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鐵觀音的品飲技巧
鐵觀音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很多人喜歡喝鐵觀音,品飲安溪鐵觀音一般採用鐘形杯——“碗蓋杯”進行“功夫”泡法。同時結合安溪鐵觀音固有特徵來進行品評:
1純正鐵觀音的葉形橢圓,葉緣齒疏而鈍,葉面呈波浪狀隆起,具明顯骨形,略向背面翻,葉肉肥厚,葉色濃綠光潤,葉基部稍鈍,葉尖端向左稍歪,略下垂,嫩芽紫色,因此有“紅芽歪尾桃”之稱;
2安溪鐵觀音應突出“觀音韻”來。古人有“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之說,細啜一口,舌根輕轉,可感茶湯醇厚甘滑鮮爽;緩慢下嚥,回甘帶蜜韻味無窮。至於獨特的觀音韻何解?雖然說法很多,但應在香氣和滋味上突出鐵觀音品種,且品飲後有回味喉韻,水中有香,香中含水,餘韻猶存,齒頰留芳;3外形上,安溪鐵觀音茶條索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錶帶白霜;
4聲音上,取少量安溪鐵觀音茶葉放入茶壺,可聞“鏗當鏗當”之聲,其聲清脆為上,聲啞者為次;5香氣上,安溪鐵觀音香屬馥香型,有如空谷幽蘭,清高雋永,靈妙鮮爽,使人雅興悠遠,詩意盎然。注意:有些香氣初聞很衝,但不細膩,不能歸為上品茶;
6滋味上,十分濃郁,但濃而不澀,鬱而不膩,餘味回甘,猶如陸游詩句“舌根常留甘盡日”的感受;7顏色上,安溪鐵觀音湯色金黃,濃豔清澈,茶葉沖泡展開後葉底肥厚明亮安溪鐵觀音茶葉特徵之一為葉向葉背翻卷,具綢面光澤,此為上,湯色暗紅者次之;
8耐沖泡沖泡多遍後安溪鐵觀音的香氣、滋味、湯色都應保持一致和耐貯藏的安溪鐵觀音為上,反而次之;
9同時,要結合不同季節、不同山頭、不同風格的具體情況而論,這樣才能較全面地對安溪鐵觀音進行審評。
茶文化鐵觀音的介紹
鐵觀音茶文化之物態文化——人們從事鐵觀音茶葉生產的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即有關鐵觀音茶葉的栽培、製造、加工、儲存、化學成份及療效研究……等等,也包括品茶時所使用的鐵觀音茶葉、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品和建築物。
鐵觀音茶文化之制度文化——人們在從事鐵觀音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行為規範。如隨著鐵觀音茶葉生產的發展,歷代統治者不斷加強其管理措施,稱之為“茶政”,包括納貢、稅收、專賣、內銷、外貿……等等。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早在周武王伐紂之時,巴蜀地區的“茶、蜜、靈龜……皆納貢。”至唐以後貢茶的份額越來越大,名目繁多。從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開始,對鐵觀音茶葉徵收賦稅:“稅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舊唐書?食貨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開始實行榷茶制,即實行鐵觀音茶葉專賣制《舊唐書.文宗本紀》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領引時交稅,然後才能到指定地點取茶。自宋至清,為了控制對西北少數民族的鐵觀音茶葉供應,設茶馬司,實行茶馬貿易,以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對漢族地區的鐵觀音茶葉貿易也嚴加限制,多方盤剝。
鐵觀音茶文化之行為文化——人們在鐵觀音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模式,通是以茶禮、茶俗以及茶藝等形式表現出來。如宋代詩人杜來“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名句,說明客來敬茶是我國的傳統禮節;千里寄茶表示對親人的懷念;民間舊時行聘以茶為禮,稱“茶禮”,送“茶禮”叫“下茶”,古時諺語曰“一女不吃兩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禮”便不再接受別家聘禮;還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於各地、各民族的飲茶習俗更是異彩紛呈,飲茶習俗更是異彩紛呈,各種飲茶方法九茗茶藝程式也如百花齊放,美不勝收。
鐵觀音茶文化之心態文化——人們在應用鐵觀音茶葉的過程中所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如人們在品飲茶湯時所追求的審美情趣,在茶藝操作過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韻味,以及由此生髮的豐富聯想;反映鐵觀音茶葉生產、茶區生活、飲茶情趣的文藝作品;將飲茶與人生處世哲學相結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謂茶德、茶道等等。這是茶文化的最高層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因此,廣義的茶文化應該由上述四個層次組成。但是第一層次物態文化中早已形成一門完整、系統的科學——鐵觀音茶葉科學,簡稱茶學。第二層次制度文化屬於經濟史學科研究範疇,而且也是成績顯著,碩果累累。所以作為新興的學科,茶文化學應該將研究重點放在過去比較薄弱的第三、第四兩個層次,也就是狹義的茶文化。
如此看來,我們要研究的狹義茶文化是屬於平常所謂的“精神文明”範疇,但是它又不是完全脫離“物質文明”的文化,而是結合在一起的。不管是茶道也好,茶藝也好,茶禮也好,茶俗也好,都是在鐵觀音茶葉應用過程中體現出來的,離開,也就不存在什麼茶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