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中的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是議論文的一種,主要靠邏輯思維,即概念、判斷,推理這樣一些形式,直接發表自己讀***觀***過別人***作品***之後的認識,體會和感受。但是不少高中學生不懂得這一點,以下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篇一

  讀《我們為什麼要“炒古”》後,有一些感想。也不知為何,我是有些贊同作者的觀點,卻又有些不贊同。

  讀這篇文章,總覺著有些鍼砭時弊的味道,確實有一針見血的味道。

  誠然,正如作者所說,李白、陶潛等古人是“考場萬金油”,在一些同學的作文中,滿篇都是“杜甫的山,李清照的水”,看似很有韻味,其實只是空洞無物,人云亦云。寫這樣的文章,有百害而無一利。為何?我們寫文章的本意,應該是抒發自己的情感。可是,那些“古文”,絲毫沒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沒有一點韻味。東漢時的魯丕、徐防一致認為:解釋六藝經典,學習知識,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只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儒家大師們如孔子等的思想,甚至還說,誰若寫文章有自己的觀點,而不是體現孔子等聖人的思想,不用看,他一定犯了錯誤。哎,何等的“至理名言”啊!如果正如他們所說去做,那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有何意義?沒有了自己的思想,那我們不等於行屍走肉?還好,那是東漢時期的人說的,離我們畢竟遙遠。但我覺得,我們的某些同學就有點像魯丕和徐防那樣,有種惰性思維,不允許有另類思想。為什麼他們喜歡用一些老掉牙的例子,寫那些古人古事?因為他們寫不出自己的思想,寫作文只是為了應付,只企圖以此得個高分罷了。如果每個學生都用這種方式寫作文,那麼我建議取消高考作文,為何?因為那時的高考作文已經完全背離了設定高考作文的原本意圖。這樣,就沒了高考作文存在的價值了。

  但是,我覺得,作者的觀點也有點片面。以他的觀點,似乎‘炒古文’就是壞的。這就有點像新文化運動中,人們絕對否定中國傳統文化一樣。從廣義上講,‘炒古文’也有好處。用一些古人的事例,有增加論證力度,使內容更為充實的好處。我們不是說要繼承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嗎?在我們的作文中用一些古人古事,不正體現我們對國學的更加深入的瞭解嗎?並且,我們用事例來突顯論點,有錯嗎?既然可以用平常的生活小事來論證觀點,又為何拒絕用典故?辛棄疾可是個名垂千古的大詞人,可用典是他詞中最大的特色呀!難道我們因為他用典的緣故而輕視他?他為什麼會那麼有名?這不可能跟他的用典一點關係都沒有吧!事實上,詞中典故更加體現了作者的滿腔悲憤。那麼,我們有為何不去效法他呢?只要我們有自己的思想體現在我們的作文中,讓那些古人古事為我們的論點服務,又有何不可?我是一個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因而也鍾情於古典文學。因此,在我的作文,總會用一些古人的事例,如劉秀、祖逖、石勒、王猛、符堅等,但我的作文有我的思想啊!因而,語文老師不覺得我的作文空泛,反而說我的作文內容很充實。我想,這和那些一味“炒古”的作文有很大區別吧!為什麼有區別呢?因為兩個字:思想。為什麼《赤兔之死》至今為止仍讓我們津津樂道?因為它不是空談,有它的靈魂呀!

  我們要用正確的方式來“炒古”,只要方法正確,“炒古”就是好的。

  我們要辨證地對待每一個事物,對於“炒古”,也應如此!

  篇二

  金字塔千年不變一個謎,至今還是一個謎。然而讀了《金字塔拆開只不過是一堆亂石》之後已不再覺得它有多麼神祕,不過也學習到了一個真理。

  金字塔拆開後,只不過是一堆亂石,這不是誑語,這是真理。反過來講,要想建造金字塔,還須有這樣的一堆亂石。但有亂石就一定能建造一個金字塔嗎?顯然,一堆亂石與一個金字塔不能劃上等號。因此,金字塔的奧妙更在於它的構造,那獨特的造型,讓它成了一個謎。但這堆亂石不可承認的是造金字塔的必備因素。

  因而,想造一座金字塔,首先要擁有一堆亂石,再用自己的獨特的構思將其造成一座金字塔。

  在生活中,每個人心中都用一座金字塔——對成功的期盼與追求。但更多的人只停留在等待上。年少時,等待著學業有成;青年時,等待著事業有成;中年時,等待著再創佳績……因而,等待老時,心中的金字塔只不過是一簾幽夢,風輕輕一吹就消失了。

  對於生活經驗而言,我明白:要想建造金字塔,首先應著手於尋找一片片瓦,慢慢累積起來。——

  能成為實驗學校的一學子,或許,也是建造了一座金字塔。小學時就聽說了它的美名,因而我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我要考上這所學校。每當在路上遇到學校的校車,我便不自覺地投去羨慕的目光。於是我努力地學習著,帶著滿懷的信心追求著。皇天不負有心人,我終於靠上這所名牌學校。

  在小學時,我曾也是林中虎將,但在這恐怕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粒滄桑罷了。在開學典禮上,望著領獎臺上學業有所成就的學哥學姐們,我心中又灑下一顆種子,我也要站在這領獎臺上。於是帶著一種奢望,我又闖進了知識的海洋中,任憑著我這葉禁不住風吹雨打的小舟漂泊著。偶爾,溫柔的大海也會泛起一朵浪花,雪白的浪花擁抱著我,一股清涼從心中穿過。為著這股清涼我不顧一切地奮鬥著……

  終於,我如願以償地站在這領獎臺上……

  於是乎我悟出了造金字塔的真理,只需走一步再走一步,一點一點地找瓦,一點一點地累積,一點一點地建造。

  但所尋找的瓦,所建造的金字塔,必須是有計劃的,是心中的金字塔,並非盲目的。因為這樣才更有價值!

  篇三

  曾經讀過著名女作家畢淑敏的一篇名叫《閱讀是一種孤獨》的文章,今天看到這個作文題目,首先想到了這篇文章“閱讀是一種孤獨”也是我對閱讀的一點看法,下面就來簡單談一談。

  閱讀是一種環境上的孤獨。當我們捧讀一本書,徜徉在字裡行間時,我們與文字對話,與書中人物對話,與作者對話,這時我們需要環境的清幽嘈雜的環境固然也能讀進去,但很難走出來閱讀需要一個寧靜溫馨的氛圍,一個無人打擾的“世外桃源”,曾記否,夜深人靜、細雨如絲的夜晚,我們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與書相擁,思緒在文字間遊走,情感在文字間跌宕,這樣的夜晚是何等愜意!曾記否,在孤燈相伴的夜晚,讀孔孟言、悟李杜詩、品劉墉文、賞清玄章,積智慧之沙建文學之寶塔,感悟文學之純美,悟得人生之真諦的思路過程!

  閱讀是一種心理上的孤獨。“寧靜致遠”是一種大境界閱讀,同樣需要一種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獨所謂心理上的孤獨,並不是說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閱讀時需要達到的一種境界祛除蕪雜的思想,淨化心靈的空間,是閱讀需要的一種境界不管是瀏覽,還是精讀,都要有一種心理孤獨的境界這樣,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進作者給我們營建的思想空間

  閱讀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獨。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無一不是精神上的強者閱讀,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渠道,是一種豐厚人生積澱的好方法書籍是人類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無上的朋友人世間,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參半,當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時,同時也意味著失去了一些東西閱讀也是這樣,當你在享受讀書帶給你的快樂時,你也失去了與朋友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的時刻但作為一個真正讀書的人,不因失去這樣的機會而惋惜,而是更加慶幸失去了這樣的機會,因為他們深知閱讀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獨,沒有精神上的孤獨,也就不是真正的閱讀,只有在精神領域全方位地閱讀,才是閱讀的真正要義

  閱讀是一種環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獨,這樣的孤獨是大智慧的孤獨,我喜歡這樣的孤獨!

  閱讀就是孤獨!但在孤獨的時候,我懂得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