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唱有什麼練習方法

  彈唱是一宗歷史悠久的漢族說唱藝術,彈唱,就是用樂器伴奏,自彈自唱,一般以吉他、鋼琴等為主,在中國也有以民間樂器三絃、琵琶等。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彈唱練習方法的相關介紹吧!

  彈唱的練習方法

  有些人唱到半句的時候沒有聲了;有的明知道唱的音不太準,可是嗓子就是不聽話;有的唱起來忽強忽弱,氣流不勻;有的唱到高音時力度不夠等等,這些現象都與氣息有關係,看氣息不足和不會控制氣息是兩個突出的問題。

  那麼,怎樣解決這兩個問題呢?首先應該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這是歌唱的本錢。如果說有人認為,只要閉上眼睛聽一個人說話,就可以知道他的身體狀況的話,那麼我說如果閉上睛眼聽一個人歌唱,就更可以瞭解他的身體狀況了。但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還不夠,還要去練習,針對以上兩個氣息上的問題,練習方法也分兩種。

  解決唱歌氣息不足的主要辦法是進行跑步,清晨或上午最好,當然下午和晚上也可以,每天最好進行一次中長跑,一千米到三千米都可以,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跑步可以增大肺呼量,肺呼量增加了,氣息也就深了。經常堅持跑步,氣息無疑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另外,沒事的時候,經常做一做深呼吸,然後慢慢將氣吐出,也能增大肺呼量。解決氣息控制不穩的主要辦法是多唱、多練,因為只有多練唱,才能取得氣息控制的經驗。練多了、唱久了,氣息控制也會逐漸穩定下來,這裡需要提到的一點是及時的換氣。有些同學換氣少,當然氣不夠用,也就不可能很好地控制氣息,一般拿來一首歌,應事先把換氣的地方定下來,用筆標好,以免練習時忘掉。

  除了在氣口的地方換氣以外,還有一個辦法,叫做“偷氣”,就是在沒有氣口的很長的句子中,找出一個恰當的地方迅速地吸“半口”***氣來不及吸一口氣***這種吸氣如果運用得好,往往沒有痕跡,所以稱做“偷氣”。這一技巧,大家不妨練一練。

  彈唱練習方法的歷史源流

  彈唱是一宗歷史悠久的漢族說唱藝術。起源可上溯至宋代。流行在山西省離石、柳林、方山、中陽一帶,相傳形成於清代中葉。在清代修撰的《永寧州志》中,有關於“審錄·喚妹子”、“放牛·貼對子”的記載,這就是“彈唱”較流行的曲目。在民間有“東秧歌、西道情,小曲出在離石城”的傳說,這小曲即指的“彈唱”。《離石縣誌》又載:“彈唱這種說唱藝術,經宋、明、清各代流傳下來,民國年間,縣城周圍村莊、北川西屬巴一帶甚為流行。

  彈唱練習方法的種類

  可以一個或者幾個人一起。

  所以彈唱又可以分為單人彈唱和雙人彈唱等。

  風格以民謠形式為主。這樣理解,鼓的聲音較其他樂器,不是很大。

  所以搖滾樂,交響樂,舞曲,民族樂***不是民間樂團***不屬於彈唱。

  可以伴有其他樂器,以其中一款樂器突出。

  例如在雙人彈唱中,加入架子鼓以突顯節奏,或者伴有口琴,讓歌曲更動聽。例如《同桌的你》

  單人彈唱,主要樂器有:鋼琴,電子琴,風琴,吉他,馬蹄琴,二胡等都可以作為彈唱中的主樂器。

  不適合單人彈唱的樂器有:BASS,大提琴,小提琴等。

  多人彈唱,可以樂器相同,可以不相同。

  彈唱歌曲部分例舉:《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小芳》《青春》《白樺林》《那些花兒》《愛我別走》《最近比較煩》《春天裡-彈唱版》等等優秀好聽的歌曲。

  當然還有很多國外的歌曲,就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輕裝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