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的藥用功效和保健作用

  馬莧菜為藥食兩用植物,全草可供藥用,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馬齒莧的藥用功效

  熱毒瀉痢;熱淋;尿閉;赤白帶下;崩漏;痔血;瘡瘍癰癤;丹毒;瘰癧;溼癬;白禿:痢疾***大便半乾半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溼疹;蛇蟲咬傷;便血;崩漏下血;現代大多用於治療腸炎、急性關節炎、膀胱炎、尿道炎、肛門炎、痔瘡出血等。

  馬齒莧的保健作用

  中醫學上以全草入藥,性寒,味酸,功能清熱,解毒,消腫,主治痢疾,瘡瘍等症。

  馬莧菜中含有高濃度的去甲腎上腺素,還含有二羥基苯乙胺和二羥基苯丙胺酸,兩者分別為去甲腎上腺素的前體和中間成分。去甲腎上腺素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調節人體內糖代謝的過程,從而具有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穩定的作用,所以常吃馬齒莧對糖尿病有食療作用。

  馬莧菜全草含豐富的維生素A,能促進上皮細胞的生理功能趨於正常,促進潰瘍病的癒合。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癢利溼、消炎止痛等功能。

  馬莧菜全草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民間常用單味水煎服或取鮮草洗淨搗爛,取汁一杯加入少許黃酒治療痢疾。

  全草對常見致病性面板真菌亦有抑制作用,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或單味煎洗,或配臭梧桐葉50g煎服,可治療溼疹,稻田皮灸,還可以治毒蛇咬傷、淋巴結核、急性闌尾炎、痔瘡等。另外,馬莧菜鮮草VE的含量達0.2%,比菠蘿高5倍,有助於人體抗衰老。

  在皖南地區通常用其焯水晒乾後的全株泡發做菜供產後婦女食用,可有利於產後恢復和排出溼氣。

  馬齒莧的鑑別

  性狀鑑別

  全草多皺縮捲曲成團。莖圓柱形,長10-25cm,直徑1-3m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有明顯扭曲的縱溝紋。葉易破碎或脫落,完整葉片倒卵形,綠褐色,長1-2.5cm,寬0.5-l.5cm,先端純平或微缺,全緣。花少見,黃色,生於枝端。蒴果圓錐形,長約5mm,帽狀蓋裂,內含多數黑色細小種子。氣微,味微酸而帶粘性。以株小、質嫩、整齊少碎、葉多、青綠色、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皮層寬闊,外側為1-3列厚角組織,皮層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5-60μm,有時可見澱粉粒及細小的稜狀結晶;維管束外韌型,8-20個排列成環,束間形成層明顯;髓部細胞中亦含草酸鈣簇晶。

  粉末特徵

  綠色,味酸。

  葉上表皮細胞表面觀,細胞壁較平直,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常波狀彎曲;角質層紋理明顯,氣孔平軸式。葉肉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直徑7-37μm。

  澱粉粒較少,單粒類圓形,直徑5-20μm,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層紋不明顯;復粒少見,由2-3分粒組成。

  種皮細胞碎片深棕紅色,表面觀細胞呈多角星狀,有多數小突起。

  果皮石細胞大多成群,長梭形或長方形,壁較薄,亦有類圓形,壁較厚。尚可見有果皮薄壁性大形網孔細胞。另有莖表皮細胞、導管、花粉粒、果皮表皮細胞等。

  理化鑑別

  取該品粉末2g,加5%鹽酸乙醇溶液15ml,加熱迴流10min,趁熱過濾。取濾液2ml,加3%碳酸鈉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熱3min後,在冰水中冷卻,加新配製的重氮化對硝基苯胺試液2滴,顯紅色。***檢查香豆精***

  取該品粉末10g,加蒸餾水100ml,並用甲酸調PH至3-4,冷浸2h,時時振搖,濾過。濾液置蒸發皿中置水浴中濃縮至約10ml,濾過,濾液備用。取濾液數滴置比色板上,加1%鐵氰化鉀水溶液1-2滴,再加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1-2滴,溶液變綠並出現藍色沉澱。***用去甲腎上腺素0.2%水溶液及多巴水溶液做對照,結果相同***

  薄層色譜取上述濾液點樣用。並以0.2%去甲腎上腺素水溶液及0.1%多巴甲酸水溶液對照。點樣在矽膠G***青島***板上,以正丁醇-冰乙酸-水***3:1:1***展開,展距13cm。噴0.2%茚三酮乙醇溶液,噴後置紅外燈下烘烤約10nmin,顯色,樣品斑點顯淡紫色。兩種對照標準品初顯紫紅色,久置後現淡棕色。

  化學成分

  全草含大量去甲腎上腺素和多量鉀鹽***包括硝酸鉀、氯化鉀、硫酸鉀和其他鉀鹽***。還含多巴、多巴胺、甜菜素、異甜菜素、甜菜甙、異甜菜甙、草酸、蘋果酸、檸檬酸、穀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以及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另據報道全草顯生物鹼、香豆精、黃酮、強心甙和蒽甙的反應。並含大量的聚ω3不飽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