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族婚禮禮儀
景頗族婚禮,有的在下午舉行。槍鳴三聲,迎親的隊伍回來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婚戀方式和特點是單向姑表婚,即姑家的男子可以娶舅家的女子為妻,但舅家的男子不可娶姑家的女子為妻。舅家的女兒生下來就是姑家的兒媳,但與此相反,姑家的女兒絕不能嫁給舅家的兒子,這就是景頗族所說的“血不倒流”的婚姻規則。這種單方姑表婚形成了景頗族“丈人種”和“姑爺種”的關係,即舅家永遠是“丈人種”,而姑家則永遠是“姑爺種”。另外,景頗族還嚴格遵守姨表不婚,同姓不婚的原則,如果違反了要受到嚴厲的處罰。只要不違反上述同姓不婚、姨表不婚和“血不倒流”的原則,青年男女戀愛社交是很自由的,但婚姻一般由父母包辦。
在景頗山區,寨與寨之間顯眼的山坡上,蓋有較大的茅屋,即“公房”,是專供男女青年交往和談情說愛的場所。在公房裡,大家圍坐在火塘邊,邊說笑邊對唱,以歌唱的形式來相互瞭解對方的情況並可表達自己的傾慕之情和真摯感情。鍾情者常常互贈筒帕和煙盒等作為定情信物。另外,他們還常以實物來互通訊息,作為交流思想的情書。如小辣椒表示“自己非常思念對方,如吃多了辣椒一般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但如果是一塊火炭,則表示“自己不同意,拒絕與對方建立戀愛關係”等。類似的以物代言通訊的物件很多很多,大部分以自然界的樹木、花草等的諧音或者其本身的用途來表意。
敬酒迎新娘:不論是以各種形式娶來的新娘,到了男方村寨後都不能直接進入男方家,而是先在媒人家落腳,住上一夜。據說,這樣是為了避免姑娘身上帶來的鬼魂帶到男方家。舉行婚禮前,有媒人指定兩名敬酒人,向新娘敬四次酒,敬完一次返回新郎家。第一次表示歡迎新娘的到來;第二次請新娘好好休息;第三次請吃好飯,第四次表示一切準備齊全,請新娘到新郎家。敬酒完畢,就為新娘梳妝打扮,之後由女方媒人執矛帶路,兩名伴娘相隨新娘左右,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新郎家。這時,新郎則帶領一夥男女青年吹笛唱歌迎接新娘的到來。之後,這對新人來到早已準備好的婚禮儀式場地,由男方媒人宣佈婚禮開始,首先讓新郎新娘互敬菸酒,之後雙方為在場的所有人敬菸、敬酒。
公巴萊,即過草橋:這是景頗族婚禮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禮儀。這個習俗的由來,據說是從景頗族的先人寧貫杜娶龍王的女兒為妻,並用 “公巴草”驅除了龍女身上的腥味的傳說而來。所謂的草橋是在新郎家的門前,搭起長2—3米,寬15—20釐米的橋,並在橋的兩邊栽上大葉的“公八草”草叢。草叢中立有木樁,每個木樁代表一個鬼,如祖先鬼、婚禮鬼等等。新娘要由新郎的弟弟或者侄子引領過草橋,意在洗去新娘身上一切不好的東西,希望新娘婚後身體健康、勤勞聰慧、多子多福。舊時,景頗族人認為,如果不過草橋,不舉行儀式,不算正式結婚。
“膳丁”和“看追”儀式:舉行婚禮的第二天早上,新娘要釀製水酒,10天后新娘新郎帶上釀好的酒到女方父母家舉行“膳丁”儀式。同時帶上兩大包糯米糰表示團結,20—40個熟雞蛋表示潔白真誠,包好成雙成包的春菜表示婚禮儀式已圓滿結束,已成一家人。這些禮品都用芭蕉葉細 包紮,其扎法非常講究,表示吉祥如意,相親相愛,人丁興旺。完了“膳丁”禮後,新娘在孃家短住幾日。過後,新郎再送一此酒禮稱為“看追”,所送禮品與“膳丁”大致相同。
頗族婚禮習俗
原來景頗族舉行婚禮,有個傳統習俗。新娘在將到新郎家的路上,要越三道路障。事先,由村子裡的孩子們拾來樹枝、竹條、舊籬笆等,設定障礙,並分工把守。第一道路障,由一群女孩子把守。這時迎親隊伍中的"長統"走出來,鄭重其事地倒出竹筒裡的水酒給小姑娘喝,並送上一些喜糖和喜錢,但姑娘們仍不滿足,一個勁地喊:"不準新娘過!"正當"糾纏不休"時,伴娘們簇擁著新娘從另一頭越過了路障。第二道路障,由一群男孩子阻攔。第三道路障是一些三四歲的娃娃。不同的路障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但有一點,都是對新娘的一種良好祝願。
有的地方,新娘將要進入新郎家時,新郎家大門口要栽上香蕉樹,意味子孫後代昌盛。同時還要栽上甘蕉。意味著新生活節節甜。在喧鬧聲中,新郎拉著新娘的手,通過香蕉和甘蔗林、喜字橋進入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