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的區別

  中醫將感冒分為多種型別,最為常見的也最容易讓人發生混淆的就屬“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了,那麼二者究竟都有些哪些不同呢?下面一起來看看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區別方法。

  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症狀表現的區別

  鼻塞

  風寒感冒:鼻塞聲音重,打噴嚏、常流出清鼻涕;

  風熱感冒:鼻塞、鼻流濁涕,若熱勢重,可流出黃稠濁涕。

  咳嗽

  風寒感冒:風寒感冒多表位喉嚨癢,咳嗽,且咳痰較多,痰液清稀;

  風熱感冒:風熱襲肺,導致肺失清肅,風熱煎濁津液則咳嗽且咳痰黃稠。

  惡寒發熱

  風寒感冒:由於風寒之邪侵襲肌表,而寒邪又屬於陰邪,其性凝閉,人體陽氣受到遏制,故而表現為發熱較輕而比較怕冷;同時又由於毛孔受到閉塞,故而無汗。***惡寒重、發熱輕、無汗***

  風熱感冒:因外感風熱而非風寒故而表現為以發熱為主,其畏風寒程度較輕,或僅僅表現出怕風;同時風熱為陽邪,熱蒸肌表,導致肌腠疏懈,故而可見雖有汗出而病情並不緩解。***惡寒輕、發熱重,汗出而不解***

  口渴與否

  風寒感冒:由於寒邪本身就屬於陰邪,不易耗傷人體陰液,故而風寒感冒者多沒有口乾、口渴的症狀表現,喝水時也喜歡喝熱飲;***熱飲、口不渴***

  風熱感冒:風熱為陽邪,陽從火化,容易傷及陰津,故而風熱感冒的人往往出現咽喉紅腫疼痛,經常口乾而渴,並且喜歡涼飲。***涼飲,口乾口渴***

  頭痛

  寒邪凝滯,由於寒邪束表,人體陽氣被寒所扼不能散發,因此常表現有頭痛、身體疼痛之症,常表現為頭部及頸背部疼痛,並常兼有肢體骨節煩痛不適;而風熱感冒則多表現為面目紅赤、頭腦脹痛。

  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的用藥區別

  風熱——治法應以辛涼解表為主。常選用菊花、薄荷、桑葉等。代表方劑為《銀翹散》、《桑菊飲》。服成藥可選用銀翹解毒丸***片***、羚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蘭根沖劑等。如發熱較重、咽喉腫痛明顯,可以配服雙黃連口服液***沖劑***、清熱解毒口服液。這些藥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患風熱感冒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可以喝蘿蔔湯或梨湯。患風熱感冒也可以服用驗方:薄荷3克、蘆根30克、板蘭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劑;或竹葉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連翹9克,每日一劑。

  風寒——治法應以辛溫解表為主。常選用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等解表散寒藥。代表方劑為《蔥豉湯》、《荊防敗毒散》。服中成藥可選用感冒清熱沖劑、正柴胡飲沖劑、感冒軟膠囊、川芎茶調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藥後可喝些熱粥或熱湯,微微出汗,以助藥力驅散風寒。患風寒感冒也可服用驗方:蔥白5節、淡豆豉9克、生薑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薑30克、紅糖30克,煎湯分三次服用。

  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的病因區別

  風寒感冒的病因

  風寒感冒多是因勞累,再加上吹風或受涼,不慎感受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一般多在秋冬等季節發病較多。治療方法的區別

  風熱感冒的病因

  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侵襲人體所引起的,風熱感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而以春季更為多見。多由氣候突變,寒暖失調,風熱之邪乘機侵入人體所引起。

  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治療方法的區別

  風寒感冒的治法應以辛溫解表為主,常選用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等解表散寒藥;而風熱感冒治法常以辛涼解表為主,多選用菊花、薄荷、桑葉等可以辛涼解表的藥物進行治療。

  治療風寒感冒小妙招

  蔥須豆豉湯

  用大蔥連根鬚一起30克,豆豉15克,先將豆豉加水煮10分鐘左右,在加入洗淨後的蔥須,繼續煎煮5分鐘左右,最後加入米酒50毫升,煮沸後即可趁熱服食。可以用來治療風寒感冒建有嘔吐、腹痛、腹瀉的症狀。

  薑絲蘿蔔湯

  生薑25克,蘿蔔50克。首先將生薑切絲,蘿蔔切片,將兩者共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約10-15分鐘後加入適量紅糖,在稍微煎煮1-2分鐘即可趁熱服用,可以祛風散寒用來治療風寒感冒。

  治療風熱感冒小妙招

  紅蘿蔔馬蹄粥

  紅蘿蔔150克,馬蹄250克,大米50克。將紅蘿蔔切片,馬蹄去皮切塊,與大米一同煲粥,粥成後,即可食用。可清熱消食,止咳、祛痰、利尿,潤腸通便,適用於風熱感冒。

  桑葉菊花茶

  桑葉15克,黃菊花10克,放鍋內加水煎茶,每日飲服兩次。可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適用於風熱感冒兼有咳嗽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