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功夫練就傳統陳式太極拳

  太極拳既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又有修煉不完的武術功夫,同時,針對當前社會上的種種“時代病”,它又是一套優秀的獨特的健身術。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其拳術不論大小動作,都有鮮明的技擊含義,但它又不同於一般武術,它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特別是每式、每動,都要符合陰陽辯證法;它是優秀的健康術,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體育、健身、競技專案,它是身心兼練、形神兼練、修身養性的整體健康術,而且它又有一定的護身、防身、應變功能。

  當前,國內外的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而人們選擇鍛鍊的專案,首選就是身心兼練、形神兼練、文武兼備的體育專案。人的‘消極激素’不好的情緒常常是導致心、腦血管病、威脅生命的元凶。人的情緒低落失常會產生一種叫‘皮質醇’的物質,這種物質影響人的肌體健康。”這是人們對健康概念新的認識。因此,我們修煉的傳統太極拳,正好符合當代人們的需要。特別是文化素質較高的人,喜歡這套拳的人越來越多,這套拳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觀察它的時代價值。

  一、拳理拳法的哲理性,啟迪人的智慧,調整人的思維方式。

  這套拳文化內涵極其豐富,首先是它的拳理拳法,乃至每個拳式、每個動作,都以中國的傳統哲學——太極陰陽辯證法為指導。大家知道這套拳,所以定名為“太極拳”,“太極”即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一個名詞事物的整體性,太極分則為陰陽,陰陽合則為太極。“拳”一般指“武術”。所以,這套武術的突出特徵,是以太極陰陽哲理為其拳理依據。

  中國傳統的太極陰陽學說,概括地講,它的基本辯證哲理,就是三句話:一是講究整體觀;二是講究陰陽論;三是講究陰陽變化的螺旋形式。其核心的要求,是通過協調調整,達到和諧、平衡、穩態發展,我們就是用這三條來指導這套拳的拳理拳法。

  關於整體觀。太極拳要求“周身一家”,“一動無有不動”。內外、上下、左右、前後,都互相關聯,“內不動,外不發”,“腰不動,手不發”,“手、眼、身、法、步要協調一致”,“節節貫串”。強調周身協調,意氣力三結合,千萬不要單擺浮擱。例如:“第一金剛搗碓”握拳一動,外形握拳,拇指扣住食指中節,同時含胸,內部則要求吸氣、收腹、鬆胯、提肛,內外皆動。即便極微小的動作,也要由腰部丹田帶動,周身一動皆動。這樣,可以促使周身整體鍛鍊。

  關於陰陽論。此拳所有拳式、動作皆強調陰陽和諧,陰陽平衡,陰陽相濟。

  一陰陽對稱對應。陰陽對稱,對應、相應。打拳時要時刻體現“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後,左發右塌、前發後塌”等等陰陽對稱、陰陽平衡的要求。例如“第一金剛搗碓”六動,右拳握拳上衝,左胯同時下鬆沉,逢上必下,體現輕沉兼備的風格。就像大樹,枝幹長得越高,樹根扎得越深。又如“懶扎衣”,右手前側捌、捌、碾,左胯下沉後撐,有左有右,左右對稱。再如“雙推掌”,雙掌往前推,背部往後撐,塌腰鬆胯,命門後撐,有前有後,前後對稱,動作穩態平衡。

  二陰陽互包。主要體現於剛柔相濟、開合相寓、輕沉兼備。開中有合,閤中有開;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化中有打,打中有化,化打合一等一系列陰陽相濟的要領。比如:“白鶴亮翅”,兩臂展開中節開,兩手虎口合梢節合。又如:“初收”,兩手合時梢節合,兩臂要擁圓中節開;所以要陰陽開合相寓,陰陽互相包容。

  三陰陽互根。《內經》裡有句話,“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陰陽互根,永珍乃生”。這套拳處處講虛實互根,虛實倒換,有虛有實。比如“金雞獨立”右掌往前上託,提右膝,而同時左胯松下沉,左掌下按,左腿支撐力加大,耐力增強。反之,右金雞獨立亦如此,左右虛實互換,陰陽互根,保持身體平衡,不斷地交替鍛鍊兩隻腿的耐力和靈活性。

  四陰陽摺疊。就是欲陰先陽,欲陽先陰。“往復有摺疊”“尤往不復”。就像老子《道德經》裡所說:“反者,道之動。”所謂“萬物正反相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包含著一正一反,兩個方面互相轉化。就像大家走路邁步一樣,若沒有後腳蹬地的反作用力,前腳就邁不出去,兩腳同時蹬地就沒法走路了。在這套拳裡面,同樣一個道理,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開先合、欲發先蓄等等,都是從“反面入於”。例如“指襠錘”:先右引而後左發,再左引右下扌履而後再往左上打,雙拳逆纏上掤,再左右轉雙臂拳順纏理沉裡合,再左轉左引右進,走分捌的雙開勁,用右拳向敵人襠部擊去,即右、左、左、右、左、右、左、右,這個式子就體現了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的左右往復變化八次的摺疊勁。又如“裹鞭咆”:兩臂欲向外兩側捌開時,必須讓交叉的雙臂向裡合一下,合之再合,然後通過胸腰的螺旋彈抖勁,使兩臂向外兩側撐開,這個式子體現了欲開先合的摺疊勁。陳家溝拳家講:“不懂疊法枉徒勞。”這說明了打拳要懂得陰陽摺疊的重要性。

  關於陰陽變化的螺旋的形式。即此拳從整體看,是立體螺旋運動,從梢節看,四肢運作都走順逆纏絲勁,也是螺旋運動。胸腰運作絕無平板動作,手足之運絕無直來直去。這種螺旋運動方式,對化解來力、粘黏連隨、隨曲就伸的化打結合的功夫的修練,大有好處。

  此外,為了精通拳理拳法,還要學習有關人體力學、生理、心理學,以及兵學等等知識,鑽研拳的過程,也正是不斷擴大知識領域的過程。所以說它的文化內涵極其豐富。
 

  二、保留中國武術本質鍛鍊人的防身應變功能

  這套拳不同於一般健身術的一個突出特徵,是它始終保持其武術本質。不論從戰略思想和戰術技巧,還是從種種鍛鍊內涵和手段來看,此拳確是一套應敵、應變、防身、護身的拳種。為此,在練拳過程中,要加強武功意識,本著“一膽、二力、三智、四法”的法則,全面鍛鍊自己的應變能力,在這方面,此拳的內涵也極其豐富。

  一根據太極拳的戰略原則,練太極拳的人要講武德,樹立大將風度。強調“彼不動,己不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事事力爭和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和為貴”。就像陳鑫公所說:“我守我疆,不卑不亢”。“持正守中”,以化解矛盾為上策。太極拳姓“文”,也姓“武”,太極拳不僅練拳腳功夫,而且煉心靈精神境界,或說是頭腦、心靈中的功夫。所以,練太極拳的人,遇到與他人的矛盾,儘量以化

  解為上策,以能容為上策,實在不得已而交手時,也要儘量以容化來力,我“以其人之力,還置其人之身”,使其失去平衡、感到失勢為上策。同時,又要千方百計維護動態平衡。或者“化打合一”懶扎衣、“聲東擊西”如前招後招、引進落空合即出如上步七星“欲要先給,欲給先要”等等招法。

  二認真練習拳架中的種種勁道,以提高防身自衛和應變能力。這套拳所有大小動作都有技擊用法,拳架與內勁完美統一。為此,練拳時要鑽研其拳法和勁道。通過“拆拳講勁”,一要弄懂它的勁源、勁點、勁力變化、勁力結構,明白什麼是掤、據、擠、按、探、捌、肘、靠,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什麼勁,例如:“金剛搗碓”一式六個動作中,就包括抖腰、提腕、掤肘、鬆肩、鬆胯、塌腰、反拿、右扌履、轉腰、左肘裡合、右手外撥、下碾、提膝、前蹬、後扌履、下按、肘擊、肩靠、上撩、中戳、下踢、上託、下采、衝拳、迎門肘、跺腳等等至少25個勁。

  三系統練習傳統拳的系列功夫。其中包括拳架套路、推手、單式訓練以及各種輔助功力訓練如太極尺、太極大杆、大極輪、太極球以及種種器械訓練,以增強多方面的防身功夫。

  所以,通過學練我們這套拳,一要鍛鍊自身的膽量和勇氣一膽;二要加強功力、體能訓練二力;三要加強身體的靈活性,提高自身的應變能力三智;四要掌握攻、防、化、打等各種用法四法,才能達到健身、防身的目的。

  三、獨特的鍛鍊方式,適應時代需要的健身效果。

  傳統陳式太極拳一系列獨特的鍛鍊方式,使人們獲得神奇的健身效果,特別是針對當前社會上人們常常遇到的“上盛下虛”的時代病,它的健身養生價值就更顯得突出。

  一堅持拳走低架,改善人體運動系統

  當前,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為了與時俱進,生活、工作節奏加快,情緒緊張,人體生物鐘紊亂,飲食休息不規律,腦力勞動多了,體力勞動少了。形象地說,就是出門有汽車,上樓有電梯,工作用電腦,聯絡有手機,就連休閒爬山也坐電纜車,看電視坐沙發……雖然大腦發達了,但肢體尤其是下肢活動量卻越來越少。從而引起了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骨質疏鬆、下肢無力、肌肉萎縮、贅肉增多、腰頸椎骨質增生、腰間盤突出、消化功能、性功能衰退、失眠等病症。

  選擇拳走低架、勁走螺旋、丹田帶動骨盆運動的傳統陳式太極拳,肯定有好處。正如古人云:“神仙留下健身方,開襠下胯最為良。”

  英國格拉斯大學有一位專家,通過對人體健康狀況的研究,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從21世紀起,人類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變化,是重視健康。而其方式不論青年、老年都會更加重視下肢運動。”

  拳走低架,還有一個大的好處是可以防治骨質疏鬆症。

  1998年在西安召開了一次國際骨質疏鬆專業研討會,會上許多專家都說這麼補鈣,那麼補鈣,吃什麼補鈣等等。只有一位美國的專家Forst教授和北大醫院的一位教授兩個人,卻認為補鈣重要的是下肢運動。他們認為,鈣的吸收光靠人體的腸胃吸收不了多少,重要的是靠下肢兩條大腿、大骨節肌肉群的大面積參與運動,使肌肉不斷產生彈性的泵力收縮作用,把鈣輸送到骨髓裡面去。而我們這套拳正好強調腰以下的骨盆和大小腿肌肉的大運動量的鍛鍊,正好與兩位教授的觀點不謀而合。拳對防治肥胖症也有功效。

  二堅持立體螺旋運動,改善人體內分泌、微迴圈系統

  陳式太極拳運動方式的一個特點,就是處處走螺旋勁。四肢講求順逆纏絲,整體講求立體螺旋。這種從根節到梢節處處走螺旋勁的運動有利於人體內分泌和微迴圈系統的改善和保健。

  另外,這種上下對拉拔長立體螺旋運動還有重要一條,就是對脊椎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有些拳種動作身法允許斜一些,歪一些,而陳式太極拳要求上身立身中正,可以左右旋轉,但絕不允許左歪右晃,前搖後襬。頂頭百會穴要領勁,尾骨鬆胯下沉,脊柱要端正且有對拉拔長之感。有些人的頸椎、腰椎有毛病,練這套拳後,大都已恢復正常。

  三堅持以丹田為核心的骨盆運動,改善人體呼吸、消化、生殖系統和性功能。

  陳式太極拳另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以丹田帶動周身一家的整體勁。無論是蓄勁、發勁、前後左右的運動,都要靠丹田帶動,所有大小動作都以它為樞紐,並且配合胸腰的立體螺旋形式來進行。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這是非常好的運動形式。那為什麼叫骨盆運動呢?因為它是在兩個髖骨之內、之上、肚臍之下的小腹部這—塊,這就是為什麼在打拳時要求必須鬆腰鬆胯。只有鬆腰鬆胯,腰部才能左右運動自如,小腹內部這塊才能帶動胸腰整體自由旋轉。

  關於改善呼吸系統

  陳式太極拳運作中的呼吸方式是胸呼聲吸與逆腹式呼吸相結合。什麼是逆腹式呼吸呢?就是人的小腹部位,吸氣時小腹收縮,呼氣時小腹膨脹。我們現在把它重新拾回來進行運動,這對呼吸系統大有好處。其最大的好處是:在呼氣時,命門後撐,橫膈肌上升,腹部前後膨脹,使肺部多吐出一些濁氣,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吸氣的時候,命門自然回收,橫膈肌下沉,小腹部前後收縮,胸肺膨脹,多吸入一些氧氣。並且促進了人體呼吸系統的全面健康。

  關於改善消化系統

  食物的消化是靠人體小腹內部的小腸蠕動來進行的,人所攝取的營養主要靠小腸周圍億萬毛細血管吸收並轉化為能量,補充到血液裡輸送到各個器官裡去。所以,腹部的蠕動非常重要。平常不運動時,腹部小腸的蠕動次數每分鐘10~15次,你一旦憤怒、抑鬱時,它就停止蠕動了。如果打拳時經常進行丹田運轉,即所謂的腹部呼吸運動,就會加大小腸的蠕動次數,恐怕每分鐘30~40次都不止。太極拳從開始啟動到收式結束,都在進行丹田帶動的全身運動,這樣,腹部運動越多,它吸收的營養也就越多,對排洩功能和身體代謝機能的健康益處就越大。

  關於改善生殖功能和性功能

  美國有一位醫生叫開吉爾,他為一名女性患者治療“尿失禁”症時,提出一個治療建議,他讓這位女性每天經常去鍛鍊P·C肌。那P·C肌是什麼地方呢?就是人體下面的趾骨和尾骨之間的那部分肌肉群。他的方法是:讓這女患者在吸氣時收縮,呼氣時放鬆那塊肌肉,就是所謂的“提肛”那樣,收縮、放鬆,再收縮、再放鬆,不間斷地進行反覆交替的鍛鍊。他稱之謂“不為人所知的運動”,這位女性鍛鍊了一段時間後,結果不但治好了尿失禁,還治好了痛經等症。太極拳正好強調收腹、吸氣、鬆胯、提肛。發力時突腹、呼氣、肛門鬆沉,恰好是鍛鍊骨盆底盤上的那幾塊肌肉——P·C肌,這套拳

  無論發勁也好,不發勁也好,都鍛鍊這塊肌肉。這恰恰與這位美國醫生的觀點不謀而合。

  四傳統陳式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完全符合有氧代謝運動的要求。所以,又可以說傳統的陳式太極拳又是一套極好的有氧代謝運動。

  現在,國際上提倡最佳的運動方式是有氧代謝運動。它是一種調整人體吸人、輸送與使用氧氣代謝的功能,增強體質的耐久性運動。人體能量來源於體內營養物質的化學分解釋放過程,而這個過程離不開人體從外界吸入的氧氣。吸入的氧氣又要有一個吸入、輸送、使用,以及發揮作用的過程。這個運動過程的最佳狀態是保持有氧代謝的動態平衡,才能達到健身效果。也就是說人體所需要的氧氣,通過這種運動滿足肌體的需要,保持身體的動態平衡,才能達到健身效果。也就是說人體所需要的氧氣,通過這種運動滿足肌體的需要,保持身體的動態平衡,這種運動方式就是有氧代謝運動。

  有氧代謝運動有六大特徵:1必須是大骨節、大肌肉群參與運動;2強度低,耐力強;3有節奏;4不中斷;5持續運動時間不少於15分鐘左右;6運動結束時,不氣喘。大家可以拿以上六個特徵來一一對照陳式太極拳一路83式來驗證,恰好完全符合上述的每一個特徵。

  1拳走低架,肯定是大骨節、大肌肉群參與運動;

  2打拳過程中,重心始終偏於一條腿,強調兩腳的虛實互換,襠走下弧,對耐力的鍛鍊效果顯著;

  3、4這套拳不同於其他速度均勻的太極拳,而是強調快慢相間,有節奏,且連綿不斷,靜運無慌,無中斷,一氣呵成;

  5一路83式從起式到收式結束,正好打15分鐘左右;

  6這套拳打完後,汗流而不氣喘。

  所以說這套拳是一種最佳的有氧代謝運動。

  五增進心理健康,保持心態平衡。這套拳編排細膩,內涵豐富,哲理性強,並且強調意導形隨,形動神清。一路83式,600多個動作,動作繁難,行拳要求高度入靜,精神專注,連綿不斷,打出韻味,打出勁道。這套拳雖然肌體吃力,但打完拳後大腦輕鬆,神清氣爽,緩解了日常工作、生活的壓力疲勞,改善了大腦神經系統的緊張狀態,增進了心理健康。另外,這套拳是一套文化拳,哲理拳,處處講陰陽辯證法,不斷調整人的思維方式,甚至改變了一個人的脾氣、性格、作風,增強了人的智慧、思維能力、工作方法,使人的心態不斷趨於平衡。

  總之,經過四十多年的刻苦學習、認真實踐,潛心鑽研和熱心傳播這套拳的經歷,使我認識到陳照奎老師所傳授的傳統太極拳,確是文化、武術、養生融為一體的一門學問,從而使我們認識到:所謂“太極功夫”,應該包括三道功夫,即人格修煉的道德功夫、防身應變的武術功夫、延年益壽的養生功夫。只有努力從這三個方面下功夫,才能達到太極拳修煉的高層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