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行為素養缺失的原因
近年來, 大學生禮儀失範的現象日益突出,認真剖析其產生的根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
1. 家庭教育的偏失
當代大學生其父輩母輩, 不少人都有過一段蹉跎歲月,由此他們把全身心的愛傾注在子女身上,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在教育方式上, 缺乏理性和正確的導向, 將孩子視為掌上明珠, 百般呵護, 使孩子逐漸養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 同禮儀的核心思想——尊重、關愛他人、嚴於律己是格格不入, 從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過早地出現某種缺陷, 形成一種對禮儀的抵制性; 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中,當孩子被當作“小皇帝”供養的時候, 上述狀況更為嚴重。在教育內容上, 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與盲目性, 急功近利。家長們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進重點小學、升重點中學、考入重點大學, 放鬆乃至放棄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禮儀這個重要內容。
2. 學校教育的欠缺
在我國片面追求升學率尚未得到徹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學領導與教師們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水平,不斷提高升學率。由於學生課餘時間基本都用在學習書本知識上, 與他人、社會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與接觸, 所以禮儀修養的不足難以暴露於世, 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當他們步入開放的大學生活階段, 其缺乏禮儀教養而留下的隱患, 在某些不良社會風氣的誘導下, 就可能轉化成為現實的失禮行為, 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
3. 社會的負面影響
由於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一些傳統的思想觀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戰,倫理、道德領域出現了某些紊亂, 社會上存在的各種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禮儀的現象無不對正處於各種觀念初步形成時期的大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大學生們對傳統的社會倫理價值標準的認同度普遍降低, 表現出反社會規範行為, 如違紀行為的泛化, 酗酒打架屢見不鮮, 對順手牽羊的偷盜行為不以為然, 等等, 傳統的道德思想和現代生活方式的交叉並存, 使大學生群體感到無所適從。更重要的是青年人還缺乏對新舊觀念整合的能力和經驗, 不能有效地運用自我防衛機制, 這樣必然會導致他們道德困惑、認知失調和心態失衡。同時, 也存在著大學生的一些禮儀行為在一些缺乏禮儀規範的社交中暫時吃虧, 或被認為犯傻而不被理解。如, 一些大學生抱怨在公車上主動讓座, 常被另眼相看, 因此, 即使讓座, 也要看人, 要麼就不讓。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影響大學生禮儀修養的積極性。
4. 自身修養的不足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重視形象的時代, 當代大學生對自身形象非常關注, 他們強化各種能力的培養, 追求時髦得體的著裝, 但卻沒有認識到用符合禮儀要求的方式表達自己更為重要, 因而放鬆了對禮儀的修養。有的大學生雖然認識到了禮儀的重要性或對禮儀知識有一定的甚至較高的認識, 但缺乏在實踐中的規範訓練和持之以恆的培養,使之成為個人的禮儀習慣, 因此也時常出現失禮的言行。甚至還存在一些錯誤認識: 以為身著奇裝異服就是追求“酷”, 平時故意講髒話, 覺得才夠“爽”, 把講文明禮貌看成是“小兒科行為”, 為朋友兩肋插刀才是“大俠”風範等等。這也是大學生禮儀失範的又一重要原因。
大學生行為素養禮儀
禮儀是組織形象的根本保證。禮儀是影響社會組織得失成敗的重要因素。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衣帽修飾,不僅反映他個人,更主要的是代表他所在的集體,是組織形象的重要視窗。假如你代表某個單位去作接待工作,有來訪者會對你的彬彬有禮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你行為無禮,蓬頭垢面,他可能就會認為你所在單位的人員素質低下,進而懷疑整個組織形象和實力。 例如九十年代初,一位外商到我國北方某省與一位縣長討論投資建設一製藥廠的可行性。在簽訂協議之前,外商提出參觀一下製藥車間,就在進入廠房的瞬間,縣長將一口濃痰。啪嗒。一聲吐在了廠門口,引起了外商的噁心與反感,於是收回了投資的承諾。在歸途中,外商給縣長寫了一封語重心長的信,信中說:“你作為一縣之長都這麼沒有修養,很難想象你的‘臣民’會是什麼樣子?建藥廠是為了治病救人,而不講衛生,則可能造成‘謀財害命’的結果。很細微的表現,會造成你意想不到的結果”。
通過書籍、網路等途徑廣泛閱讀藝術作品和科學文化知識,使自己博聞多識。
加強文化藝術方面的修養,對提高禮儀素質大有裨益。而文化藝術修養的提高可以大大豐富禮儀修養的內涵,提升禮儀品位,並使禮儀水平不斷提高。
一般來說,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的人大多是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的人。這種人邏輯思維能力強,考慮問題周密,分析事物較為透徹,處理事件較為得當,在人際交往時能顯示出獨有的魅力而不顯得呆板。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古代、近代、現代的典籍載有浩繁的有關禮儀的知識,隨著我國加WTO,我國對外交往更加頻繁。世界各國的禮儀風俗千差萬別,大學生有必要注意蒐集、整理、學習和領會,以利於在實踐中運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禮儀修養提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