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陳式太極拳的優勢

  有云“天下大事,必做於細”、“細節決定成敗”、“要從整體上出色,就必須使每一個細節做到盡善盡美”。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傳統陳式太極拳,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一門學問。由於它內涵豐富、編排細膩嚴謹,它的拳理拳法涉及多門學科***武術、健身、哲理、心理、生理、體育、養性……***,也可以說它是比較難學的一門科學。陳式太極拳一代大家陳照奎老師常講:“要學好這套拳,必須從難、從嚴、過細地下功夫。”同時,這套優秀的傳統拳,經過先輩們幾百年的實踐,不斷充實、研究、改進,使其拳理拳法體現在每一個大大小小的動作之中。我們只有把此拳的規矩、拳理、拳法鑽深吃透,並且細心地體現在實踐當中,才能達到健身防身、增強應變能力、增強心理健康、啟迪思維、拓寬視野、修身養性、塑造人格的全面效果。

  目前,國內外喜歡這套傳統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特別值得欣慰的是文化素質較高的人喜歡這套拳的越來越多。實踐出真知,經本人及我的眾多學員幾十年來的實踐證明: “太極拳好!""尤其是這套傳統的陳式太極拳確實是好。我搜集了20多本太極拳拳譜,對各家風格、特點進行了比較、分析、鑑別,認為這套拳有五大優勢。

  1.拳架正宗的可靠性。

  2.武術本質的鮮明性。

  即每個拳式都有技擊含義,一個金剛搗碓就有25個勁。

  3.拳理拳法的哲理性。

  即每個拳式、每個動作都符合太極陰陽哲理。

  4.適應群體的廣泛性。

  這套拳“男女老少兒童團,各行各業都喜歡”。不僅中國人練,外國人也練。僅從我們這裡傳到國外的就已達十八個國家。北京的傅大慶同志全家十一口有九口都在練;鄭州的弓大鵬,一家三口都在練,他辦的傳授站,上至80多歲的老者,下至四五歲的兒童都在練;我市長安公園一個81歲的老翁,比我還長兩歲,去年開始學這套拳。半年之後,我倆聊天,我問他有什麼效果,他說了兩句話:“一是體重減了,二是力量增了。”

 

  5.鍛練身心的科學性。

  即“養浩然之氣,練通靈之體”。湖南醫大帥建中教授來信說: “每打一遍拳,如同服一劑‘活血化瘀’的藥。”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腦子緊張,下肢活動少,許多人患上了“現代病”,出現了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肥胖症等等,而練這套拳,就是練低架子,增強下肢力量,加大肌肉力量***現在人們健康的一個標誌,就是留住肌肉,減少贅肉***。練丹田內轉,關鍵是鬆胯,還可減肥、降壓、預防和減緩骨質疏鬆。我們練這套拳,正好符合現在提倡的有氧代謝運動的要求,同時身心兼練,練體格又練人格。改變人的思維方式,使人的思維富有哲理性,平衡人的心態,讓人在緊張的工作環境下,學會放鬆,在緊急的情況下,學會沉穩,與人相處時,學會寬容。

  實踐證明,要想全面體現以上五個方面的優勢,必須下功夫,過細地學好練精。可是,為什麼有些人練拳多年,甚至幾十年,動作仍不規範,水平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練拳者學拳不認真,練拳不細心,鑽拳沒耐心,粗枝大葉,偷工減料,丟三落四,手、眼、身法、步不到位,許多細節表達不出來,勁點不明,甚至有些動作違背拳理拳法,走形變樣,忽略了此拳豐富而細緻的內涵。

  當年,我學拳時,一是認真模仿老師的外形,守規矩;二是老師講課時,我發揮自己的優勢,認真拳時,我細心揣摩,刻苦練習,要領掌握得準,懂得如何運勁。那麼,是否都練到身上呢?直到現在,我還在不斷學,不斷改,不斷充實,不斷提高。

  根據學拳、練拳、鑽研拳的經驗,要想學好練好這套拳,首先要尊重傳統,尊師敬業,求真務實。為此,必須認真、細心地從細節上下功夫,永遠當小學生,不斷超越自我,把拳理拳法吃透,大小動作合乎規矩,力爭把拳練精,達到一個高的水平,做合格的傳人***即使不做傳人,也會對自己健身、護身、養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