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業的發展知識點總結

  《古代商業的發展》是高中歷史必修二的內容,這一課講述了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概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古代商業的發展必考知識點

  1.古代商業發展概況

  ***1***宋以前的中國商業:中國人很早就懂得經商,商朝人以善於經商而著名,所以後人將從事商業活動的人成為“商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商人;商業由官府控制的局面也被打破。秦漢時期中外貿易逐漸發展起來,出現了著名的商業中心,如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商業小幅發展。隋唐時期除都市商業發展外,農村集市貿易也發展起來,為商業服務的櫃坊和飛錢相繼問世。

  ***2***宋元時期的商業繁榮:宋代商品種類增加,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稅成為政府的主要財源。元朝交通發達,大都成為國際性的大都會。

  ***3***明清時期商業的發展:明清政府對商人徵收重稅。但是商業依然呈現繁榮景象:棉花等農副產品進入市場成為商品。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很快。商幫出現,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2.“市”的形成與發展

  ***1***宋代以前:縣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設“市”,“坊”、“ 市”分開;官府設市令或對市場交易進行嚴格管理;市的交易時間有嚴格限制。唐代後期,坊和市的界限逐漸被打破

  ***2***宋朝時期:店鋪已可隨處開設,城市中還出現了定期和不定期、專業性和節令性的各種不同型別的集市,市的時間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晝夜相接,交易活動也不再受官府直接監督。

  3.中國古代的對外貿易

  西漢時,開通了陸地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唐朝時,廣州成為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設市舶使;兩宋時,中國同幾十個國家進行貿易,海外貿易稅收成為重要財源;元朝時,泉州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明清時,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外貿易走向衰落。

  4.古代中國主要的商業城市

  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等大城市,成為著名的商業中心,城市設有專供貿易的“市”。

  隋唐:除長安、洛陽外,長江流域的揚州、益州也成為繁榮的商業城市。長安城內有坊和市;市有兩個,東市商賈雲集,西市“胡風”流行。

  兩宋:開封既有繁華的商業街區,也有專業交易場所;臨安店鋪林立,早市、夜市晝夜相接。

  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榮的商業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

  古代商業的發展重要知識點

  1、瞭解“市”的形成和發展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

  ***2***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牆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

  ***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店鋪隨處可設,且早晚都可經營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4***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著名商業中心

  ***5***隋唐黃河流域長安、洛陽;長江流域揚州、益州,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

  ***6***宋代開封、臨安;益州發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兩者相同之處:都從經營鹽業起家;商業活動都涉及金融領域***徽商經營典當業,晉商興辦票號***;活動範圍都涉及國外,都積累起鉅額財富***

  古代商業的發展知識點梳理

  ⑴商朝:商朝人善於經商,後世將經商的人稱為“商人”。商朝人以貝作為貨幣,以朋為單位。商朝的都城已經稱為繁榮的商業城市。

  ⑵戰國:商業發達,各地土特產品互相交流。交換的商品大多是貴族地主用的奢侈品,與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是很密切。

  ⑶秦朝:都城咸陽是全國的商業中心。民間自有經商的人日益增多,出現不少大商人。官府也兼營鹽鐵等。

  ⑷兩漢:官營和民營商業遍及中原和周邊地區。每個城市都設有專供貿易的“市”,如長安有東、西等九市。各地物品,如山西的木材玉石,山東的魚鹽絲漆,東南地藥材,北方的牛馬,都作為商品交換,並形成較為適當地比價。西漢齊地韋姓、京師樊嘉等非常富有。漢同匈奴、鮮卑、烏桓、南越以及西南諸少數民族之間的貿易,相當頻繁。

  ⑸隋唐:城市商業繁榮:政府在市設定官員管理物價、稅收等。市中有邸店和櫃坊。邸店兼營旅店、貨棧和交易場所。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這比歐洲地中海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那時的店鋪不能任意擴大鋪面、攤位。市的買賣時間也有限定,仍有日中為市的古風。唐朝後期,一些繁華的大城市裡有了夜市。在廣大農村,包括偏遠的地區,都有定期舉行的草市。經商的人增多:有不少家財萬貫、邸店遍佈海內的大商人,更多的是中等商人和小商販,還有不少胡商遍佈各大都市。

  ⑹兩宋:①北宋:a.東京等大城市的商業活動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營業時間也不受限制***夜市***,有娛樂貿易場所“瓦肆”。b.城市中行會組織進一步發展,行會保護和壟斷行業的商業利益。c.農村出現定期的集市,有的形成固定的市鎮,活躍了城鄉經濟,反映了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②南宋:商業貿易更加繁榮,商業城市以臨安最為繁榮,人口達到百萬,市內兼有貨棧、酒樓、茶館等。

  ⑺遼、西夏、金:①遼的南京市商業繁榮的城市,“城北有市,陸海百貨聚於其中”。②西夏的涼州,商業也很發達,有專門貿易的場所。③燕京市金的商業中心。金設立了稅收管理機構,對往來商旅徵收商稅,商稅稱為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由於商業的發展,金代後期,銀幣已經稱為通用的貨幣。④榷場貿易,在遼、夏、金的社會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除官方貿易外,一般商人在榷場作生意必須從政府領取營業憑證並交納稅金。宋遼邊境上雄州、霸州的榷場最為有名。金人用馬匹、毛皮換取南宋的茶葉、香料和藥材等物,貿易比較發達。

  ⑻元朝:①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②海外貿易發達。

  ⑼明清:①國內市場擴大,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品投放市場,品種達到兩百餘種。區域間長途運輸販運貿易發展較快。②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全國出現了數十座較大的商貿城市。③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如雨後春筍,蓬勃興起。④商業的持續繁榮使商人階層日趨穩定,形成了聞名全國的晉商和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