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雪崩的處理方法

  雪崩來得快、運動速度快、且破壞力巨大,對登山者、當地居民和旅遊者是一種很嚴重的威脅,被人們列為積雪山區的嚴重自然災害。那麼,遇到雪崩應該怎麼辦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雪崩後被埋的人,在15分鐘之內找到的話,存活率可達90%;超過45分鐘,存活率只有20%-30%;兩小時後,幾乎沒人能倖存。一般情況下,雪崩砸不死人,致死原因是被埋後的低溫和缺氧。然而雪中也蘊含可以救命的氧氣,理想情況是,被埋後支起雙臂製造一個呼吸空間,就可有效延長存活時間。

  如果無法逃離雪崩幾乎所有的雪崩安全課程都建議您在知道要發生雪崩時立即逃離。滑雪者應滑過雪崩板塊,雪地摩托車司機應超越雪崩。適當的時候呼叫求助,以便同伴知道您處於危險之中。然後,閉上口以免雪阻塞您的呼吸道。

  遇到雪崩的逃生技巧

  山坡雪下滑時,有時象一堆尚未凝固的水泥般緩緩流動,偶爾會被障礙物擋住去路,有時大量積雪急滑或崩瀉,挾著強大氣流衝下山坡,會形成板狀雪崩。雪崩的發生:通常雪崩從山頂上爆發,在它向山下移動時,以極快的速度和巨大的力量將它前面的一切東西捲走,直到廣闊的平原上它的力量才消失。這種“白色死神”的重量可達數百萬噸。雪崩的巨大破壞力的祕密還在於雪流能驅趕著它前面的氣浪,而這種氣浪的衝擊比雪流本身的打擊更加危險,它能推倒房屋,折斷樹木,使人窒息而死。遇上雪崩是很危險的,在雪地活動的人必須逃生。

  十分注意以下幾點:大雪剛過,或連續下幾場雪後切勿上山。此時,新下的雪或上層的積雪很不牢固,稍有擾動,甚至一聲叫喊都足以觸發雪崩。天氣時冷時暖,天氣轉晴,或春天開始融雪時,積雪變得很不穩固,很容易發生雪崩。不要在陡坡上活動。因為雪崩通常是向下移動,在1:5的斜坡上,即可發生雪崩。如必須穿越斜坡地帶,切勿單獨行動,也不要擠在一起行動,應一個接一個地走,後一個出發的人應與前一個保持一段可觀察到的安全距離。注意雪崩的先兆,例如冰雪破裂聲或低沉的轟鳴聲,雪球下滾或仰望山上見有云狀的灰白塵埃。雪崩經過的道路,可依據峭壁、比較光滑的地帶或極少有樹的山坡的斷層等地形特徵辨認出來。

  雪崩中逃生,不論發生哪一種情況,必須馬上遠離雪崩的路線。判斷當時形勢。出於本能,會直朝山下跑,但冰雪也向山下崩落。而且時速達到200公里。向下跑反而危險,可能給冰雪埋住。向旁邊跑較為安全,這樣,可以避開雪崩,或者能跑到較高的地方。拋棄身上所有笨重物件,如揹包,滑雪板,滑雪杖等。帶著這些物件,倘若陷在雪中,活動起來會顯得更加困難。切勿滑雪逃生。不過,如處於雪崩路線的邊緣,則可疾駛逃出險境。如果給雪崩趕上,無法擺脫,切記閉口屏息,以免冰雪湧入咽喉和肺部引致窒息。

  抓緊山坡旁任何穩固的東西,如矗立的岩石之類。即使有一陣子陷入其中,但冰雪終究會瀉完,那時便可脫險了。如果給衝下山坡,要盡力爬上雪堆表面,同時以俯泳,仰泳或狗爬法逆流而上,逃向雪流的邊緣。逆流而上時,也許要用雙手擋住石頭和冰塊,但一定要設法爬上雪堆表面。

  引發雪崩的原因

  雪崩的物理原理是很簡單的,山坡上的積雪受到兩個力:一個是地球引力,另一個就是積雪內聚力。這兩個力量之間進行著一場你死我活的拔河比賽,地球引力企圖沿山坡方向把積雪往下拉走,而積雪的內聚力卻使雪體彼此粘結,停留在山坡上。

  積雪的內聚力與積雪的厚度有關,持續不斷的降雪使山坡上的積雪達到一定厚度時,就容易發生雪崩。春天氣溫升高時,積雪表面消融,融水滲到雪層內部,就能降低積雪的內聚力、內摩擦力和抗斷強度,特別是融水滲漏到積雪底部時,這水就象滑潤劑一樣,使雪層很容易滑動。

  當山坡上的積雪由於上面的種種原因而變得較不穩定時,只要有一點外界因素的變動,雪崩就一觸即發。比方說輕微的地震,動物的行走,滾石的觸擊,甚至高聲尖叫,在這種時刻都會觸發雪崩。

  在風力比鉸充沛的山區,風也能使積雪發生雪崩。在山脊背風的地方,雪能夠將積雪吹成懸空。就像我們房子的屋簷,我們將其稱之為雪簷。一旦雪簷的自身重量超過雪簷的抗斷強度,雪簷便自行崩塌,從而引起下面山坡上雪的塌落。

  中科院天山積雪雪崩研究站曾發現,在坡度40度左右的山坡坡面上,發生雪崩的可能性最大。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