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購物差異

  我們都知道,中西方文化習俗傳統方面存在差異;所以,購物方面肯定也會有各種觀念上的不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哦。

  購物消費習慣差異:

  美國人比較習慣於先看免費寄到家裡的各大商店的廣告,然後再根據廣告出去到價格比較便宜的商店買回家裡需要的東西

  中國習慣於直接購物,現場比價格,

  消費差異故事例子:

  在美國,筆者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美國人喜好挖空心思地想點子玩,比如,開著自家車,有的車後還拖著一輛水上摩托艇或小遊艇,從洛杉磯出發,冒著加州的炎炎烈日,驅車行駛四五百公里,到科羅拉多州的拉福林去度週末,而在美國的中國人則仍舊忙忙碌碌地奔波著,週末最多是全家一起在家吃頓飯或看電視。筆者好奇地請教了美國友人安德遜,為什麼中國人和美國人在追求生活的享受上存在著如此大的反差呢?

  安沉思了片刻說,這主要是兩國文化習俗傳統方面存在著差異所致。他說:"中國人是為他人生活,而美國人是為自己活著。"如何解釋這個說法呢?友人安是這樣說的,中國人到美國後首先是為自己的身份而奮鬥,有了身份後就拼命掙錢,當然掙錢不是為了享受生活,而是為了後人:兒子女兒,甚至孫輩。中國人掙的錢自己捨不得花,都一點點地積攢起來準備在將來為下一代辦點事或養老用。儘管在美國已獲得身份的中國人無需再為自己的社會福利和醫療保險擔憂,但他們仍過得很累,他們一直希望自己的銀行存款每年有新的增長,今年有幾萬,明年希望掙幾十萬,後年則企盼上百萬。

  安說,中國人的興趣似乎是喜歡看著存摺上的數字在增大,因而他們花出去的錢很少。許多在美國已經紮根的中國人應該屬於創業奮鬥的一代,他們已經在美國獲得了立足之本,但他們仍保留著中國人節儉的作風,捨不得花錢,不過也有例外,他們在孩子身上花錢卻很大方。不少中國人有這樣的心態,自己這一代創業時吃盡了苦,因此,應該讓孩子生活得更好些。所以,在美國小學裡,人們可以看到那些穿得最好的,口袋裡零花錢最多的是中國人的小孩,而正宗的美國孩子穿著是很普通的,口袋裡也沒有多少零花錢。曾有個傳說,美國著名童裝品牌"TOMMY"的老闆對中國人有歧見,請的模特兒都不用黃面板的。但是當他看到美國的小學生穿"TOMMY"牌子最多的竟是中國人的孩子,這讓他氣不打一處來。洋人孩子的境況竟不如中國人的孩子。儘管如此,孩子的父母仍過得很辛苦,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很少有時間自己享受生活的。

  與中國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念不同,美國人信奉的是為自己而活,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因此,美國人掙錢的動力是為了享受生活,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質量。至於自己的父母或孩子,則不是自己關心的問題。父母有自己的養老金和社會福利,而孩子18歲就獨立生活了。所以他們掙的錢儘可以放心大膽地花在自己身上。那麼,美國人有錢是怎麼花的呢?安介紹說,實際上,吃、穿花不了多少。窮人、富人在這方面並沒有多大差別,花錢最多處當屬購置住宅、購買遊艇、汽車這些奢華生活用品以及海外旅行,在這些方面的花銷是沒有底的;住宅有公寓,有別墅,甚至有帶私家游泳池的頂級別墅;而汽車有一般的,也有好的,林肯、卡迪拉克、凌志、寶馬等。旅遊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這方面花銷同樣也無止境,再多的錢也可以不夠用,因此,美國人掙錢通常都是花銷在上述享受專案上,而銀行存款少得可憐,許多人幾乎沒有。在大街上行走,中國人口袋裡要掏個三四百美元並不稀奇,但美國人就難說了。

  在夏威夷海邊,曾遇到一對來自加州的老夫婦,他們有6個孩子,都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有一位是在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的計算機部任主管,年薪有百萬美元,買了自己的別墅。他們老兩口有養老金、醫療保險還有存款,不用管孩子,而孩子也無需資助自己。他們老兩口口袋裡的錢就是每年用於外出旅行,他們說,他們一年大約3次外出,可是令他們遺憾的是還沒有到過中國。聽說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打算找個時間去親眼看一看。

  由於中美兩國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俗不同,造成了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消費觀念大不相同,最後引發了婚姻和家庭破裂的事時有發生。例如,一位中國女孩嫁給美國人之後,一般都希望結婚幾年後能生個孩子,穩定婚姻和家庭關係,同時,也希望結婚幾年後,家庭的存款能有一個可喜的數字。而美國有些男人對生孩子、存款根本沒有興趣,他們認為只要兩人過得自在,何必為婚姻那張紙去煩惱呢?孩子只是一個羈絆,他會捆住自己手腳,令人根本受不了;至於存款,對美國人來說,這種鏡中花水中月一般的錢,若沒有花掉,那到底還算不算你本人的錢?還不如買條遊艇樂一樂。就是這種文化觀念導致的消費觀念上的差異,使得最終中國女人無法忍受美國丈夫的無家庭責任心而離婚的事例不勝列舉。美國人通常不會想得那麼多,我自己幸福就行了,為何要自尋煩惱活得那麼累呢?這兩種文化差異的衝突,導致了一些中美婚姻破裂的悲劇。

  消費購物理念的差異:

  在美國,人人都重視自我意識,過度享受生活,超前消費意識深入到美國社會的各個階層,且辦理信用卡方便,刷卡消費盛行

  而中國,由於傳統的價值觀念和不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造成人們偏愛儲蓄而不敢消費,有多錢辦多少事,提前消費的這種心理大多隻存在於年輕人中,且習慣用現金消費

  中美購物消費物件差異:

  中國求穩,重群體,輕個人,將家庭看做一個整體,注重產品對維持家庭正常穩定運作的重要,不僅要考慮自己的需要,往往還要考慮整個家庭的需要 美國文化強調通過個人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認為每個人均可根據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主宰自己的命運,往往考慮自己,更強調獨立與自由

  購物品牌的選擇差異:

  中國在消費品牌的選擇傾向於一些常用的,多數人使用的,

  美國人講求競爭,追求創新,所以對新奇的,富有創意的品牌更為青睞

  購物消費理念差異:

  從中國消費者所處的市場環境來看,資訊的不發達,造成消費者對商業性來源的依賴,商業性來源中又以廣告為主。 據調查,2005年我國城市消費者購物受廣告影響的群體超過80%,我國消費者目前對廣告資訊依賴程度高的主要原因在於非廣告資訊,尤其是個人來源資訊、大眾來源資訊和經驗來源資訊不足,而且我國消費者普遍缺乏評價各種資訊的知識和能力;另外從中國文化特點來看,中國消費者更易於相信廣告而不是很信任自己對商品的判斷。 美國由於市場經濟發達,資訊發達,消費者瞭解商品的資訊來源手段很多,廣告不是唯一的方法,非廣告資訊充分,廣告只是很普通的一種的資訊來源;另外美國消費者文化素質較高,具有足夠的自我評價各種資訊的知識和能力;從美國文化看,美國人推崇個性,更願意相信自己的判斷,對廣告所傳授的資訊則持有批判的態度,因而對廣告的依賴程度不高。

  消費購物心理:

  中國崇洋媚外則是認為洋的代表更好品質,在同等價位下傾向於購買國際品牌,消費者對外來產品具有很大的熱忱,如認為歐美產品必定質量好,即使價格比國貨貴些,也更傾向於買外來產品;極端的價效比則是表現為想買最好的同時又希望給出最低的價格。

  這兩個特點和美國消費者正好構成了鮮明對比。美國文化有自己明確的價值核心和追求,因此美國對外來商品並沒很大的熱情,消費者不排斥外來產品消費者,但也刻意的傾向於購買外來產品。 在產品與品牌分層很清晰的前提下,美國人更樂於接受明確的價格體系,不喜歡大幅度的討價還價。這種確定性和美國人喜歡穩定的工作、穩定的社群、穩定的人際關係的價值觀一脈相承。

  購物文化差異:

  如中國傳統觀念主張“謙、良、恭、儉、讓”,在其影響下,勤儉消費成為大多數中國人所奉行的消費觀念,這一觀念雖然在現在受到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衝擊,但它依然是中國消費者所普遍持有和堅持的觀念。在勤儉節約的觀念的影響和支配下,消費者的需求,特別是高檔奢侈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及其增長會相對受到限制,消費者在購買中也會更多地重視產品和服務的實際效用和價值,反對盲目攀比和鋪張浪費。

  而美國消費者具有很強的自我觀念,信奉的是為自己而活,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因此,美國人掙錢的動力是為了享受生活,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質量,美國消費者的觀念中並不存在勤儉這一意識。因此美國消費者的收入大部分都是用於消費,儲存的比例小,消費傾向高,甚至有時通過借貸提前消費,花將來的錢來滿足現在的消費需要和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