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快速學會跳交誼舞

  交誼舞總體性審美取向的第二個方面,是不同舞種風格的對比性展現。假如將所有的舞種都跳成一個模式,毫無疑問將使交誼舞的審美價值大大降低。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資料,供你參考。

  快速學會跳交誼舞要點***一***高雅的風度來自挺拔的體態

  交誼舞的禮儀性審美取向決定了風度的重要地位。 缺乏高雅的風度,再嫻熟的舞步也不免因此而遜色。而形成高雅風度的首要條件則是:體態的挺拔感。從表面上看起來,挺拔的體態僅只是一種外在的形式。但我們不應忘記,任何形式都具有符號的作用。挺拔的體態標誌著健康,教養,禮貌,自尊和內心的充實感。而猥瑣的體態卻無論如何也無法與上述內涵相統一。只要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小看這個問題了。

  練習體態的挺拔感也有一定的方法。首先是告誡自己要在鬆弛狀態下用力,否則容易形成僵持性變態。然後尋找一種頭頂天花板的感覺,彷彿每一個支撐重心的關節部位,都在這種“上頂”的牽引力下,拉開了距離.而不是重重疊疊地壓在地板上。其檢驗的方法,是體會一下腳腕部位的壓力是否減輕,用微微起落腳跟的方式進行對比。在正確狀態下,這種顯得輕鬆而容易,否則,就有困難和費力的感覺。

  第三是學會開啟“間隔”。“間隔”是特指腹腔部位,即肋骨下緣的橫膈膜和骨盆之間的伸縮距離。因為人體的胸椎和頸椎在自然狀態下是向前彎曲的,越放鬆下沉,彎曲度越大。開啟“間隔”將使這種自然彎曲度縮小到最低狀態,這對女士特別重要,理想的開啟“間隔”,將使女性的人體曲線美獲得充分的展示。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處理好頸椎和頭部的關係,要尋找一種沿著胸椎,頸椎,直達頭頂的直線牽引感,不過應當注意,這種直線牽引,由於“間隔”的開啟,不再處於一種和地面保持垂直的狀態,而是稍向後上方發展的形式。所以,當標準握持形成之後,雙方的上體實際上構成了一種"V"字型效應.

  假如你覺得這些方法和要求太麻煩,太嚴格,那麼採用“頭頂一本書而不使它滑落”的感覺狀態進行練習也行。不過要想參加正式的比賽,還是以嚴格訓練,不怕麻煩為好。這樣訓練雖然要付出吃苦的代價,但卻能收穫到姿態優美的報償。

  快速學會跳交誼舞要點***二***風格的展現顯示出美的追求

  交誼舞總體性審美取向的第二個方面,是不同舞種風格的對比性展現。假如將所有的舞種都跳成一個模式,毫無疑問將使交誼舞的審美價值大大降低。

  風格的展現有兩個方面造成。一是內在修養,二是技術能力。內在修養是技術能力的統帥性因素,而技術能力則是內在修養的外化性工具。二者缺一不可,但首先應當重視的是內在修養。

  雖然內在修養包括的面很廣,但在這裡首先是指對不同舞種的起源,風格及其審美追求的理解和認識。當然也包括音樂和綜合性藝術鑑賞能力。這是舞場之外的功夫。正如詩仙李白所說:“好詩需向詩外求。”要想跳好交誼舞,也必須通過這一通向精深境界的必由之路。

  技術能力也同樣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需要在實踐中逐一認真解決。但我們一定要注意,技術能力一定要為展現不同舞種的特定風格服務,離開了風格的展現,越是進行技術性炫耀,離美的追求越遠。最終將必然導致“匠藝”式的自我封閉性發展,而失去藝術的魅力。

  快速學會跳交誼舞要點***三***默契配合的前提是自我平衡

  在交誼舞的練習中,經常出現舞伴之間的相互指責和彼此抱怨的情形,這是正常現象,因為默契配合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應當瞭解,默契配合不是完全沒有客觀標準的個體性行為,只要方法正確,默契配合的進展速度就能相對加快;反之則會給舞伴雙方帶來煩惱。

  根本的方法和前提,是跳舞者必須保持自我重心的穩定與平衡,不能有絲毫的依賴對方的感覺和動機。換句話說,在雙方共同構成的造型實體運動過程中,必須保持重心穩定的相對獨立性。常見的失誤是:女伴將“男伴主導”的規律,錯誤的理解為“完全依靠男伴”,因而使自己產生消極反應:或者完全不用力;或者將男伴當成“柺杖”,而“靠”在或“吊”在男伴身上。這種情況在男伴身上也可能發生。根本的原因是對“重心穩定的相對獨立性”缺乏正確認識,因而造成“依靠對方幫助自己穩定重心”的錯覺。 跳舞者正確的重心穩定,是不需要對方“幫忙”的。雙方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存在於運動方向和旋轉及其側身,傾斜,升降,重心轉移和交替等等情況的暗示和引導與配合之中。 只要明白了這一點,默契配合就很容易建立起來了。

  在初期進入狀態的練習中,舞伴雙方首先要解決“穩住重心的待機狀態”感覺。即每一步的終結和下一步的移動之間,力爭“時間概念”上的放大,使每一次中心的轉移或交替,都呈現出程式性發展,而不能象“碰運氣”似的,稀裡糊塗的一個勁只顧移動,成功了也不知道為什麼,失敗了也不知道錯在哪裡。

  很多人以為,交誼舞只能和舞伴一同練習才有意義,一個人是無法練習的。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共同練習固然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重心穩定的能力,自我平衡的能力,運步過程的程式性發展能力等等諸多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完全可以通過單獨練習來加以提高的。對於經常“依靠對方維持重心”的舞蹈者,這種單獨練習對糾正其不良習慣更具實效。必須牢記:默契配合離開了重心的自我穩定與平衡,是永遠也無法建立起來的。

  快速學會跳交誼舞要點***四***領舞的最高技巧是運用整個身體

  領舞,是交誼舞對舞伴特有的要求。它與一般情況下領舞與群舞之分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交誼舞領舞技巧的高低,是決定交誼舞總體形象的根本因素。它不僅與舞步的協調,流暢和默契配合有關,而且直接影響著造型,韻律和風格的展現。

  要想跳好交誼舞,這是須臾不可離開的的先決條件。自娛式跳法的魅力之所以趕不上標準跳法的藝術魅力,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領舞技巧的層次差別。表面上看起來,領舞技巧高低只是男伴的事情,其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這好比木製車輪不能裝配在汽車上使用一樣,一個對高階領舞技巧一無所知的女伴,是無法實現理想的跟舞配合的。非但如此,她還將迫使男伴不得不降低領舞技巧的層次,否則將面臨著無法繼續共舞的後果。可見,追求最高層次的領舞技巧,是男,女舞伴雙方的事情。

  所謂運用整個身體,具有以下三層含義:一是熟悉並善於使用網路性資訊傳遞的方法,這在前面已經講過了;二是必須“鎖”住標準握持的“架子”,從而產生人體運動的同步效應,這也比較好理解;三是用整個身體去推動。這一點就比較費解了。

  用整個身體推動,既是一種自我感覺,又是一種物理學要求。其具體表現為“腳到重心到”和“用腰部統帥全身”。手的作用,除了固定雙方的“架子”之外,已不再具有其他功能。

  即使在側身和傾斜運動中,肩肘位置的變化,也完全是腰部運動的結果,而不能靠區域性性改變來完成。所以,運用整個身體,實際上是腰部統轄全身的結果。這是個實踐性很強的問題,需要在練習中反覆體會和仔細琢磨。一旦你掌握了這種方法和技巧,你會感到自己的雙腳彷彿是一對滾動著的輪子,又象是支撐著船底的水面,它不再對身體的重心產生“失去平衡---恢復平衡“的週期性影響。而這種週期性影響,既是我們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習慣,又是高階領舞技巧必須克服的大敵.

  快速學會跳交誼舞要點***五***提高音樂修養是使舞步產生迷人魅力的必由之路

  通常認為,交誼舞步只要和上節拍就算做到了舞蹈與音樂的結合。 其實,這只不過是把音樂的作用,降低到舞步的"時間記號"水平,從藝術審美的高度來看,這實際上是對音樂的一種褻瀆。要想跳好交誼舞,不提高音樂修養是不行的。 高層次的追求,至少應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對固定的節拍形式,進行特定音樂審美取向的節奏處理。譬如華爾茲,就固定節拍形式而言,它是3/4拍子,四分音符為一拍, 每小節三拍,依強弱弱的規律反覆進行,每一拍的時值相等。如果對音樂的理解僅僅到此為止,沒有上升到較高層次的追求,那麼,舞步就會因固定時值的限制而產生"操練式"效應:機械,呆板,枯燥而且令人乏味。但是假如你具有較高的音樂修養,根據華爾茲舞曲的特定審美情趣,對固定節拍進行節奏處理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為了突出強弱對比和連續性上升動作的輕柔飄逸美感,將兩個弱拍儘可能的融化在一起,形成一種|嘭嚓* 嚓|的附點性變化,這樣,就突出了上升而不是隻考慮下降,當這種經過處理的時間節奏,通過空間形象表現出來時,就會必然產生一種"將第三拍消失到空中去"的感覺。這不僅會使華爾茲圓潤,飄逸和流暢的風格獲得充分的展現,而且將會把舞蹈者自己,從枯燥無味的"操練"狀態中解放出來,引入一種令人陶醉的韻律性流動之中。

  第二,在突出特定韻律的流動中,追求舞蹈形象與音樂形象的完美結合。 我們知道,除華爾茲外,大部分交誼舞都是4/4拍子的,如果我們不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不從舞曲音樂的特定審美取向中吸取營養和捕捉形象,那麼,我們就很可能將所有的四拍子伴奏的舞種,都跳成一種只有快慢步之分而沒有個性特色的,千篇一律的走步的呆板模式.這種後果顯然不會得到任何一個舞蹈愛好者的肯定。

  為了更高層次的審美需求,我們必須學會將共性化的節拍形式,降到叢屬地位;而把個性化的音樂形象及其韻律特徵,放到顯要的突出地位來加以思考。這樣,我們的技術技巧能力的運用,就將進入一種大有用武之地的境界,它隨著探戈舞曲的剛健與頓挫,快步舞曲的輕快與靈巧,狐步舞曲的輕柔與流暢,布魯斯舞曲的沉穩與練達和吉特巴舞曲的明快與奔放,顯示出鮮明,細膩化發展的個性, 從而形成了藝術審美價值的昇華。

  當你進入這種層次時,你會覺得數著一二三四走快慢步的初期狀態簡直就如同喝白開水一樣的平淡無味---儘管那時你也同樣處 在趣味盎然的興奮狀態之中。

  快速學會跳交誼舞要點***六***"躍動感"是擺脫"走舞"形態的根本途徑

  "走舞",是提高舞蹈技藝水平的大敵。這種形態與意識,主要是因初學入門時,未獲正確的指導所致,當然也有其他的原因。"走舞" 的最大危害,是將舞蹈應有的流動,變成一種毫無藝術審美價值的單純的走步。

  正確的舞蹈流動,從腳下的運動狀態看,應當是"躍動"的.這種"躍動感"的根本意義在於:突出身體的舞動,而不是腳的行走。依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制定的規範,有無這種"躍動感",乃是衡量舞者水平的層次性分界線.對於一個毫無"躍動感"的"走舞"型選手來說, 他連參加初賽的資格都不具備,更不要說問鼎決賽的名次了。假如硬要採用此種方式起舞的話,他只能算是一種"喝酒不吃菜,各人心頭愛"的自我選擇---如果你並沒有跳好交誼舞的願望,當然例外。

  理想的"躍動"由下述三個因素構成:第一,始終以身體在空間的位置的挪移為主,腳下只不過是跟著到達某一位置而已。這與前面談到的"領舞"技巧的腰部推動是同一原理。第二,重視腳踝關節和腳趾關節協調配合,使腳掌的推力成為腰部推動的輔助性配合。第三,使用膝關節緩衝性柔韌。 其中最難掌握的是第二個因素,如果力量運用不當,就會使"躍動"變形為"跳動"。因為腳掌推地的"躍動",根本目的在於實現"腳到重心到",而不是為了形成"拋物線"的流動.所以,應當將其與升降相鑑別。這一點必須在練習中反覆對比和體會。 一旦具有良好的"躍動感"之後,你會發現,運步的步幅將會必然隨之加大,這種"躍動"中的步幅,是常規移動中無法實現的。因此,這也可以作為自己檢驗進步程度的客觀依據之一。 此外,"躍動感"與腳底的"滾動感"是一脈相承的,這一點也須仔細加以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