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去指導孩子主動分擔家務

  很多人孩子都因為沒有充實的幫忙家務活而變得越加的懶惰,那麼這時父母該怎麼去引導指導好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如何指導孩子主動分擔家務,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指導孩子主動分擔家務

  1、可以從簡單的掃地,抹桌子開始,如果剛開始孩子有牴觸情緒,不要著急。可以帶他去超市選購一把顏色式樣獨特的笤帚,和一塊他喜歡的卡通抹布,我想這樣一定會激起孩子的興趣。然後回家後和他一起勞動,相信他會興高采烈的。掃地和抹桌子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耐心,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2、再就是每天早晨起床後,要讓孩子養成自己疊被子的習慣。不要怕孩子浪費時間,那只是剛開始時。等孩子學會並熟練後,速度並不比我們大人慢。疊被子可以鍛鍊大腦的分析能力,並能促進雙手的靈活性。

  3、平時可以試著讓他們洗一些手絹、襪子之類的小東西,一是孩子們喜歡玩水,二是當他們看到一塊髒兮兮的手絹,在自己手裡變得乾乾淨淨時,會非常驚訝—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肥皂有如此神奇的功能?一些在我們看來非常普遍的現象,往往能使他們無限遐想。在思考之餘,還能獲得成就感。

  4、如果有大的時間,可以試著讓他們幫父母整理一些不常用的抽屜、雜物箱等。他們一定會被裡面的東西深深吸引。你要告訴他分類的依據,和一些注意事項。然後可以放手讓他來幹。相信他一定會幹的很棒的。這不僅可以使他大開眼界,而且可以使他學會分類歸納,有助於鍛鍊他的邏輯性。

  5、再就是當你做飯時,可以試探著問一下他,“你願意做我的小幫手嗎”,相信他一定會痛快的說“願意,願意”。那好吧,你可以分派他一些簡單的任務,如洗個髒盤子,淘一下米,擇一些簡單的菜等。他不僅能在勞動中得到快樂,更能培養他細心認真的好習慣。

  孩子做家務活的清單

  1歲以前的嬰兒,可以讓他自己拿湯匙吃飯,拿拖鞋或遞物品給大人,收集垃圾、把衣服、玩具放進籃子裡等。

  2歲的幼兒可以讓他擦桌子、練習洗自己用過的盤子、杯子,在限定的空間範圍內掃地、擦地板,或將同樣式、同顏色衣服疊好放在一起、將垃圾丟進垃圾桶內等等。

  3歲的寶寶已經要開始進入幼兒園過集體生活,可以訓練其將用好的毛巾、牙刷掛好、放整齊,清理自己吃完飯後的桌面等,這些對孩子來說都不是難事,父母可以放手讓孩子學習。

  4歲的寶寶可以給家裡的植物澆水、在不打爛餐具的情況下協助大人擺放和清潔飯桌、在父母的注視下拿郵件和報紙、清洗並乾燥塑料碗碟、喂寵物、協助父母把各種不易打爛的餐具放進洗碗機。

  5~6歲的寶寶可以料理大部分的個人衛生、整理和打掃自己的房間、協助父母疊好衣服並將衣服分類放置、負責倒垃圾、清洗和乾燥碗碟、擺放和清潔飯桌、放好各種雜物、整理自己的床鋪。

  6-7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洗衣服、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

  7-12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做簡單的飯;幫忙抹地;清理洗手間、廁所、掃樹葉、掃雪;會使用家裡的電器***洗衣機、微波爐***。

  13歲以上: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換燈泡;換吸塵器裡的垃圾袋;擦玻璃***裡外兩面***;清理冰箱;清理爐臺和烤箱;做飯;列出要買的東西的清單;洗衣服***全過程,包括洗衣、疊衣以及放回衣櫃***。

  如何正確的誇獎孩子

  1.誇具體不誇全部

  “寶寶真棒”,這樣的表揚對家長來說真是輕車熟路。在家長眼裡,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都是值得驚歎和讚美的——寶寶會笑了,寶寶會翻身了,寶寶會蹦了,寶寶說話了……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驚喜中,家長已經習慣於對著孩子說出“真棒!”、“真好!”這樣的評價,甚至一句輕輕的“啊”都充滿著讚賞的語氣。

  家長隨口的誇獎,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直到有一天,發現孩子變得害怕失敗,經不起一丁點兒挫折。

  總是籠統地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媽媽與其興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很開心”。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如何努力。

  2.誇努力不誇聰明

  “你真聰明!”——又一個家長慣用的評語。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會採取迴避,因為不想出現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後,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接著給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3.誇事實不夸人格

  “好寶寶”這樣的話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邊。但“好”是一個很虛無的概念,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對他反而是種壓力成年人也是,當領導不斷誇獎你時,開始還會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壓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機會。

  如果家長的稱讚總是“言過其實”,孩子也會有壓力,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讚美。他們會怎麼辦呢?那就是在你剛剛讚美完他的時候,他就做出讓你頭疼的事情,以示“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