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怎麼吃最好功效與作用

  太子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補脾胃的作用,是一種有補氣益血、補脾胃作用的中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太子參的吃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太子參怎麼吃最好

  1、太子參燜蹄膀

  材料: 豬肘750克,太子參30克,冰糖60克,黃酒30克,醬油30克,大蔥15克,姜10克

  做法:

  將太子參濃煎取汁200毫升;

  豬蹄洗淨後在大骨的兩側各劃一刀,使肉攤開;

  將蹄膀放入鍋內,加入太子參濃汁及適量清水、黃酒、醬油、冰糖、蔥、姜,用武火燒開;

  再用文火燜2小時,燜至蹄膀爛透;

  再用武火燒到湯汁如同粘膠即可出鍋裝盤。

  2、銀耳太子參燉鹿肉

  材料:銀耳50克,太子參15克,鹿肉300克,姜10克,清湯1200克。鹽5克,雞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銀耳、太子參分別用溫水漲發好,鹿肉切蠶豆丁大小汆水,薑切片待用。

  將淨鍋上火,放入清湯、太子參、銀耳、鹿肉、薑片,大火燒開轉小火燉50分鐘調味即成。

  功效:鹿肉營養豐富,長期食用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對面黃體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銀耳可養陰生精,潤肺健脾,對陰液虧虛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

  太子參藥性平和、味甘,有補氣生津的作用。現代研究:出自《中國藥用植物誌》,本品含太子參多糖及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慾不振、乾咳少痰、病後體虛、盜汗、夜間驚哭、小兒夏季熱等。實驗研究證實,太子參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

  1、用於脾氣虛弱、胃陰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氣,養胃陰。常配山藥、石斛等同用。但其補益脾氣之力不及黨蔘。

  2、用於氣虛津傷的肺虛燥咳及心悸不眠、虛熱汗多。能益氣生津。治氣虛肺燥咳嗽,配北沙蔘、麥冬等,治氣陰兩虛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棗仁、五味子等。但其補氣益陰生津之力,均弱、於西洋參。太子參為石竹科植物,與人蔘不同科屬,功效雖似人蔘,但藥力薄弱,須大劑量持續服用,才能見效。

  太子參的藥用價值

  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用於脾虛體倦,食慾不振,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乾咳。

  1、病後氣血虧虛,神疲乏力:太子參15克,黃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棗4枚。煎水代茶飲,有一定效果。

  2、脾虛便溏,飲食減少:太子參12克,白朮、茯苓各9克,陳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較好療效。

  3、神經衰弱***神經症***、失眠:太子參15克,當歸、酸棗仁、遠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4、糖尿病:太子參、葛根、天花粉各15克,生雞內金10克,古瓦***打碎***150克***房上陳舊的老瓦、年代越久越好***。先煎古瓦1小時,取其水煎液,再合其他藥同煎。有較好療效。

  5、盜汗***睡覺汗出,醒後汗止***:太子參24克,浮小麥30克,大棗5枚。水煎服。

  6、病後虛熱,津傷口乾:太子參、生地、白芍、玉竹各9克。水煎服。有清熱生津止渴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