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的生長習性和播種種植技術

  馬齒莧一般是指馬莧菜,是最常見的蔬菜之一。它的生長習性和播種種植技術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小編要介紹的是。

  馬齒莧的生長習性

  馬莧菜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命力強,常生於菜園、農田、路旁,也為田間常見雜草。

  馬莧菜適應性極強,耐熱、耐旱,對光照的要求不嚴格。強光、弱光下均可正常生長,在溫暖、溼潤、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長良好,耐旱又耐澇。

  種植環境

  馬莧菜從春季到秋季均可栽種。春播開始較遲,品質柔嫩。夏、秋播種易開花導致品質粗老。一般2~8月間均可播種。若為保護地***塑料大棚、地膜、溫室***栽培,無嚴格播種期。在較蔭溼肥沃的土地上植株生長更加肥嫩粗大。

  肥水管理

  早春播種的出苗較晚,需7~15天,晚春和秋播的出苗只需4~6天。根據情況,可應適時灌水,當苗出現2片真葉後應追1次肥,之後每次採收後再各追肥1次。馬齒莧為淺根系植物,生長期間經常追施一點氮肥,其莖葉可以生長肥嫩粗大,增加產量,遲緩生殖生長,改善品質。馬齒莧極少發生病蟲害。

  採收留種

  馬莧菜可一次播種多次採收,採收是挑採,採摘應在花前,以保持莖葉鮮嫩。新長出的小葉是最佳的食用部分,嫩莖的頂端可連續掐取,多掐取中上部,留莖基部抽生新芽使植株繼續生長,直至霜降。採收時也可間拔,收大留小。

  馬莧菜的蒴果成熟期有前有後,一旦成熟就自然開裂或稍有振動就撒出種子。種子細小,採集時可以在行間或株間先鋪上廢報紙或薄膜,後搖動植株,讓種子落到報紙或薄膜上,再收集。

  可以播種繁殖,也可以用其莖段或分枝扦插繁殖。

  整地施肥

  每畝地施優質農家肥2000~3000kg,磷肥:50kg,澆足底墒水,耕翻15~20cm,耙平,做成1~1.2m寬的畦。

  馬齒莧的播種種植

  將畦面樓平,乘墒在畦面上開相距23cm的溝,溝深1cm,將種子與5~10倍的細沙混勻,均勻的撒於溝內,輕輕的樓土覆蓋種子即可 畝用種量500~700g。

  播後管理

  溫度高,墒情適宜時,播後2~4天即可出苗,馬莧菜莧苗期生長緩慢,要注意清除 雜草,撒播的,出苗10天后,幼苗長到3~4釐米高時就要開始間苗,苗間距5cm;溝播的,出苗20天后,苗高15cm時,當苗田苗高15cm時,間苗,苗間距10cm。間苗後追1次肥,畝追硝酸銨15kg,隨澆水施入。生長期間,每次採收後再各追肥1次,用300倍的尿素水,畝施5kg左右,隨水施入,澆水2~3次。生長期間要注意除草。馬莧菜極少有病蟲害發生。

  在連茬田塊,6月份馬齒莧開花結實時,可留部分植株不採收上市,讓其開花結籽,散落的種子來年就出苗生長,不用採種播種。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

  1.清熱涼血治痢。主治熱毒血痢及溼熱痢疾。馬齒莧能消除腹部包塊,止消渴,治療女人赤白帶。

  2.消熱解毒消癰。可治火毒瘡瘍。  馬齒莧具有解毒、消炎、利尿、消腫的功效。對糖尿病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3.馬齒莧含豐富的ω-3脂肪酸,對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生有很好的作用。

  4.馬齒莧汁對平滑肌有顯著的作用,用它製成的飲料有明目作用。馬齒莧酸寒,入心經走血分,功能涼血止血,解毒療癰;入大腸又善清涼血治痢。為血痢、瘡毒所常用。

  5.馬齒莧還是罕見的天然高鉀食物,由於細胞內缺鉀會導致細胞含水量減少,而細胞內水分下降與細胞衰老正相關,進食馬齒莧可保持血鉀和細胞內的鉀處於正常水平。

  >>>下一頁更多精彩“馬齒莧的藥用價值和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