和絃”。“第三轉位”是以七音為最低音,這個轉位的名字叫做“二和絃”,標記為“2”。 另外為對七和絃與三和絃以示區別,原位的七和絃用阿拉伯數字“7”來標記。

  轉位和絃的簡介

  一級七和絃

  在這裡,指的是一級大三小七和絃,即C7和絃,其和絃音為1 3 5 b7 ,我們都知道,七和絃是不協合和絃,它的和絃色彩緊張,所以,它一般做為經過或者連線的作用來出現。最常見的運用方式,就接在一級的大三和絃後面,其後緊跟四級屬和絃,即:“C-C7-F”的形式,這種連線非常舒服,因為C和絃傾向於C7,而C7又強烈傾向於F***四度傾向***,並且C7在這裡,起到了一個附屬和絃的功能。***就是把F和絃臨時看做主和絃,在它的前面構置一個相對於它的屬七和絃***。

  六級大三和絃***A 6 #1 3***

  我們知道,六絃小三和絃是Am,大三呢,當然就是A了,它的和絃音為6 #1 3。用它,可以起到改變歌曲色彩,使小調歌曲顯得明亮一些。比如說,你有一個想法,寫的是小調歌曲,開始和過程都比較哀傷,但最後,你表達“不管怎麼樣,依然積極面對生活的態度”在這時,你就可以,把結尾常用的六級小三,改為六級大三,給人一種開闊的感覺,一掃小調歌曲的“消極”色彩

  六級大三和絃,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可以用它來進行轉調。比如C大調的六級大三和絃是A和絃,你利用它,就很容易的把旋律轉到D大調,這是因為A和絃正好是D大調的屬和絃。而屬和絃強烈的傾向到主和絃,你總該知道吧?

  例子:齊秦的《大約在冬季》結尾用六級大三和絃來改變歌曲色彩。

  四級小三和絃***Fm 4 b6 1***

  我們知道,四級和絃是下屬和絃,屬於正三和絃。在C大調中,當然是F和絃這個大三和絃了,但有時,用F和絃來代替F和絃,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在F和絃後面需要連線C和絃的時候。這是因為一、Fm和絃色彩暗淡,可以極大改觀大調歌曲的色彩 二 因為有變化音,所以它的和絃性質比較緊張,可以更加的推動和絃的內在連線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當F和絃在為“1”音和“4”音伴奏的時候,使用Fm和絃會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F和絃是在為“6”音伴奏,這時,不要使用Fm和絃,因為Fm和絃的降了半音的三音,會與“6”音形成激烈的小二度衝突!

  降七級和絃***bB b7 2 4***

  這個和絃在近幾年,用的幾近氾濫。常見的有以下三種使用方法

  一: 在A+B+C這樣的三段體格式歌曲中,它一般是用在第三主題的開始部分,以形成和前兩個主題鮮明的對比。比如零點《愛不愛我》間奏過後的副歌。我寫過一首《河流》也是這樣的。

  二: 在歌曲進間奏的時候,用到bB和絃。也可以起到和上面類似的效果。比如迪克牛仔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的間奏

  在上面兩例的運用中,最好可以把bB和絃,當面一個臨時的主和絃,在它的前面,臨時建立它的一個屬***七***和絃。再加上原來的主和絃,這樣就形成了C-F-bB這樣的“附屬功能和絃的連續傾向連線”***C和絃正好是F和絃的屬和絃,而F和絃,正好又是bB和絃的屬和絃***,使和絃進行有一種向前催的力量。

  三: 在某些地方代替屬和絃,這時,要注意,僅限於屬和絃是在為2做伴奏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比如滿文軍的《歲月的眼淚》***吉他愛好者三***和零點樂隊的《向快樂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