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蟹和雄蟹的區別

  大閘蟹的美味是非常有名的,素有“九月團臍十月尖”的說法,九月吃團臍的雌蟹,十月吃尖臍的雄蟹,那麼,雌蟹與雄蟹如何進行區分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區分雌蟹與雄蟹

  1.在幼蟹階段,雌蟹腹部的形狀均為狹長形,在成長過程中,雌蟹腹面漸呈圓形,成團臍,雄蟹為狹長三角形,成尖臍。腹部私交亦生有絨毛,把腹部展開,可看到中線上有一條突起的腸子,以及因性別而異的腹部附肢。

  另外,雌性的腹肢共有4對,著生於2~5腹節上,每個腹肢呈雙肢型,分別叫內肢和外肢。內肢上的剛毛細而長,有30~40排,是產卵時附著卵粒的地方。外肢剛毛粗而短,有保護腹部卵群的功能。

  2.雄性的腹肢已轉化為交接器,有2對,第一對交接器竹質化,管狀,頂端著生粗短剛毛;第2對交接器體形較小,基部膨大,周圍密生絨毛。

  而且,胸足是胸部的附肢,包括1對螯足和4對步足,從河蟹的外部形態看,肢體分節,包被著幾丁質硬殼而且對稱,以上皆屬它的特徵。

  從根本上來說,大閘蟹有兩面,一面是硬殼,另一面是肚皮,從硬殼上基本上看不出雌雄,但是肚皮那一面卻是可以的,因為肚皮的中間有一個蓋子,叫做“臍掩”,母蟹的臍是圓形的,而公蟹的臍是尖形的。

  大閘蟹雄蟹與雌蟹的不同

  首先,在陽澄湖大閘蟹幼蟹階段,雌蟹腹部的形狀均為狹長形,成長過程中,雌蟹腹面漸呈圓形,成團臍。而雄蟹為狹長三角形,成尖臍。腹部私交亦生有絨毛,把腹部展開,可看到中線上有一條突起的腸子,以及因性別而異的腹部附肢。這個是單單從外形就能看出來的區別。

  從生物的角度來看,雌性的腹肢共有4對,著生於2~5腹節上,每個腹肢呈雙肢型,分別叫內肢和外肢。內肢上的剛毛細而長,有30~40排,是產卵時附著卵粒的地方。外肢剛毛粗而短,有保護腹部卵群的功能。

  雄性的腹肢成熟後已轉化為交接器,有2對,第一對交接器竹質化,管狀,頂端著生粗短剛毛;第2對交接器體形較小,基部膨大,周圍密生絨毛。

  大閘蟹頭胸部的腹面為腹甲所包被,中央有一凹陷的腹甲溝。腹架周緣生有絨毛,共為5節,它的生殖孔就開口在腹甲上,但雌雄位置不同:雌的一對,開口在癒合後的第3節;雄的1對,開口在最後一節。在頭胸部腹面,腹甲前端正中部分分為它的口器。口器由1對大顎、2對大顎和3對顎足自裡向外依次層疊組成。蟹的腹部即蟹臍,共分7節,彎向前方,折貼在頭胸部腹面。

  大閘蟹的雄雌之分簡單來說就外形和生物學角度兩個方向可以看到。在市場購買陽澄湖大閘蟹的蟹友們,只需從外表看一眼就行,一目瞭然。

  

  體貌特徵來看:

  雄蟹個體大 爪子長 蟹鰲大 肚臍成尖型 我們俗稱尖臍

  雌蟹個體小 爪子短 蟹鰲小 肚臍成圓形 我們俗稱圓臍

  生理特徵來看:

  雄蟹 有蟹膏 白色的 黏黏的 膠原蛋白含量極高

  雌蟹 有蟹黃 紅色的 蛋白質含量非常高

  中秋到 吃蟹黃 指的就是雌蟹

  10月後 吃蟹膏 指的就是雄蟹

  注意:9月吃雌蟹 10月吃雄蟹 因為雄蟹成熟的晚一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