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健康活動說課稿

  雖然小班幼兒知識經驗雖然不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且具有強烈的求知慾。那麼有哪些?下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您有幫助哦!

  :《火車火車嘟嘟開》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接下去由我代表我們二幼教研團隊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活動的一些設計思路。

  教材分析:

  《火車火車嘟嘟開》講述了一輛可愛的小火車去旅行的故事,它經過了農場、森林、海邊、城市,每到一個地方它就會邀請那裡的小動物坐上車,和它一起去旅行。

  小火車的形象可愛快樂,充滿生機,它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歡的。

  故事看似很長,但其中的語言簡潔生動、很有節奏,而且重複句式較多,這樣的故事內容符合小班孩子語言學習的特點。

  另外通過欣賞輕鬆快樂的故事還可以帶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我們以這個故事為載體進行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目標:

  今天我們展示的是《火車火車嘟嘟開》主題中的第一次活動。我們把目標定為:

  1、喜歡故事,說說故事中好聽的句子。

  2、豐富故事中的角色,並愉快地扮演和遊戲。

  環節:

  有了目標,在環節的設計上,我們緊緊圍繞小班孩子喜歡角色遊戲這一特點,以三次不同內容和要求的開火車遊戲貫穿始終。

  火車開來了--第一次開火車遊戲將孩子們和老師帶入了活動室,這時候的孩子隨著角色的賦予,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活動中來。

  火車火車嘟嘟開--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也是故事展開環節所在。如何幫助小班的孩子更好的傾聽故事、理解內容、達到共鳴?我們設計了三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故事分段呈現。我們知道,小班孩子學習記憶時間比較短暫,通過一小段一小段欣賞這樣的形式可以幫助他們清晰地理解故事裡面的情節,再借助教具的對應呈現,直觀地向孩子們展示了故事的脈絡,使他們對故事的理解變得輕鬆明瞭。與此同時,教師運用提問的方式"火車開到了哪裡停下來""它邀請誰和它去旅行""小火車是怎麼邀請的",在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同時也引出了對句式學習。

  第二步:通過前面的分段欣賞,孩子對故事中各個細節都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在此教師運用用另一種形式--動感的PPT畫面完整地講述了故事,給孩子全面感受的同時再一次地將孩子引入小火車的美妙故事中。

  第三步:前面孩子一直處於一種靜態的學習狀態,我們希望通過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表演氛圍--請孩子們自己來選擇一個故事的角色,和著故事的講述,身臨其境表演故事。通過這樣一種動態的學習平臺,給予孩子充分的表達表現的機會,將活動推向了高潮。這是孩子們第二次的"開火車"遊戲。

  熱鬧的火車出發了--這是我們的第三個環節,因為是小班下學期的孩子,我們覺得孩子的知識經驗完全可以支援他們對故事角色進行拓展。教師還是運用提問的方式"你知道還有誰住在農場裡?""誰也想和小火車去旅行?"幫助喚醒孩子的已有經驗。活動的最後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扮演,這時故事形象變豐富了、火車變熱鬧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更高了。活動也在歡快的第三次"開火車"的遊戲中結束。

  整個活動的設計,我們希望孩子們沉浸於小火車快樂的旅行故事中。通過層層遞進的遊戲,在以語言為核心,滲透健康、社會、科學等領域的活動,使孩子們獲得語言的習得和積極情感的體驗,另外通過對故事角色的創編,給予孩子一定的挑戰,為後面的主題活動做鋪墊。這是我們二幼教研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希望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導和評價,謝謝!

  :《橘子寶寶來做客》

  一、說教材

  1、活動來源:該活動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可運用於主題活動之中。眼睛、鼻子、嘴巴、手,是孩子們每天來感知周圍世界的重要感官。這次活動並不是單純地給予幼兒關於感官知識的現成知識。而是讓孩子在各種感官的運用中獲得真切而具體的感受和體驗。果實,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是隨處可見的,且取材方便。對於他們孩子們都有一定的感知和體驗。它們的形狀、顏色、味道都是獨具特色的,深受著孩子們的喜愛。每天午睡後的水果品嚐,顯然是孩們所期盼的快樂時段。

  2、目標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中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結合主題《好吃的食物》目標的實現。確立了情感、能力、感知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一面,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觀察認識橘子,知道橘子的特徵。

  2、學會怎樣剝橘子,瞭解橘子的營養價值。

  3、懂得分享,體驗分享橘子的快樂。

  在這三個目標中,我從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及規律出發的,將情感方面列為首位,依次是能力和知識獲得方面,這是考慮了小班幼兒的特點學習規律出發的。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定位於,在實際操作中,用口、鼻、眼、手各種感官,感知實物,並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過實物觀察、多媒體、實踐操作、食物品嚐、及音樂配合、遊戲情節的貫穿來實現活動目標。

  活動難點:在剝橘子時,由於孩子們的小肌肉的動作協調能力、動作力度尚未發展到一定程度。在操作過程中,孩子們很有可能提出"老師我不會剝"、"老師剝不開"的問題。***因為,在平時剝橘子、香蕉皮的時候,我班每次都會有這種現象***。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老師如何正確地孩子們運用各種方法,通過各種渠道去求得剝皮的方法,體驗到自己動手後,獲得成功的快樂,這是個關鍵。它對於孩子和老師來說都是一個難點。

  活動的準備:分為

  活動的經驗準備: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水果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

  活動的物質準備:橘子若干、收納盒3個。

  二、說教法

  在新課程理念中要求建立一種"對話、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在這種對話的氛圍中,教師和學生處於平等的地位,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縛,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促使雙方都進行積極的思考。在這種師生關係下,孩子的學習方式也要發生轉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教學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式,本次活動我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進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一次操作活動,引發興趣後,品嚐橘子前的一次剝橘子操作活動。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實物投放"水果橘子"孩子們對橘子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讓孩子結合生活經驗,在辨證中得出結論,對含糊的結論也可留於課後進行調查。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本次活動,在引入和結束活動中都滲入遊戲的形式。在橘子出現的時候,都讓孩子們去摸一摸猜一猜,這樣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又讓孩子們體驗了不用眼睛光用手的本領。此外活動中還採用交流討論***小組、個別、集體***、賞識激勵法,使幼兒對小手等其他感官的運用都有一定的經驗。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 在《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中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要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在剝與品嚐的過程中,體驗到了無窮的樂趣。在第二、第三環節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徵操作和語言表達的目標,同時目標一和目標二,也同時得到了體現,主要是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常見水果的瞭解。

  2、品嚐交流***嘗試法***:

  在體驗小手剝一剝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控制能力弱,為了孩子們的需求,我及時讓他們進行品嚐,大家吃吃將講講、在愉悅的狀態中,幼兒也逐步意識到了小手、小嘴巴的能幹。同時也瞭解了不同水果和乾果有著不同的剝法和口味。幼兒在遊戲的情節中,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了該活動。

  四、說教學流程

  在這次活動課中,各個環節可以說是環環相扣、動靜交替的,它多次給了孩子們手口並用的機會。客人做客、激發興趣--自由觀察、說說特徵--教師演示、動手操作--果實品嚐、交流感想--相互分享、活動結束

  本次的結束活動中也滲入互動的形式,與班裡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分享,情景相扣,比較自然,並且延伸活動對孩子們的手指運用也是一個提升,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學習運用感官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是小班幼兒發展的一個基本目標。對小班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他們更為喜歡的是在遊戲的情景中,在吃吃玩玩的過程中,在快樂的體驗中進行學習。在本次的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得到一定的感受和體驗。孩子們對自己喜歡的水果,用眼睛去看看、用鼻子去聞聞,用小手去剝剝,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再用小嘴巴去嚐嚐。從始至終,應該說孩子們都處在一種輕鬆愉快的,自主操作、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拓展著自己的知識面與經驗。因此,我認為此活動能夠結合季節性,能夠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運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引領孩子們積極的運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去感知周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