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歐體書法作品
歐體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創作的一種楷書字型,其特點是方圓兼施,以方為主,點畫勁挺,筆力凝聚。既欹側險峻,又嚴謹工整。欹側中保持穩健,緊湊中不失疏朗。為當代大學生都非常喜愛去的書法。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歐體簡介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隋時官太常博士,唐時封為太子率更令,也稱“歐陽率更”。與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楷書發筆法
方筆肇自隸法,六朝碑刻以方筆居多,迨至唐代的楷書,繼承了北碑的風格,從而形成了以方筆為主要特點的楷法。所謂方筆即發筆時有稜角,是書寫楷書的主要方法,方筆運用得好能給人以一種雄強、勁邁、爽利、沉峭的美感。方筆的起筆,可用逆勢切入法,亦稱點法起筆。周星蓮《臨池管見》中說:“凡字每落筆,皆從點起,點定則四面勢全,筆有主宰,不致偏枯草率。”其法即落筆之前,承上筆勢,先於極低空中作一逆入動作,***或筆鋒輕觸紙面,尖鋒逆入***,然後作一斜直落點***寫橫畫時***,或斜橫落點,***寫豎畫時***,如刀入狀,切入作點時,其勢在重,但落點宜輕,近代書家高二適先生在《題曹娥碑》時指出:“執筆穩,下筆輕,則自有一種秀逸之氣。”的確是他的心得之言。這種筆法,在書法中又稱為“築鋒下筆”,築,搗也,搗土使堅實也。就象建築工人築土地一樣,築鋒直下,喻其勢如高峰之墜石,有撞入之意。逆勢切入後,鋒尖在上,筆肚在下,已成偏側之勢,此時急需調鋒,使其筆鋒由偏轉中這是書寫小楷發筆最關鍵的地方,調鋒時,可用腕法微微帶動筆鋒作一至兩個提按和衄挫相複合的螺旋形的調鋒動作,迅速將筆鋒揉入畫中。周星蓮《臨池管見》中說:“執筆落紙,如人之立地,腳跟既定,伸腰舒背,骨力自然強健,稍一轉動,四面皆應。不善用筆者,非坐臥於紙上,即蹲伏紙上矣。欲除此弊,無它謬巧,只如思翁所謂,落筆時先提得筆起耳。”書寫小楷時,這種調鋒動作是微乎其微,在極短的一瞬間完成的,有時完全是憑手腕中的一種感覺。要練習這種調鋒動作,當先從大楷入手,開始時動作是很被動和著意的,但久而久之,自然就會熟練起來,點後即能迅速將鋒提起,如蜻蜓點水,一粘即起,在不知不覺中完成這樣的動作。
最後還要談談發筆中的補救之法,趙宧光在《寒山帚談》說:“作字者落筆失所,勿因失而改轍,腕中自有可得所處,可以振救。”意思是說,發筆時由於調鋒不當或落筆失誤而導致點畫浮薄缺陷時,當及時補救,不宜寫完後再去添描修補,補救之法有二:一是臨時振救之法,即“往有不到之處,以復補之”,及時將筆鋒回覆到落筆處再行運筆,通過往復的動作,臨時振救,則墨由中溢位,形態自然飽滿,二是下筆補救之時法,即落有不愜意處,但思下數筆如何補救,不必再臨時改轍,救護得好,更覺別有機趣,當然最好能起筆處順入無缺鋒,逆入者無漲墨,補救之法,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總之,發筆是用筆中最重要的一環,而此一關鍵之處,又在於調鋒,。不論何種發筆,都貴用逆,或虛逆,或實逆,逆入的動作要輕快,逆入的軌跡要承上筆勢。發筆時,動作要乾淨明利,既不可猶豫不決,筆機凝滯,又不可忽遽剽急,怯弱浮露。以上三種發筆法,在書寫小楷時可以參插運用,時方時圓,時藏時露,方能極盡變化之美,但當以一種筆調為主,才能保持整幅作品風格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