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基礎知識

  紅木為熱帶地區所產,豆科,紫檀屬的植物。多產於東南亞一帶,中國廣東、雲南有引種栽培。那麼你對紅木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紅木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紅木的介紹

  所謂“紅木”,從一開始,就不是某一特定樹種的傢俱,而是明清以來對稀有硬木優質傢俱的統稱。

  黃花梨:為我國特有珍稀樹種。木材有光澤,具辛辣滋味;文理斜而交錯,結構細而勻,耐腐。耐久性強、材質硬重、強度高。

  紫檀:產於亞熱帶地區,如印度等東南亞地區。我國雲南、兩廣等地有少量出產。木材有光澤,具有香氣,久露空氣後變紫紅褐色,文理交錯,結構緻密、耐腐、耐久性強、材質硬重細膩。

  花梨木:分佈於全球熱帶地區,主要產地東南亞及南美、非洲。我國海南、雲南及兩廣地區已有引種栽培。材色較均勻,由淺黃至暗紅褐色,可見深色條紋,有光澤,具輕微或顯著輕香氣,紋理交錯、結構細而勻***南美、非洲略粗***耐磨、耐久強、硬重、強度高,通常浮於水。東南亞產的花梨木中是泰國最優,緬甸次之。

  酸枝木:熱帶、亞熱帶地區,主要產地為東南亞國家。木材材色不均勻,心材橙色,淺紅褐色至黑褐色,深色條文明顯。木材有光澤,具酸味或酸香味,文理斜而交錯,密度高、含油膩,堅硬耐磨。

  雞翅木:分佈於全球亞熱帶地區,主要產地東南亞和南美,因為有類似“雞翅”的紋理而得名。紋理交錯、不清晰,顏色突兀,木材本無香氣,生長年輪不明顯。

  紅木等級劃分

  紅木大體來說可分為六個等級

  第一等為黃花梨、紫檀木

  這裡指的是我國海南黃花梨和印度紫檀。這兩類木材已基本絕版,成器的傢俱幾乎都已進入拍賣收藏市場。一件傢俱價格都是幾十萬、上百萬人民幣。我國海南黃花梨幼樹目前只有4-5公分直徑,要成材估計要好幾百年以後,的成套傢俱***臥房、書房、客廳***,可能是非洲"紫檀"或是其他高檔紅木***黑酸枝***的替代品,說一句公正的話,非洲紫檀木也是紫檀木,市場上有不認同它的市場價值,認為它不能與東南亞紫檀相提並論。但市場上純非洲紫檀木傢俱也極為罕見,其價格也是目前"新紅木"傢俱最昂貴的一種。

  第二等為黑酸枝、烏紋木、非洲紫檀木

  這是目前市場所能見到的極品紅木傢俱。由於東南亞紫檀木已經覓絕,市場上一般也把黑酸枝稱為"紫檀木"。臥房***五件***黑酸枝、烏紋木成套傢俱,市場售價10-15萬元左右,但數量較少,難得一見。這是可以傳世數代,增值保值的紅木傢俱。現在市場上出現的非洲紫檀木,紅木傢俱的專家不認同它的價值,其主要原因是非洲紫檀木傢俱成器時間短,尚無傳世作品,更談不上進入拍賣收藏市場,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非洲紫檀木傢俱將會煥發其燦爛光彩,作為"新紅木"第一位的收藏品,價值將會逐步體現出來。非洲紫檀木製成的成套臥房***五件***傢俱,上海市場一年難得見一套,成交價都在20萬人民幣以上。

  第三等為紅酸枝

  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老紅木"都是用印度、泰國、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南部、印尼等東南亞地區的紅酸枝製成。比較嚴格意義上的紅酸枝***產地為東南亞***製成的臥房成套傢俱一般售價在5萬-8萬元人民幣,材質相同的情況下其售價高低要在於它的工藝和做工。這樣高檔紅酸枝傢俱在市場上數量也不多。

  第四等為其他酸枝木

  比如東南亞的黃酸枝、白酸枝,包括市場認同度較差地區出產的紅酸枝***非洲南部、南美南部***,這是中國紅木傢俱的主流產品,稱為中檔紅木傢俱。臥房傢俱一套,其市場售價一般在3.5-5萬元左右,只要是酸枝木傢俱,傳世幾代,不斷增值是毫無疑問的,在中國紅木傢俱的歷史上,酸枝木的"紅木"地位從來沒有動搖過。

  第五等為東南亞花梨木、雞翅木、豆科類的"紅檀"木以及南美、非洲白酸枝等。

  東南亞花梨木,其品質和價格都要優於南美和非洲的普通酸枝木。現在市場上豆科類的"紅檀"木***有的是鐵力木***傢俱,有的賣出了"紅酸枝"的價錢,其實這是被一個"檀"字所誤導,因為有了紫檀、黑檀,那麼紅檀就必然是第三等了,其實不然,"紅檀"是一個概念不清,而又品種很多的紅木原材。紅木中,紫檀、酸枝、花梨、雞翅四大名旦之外,產於熱帶雨林的豆科類暗紅微紫的硬木,統稱為紅檀。紅檀是一個現代名稱,概念的包容度較大,一般不列入收藏的名錄。當然,木紋流暢***接近於酸枝木***、色澤均稱的紅檀木傢俱也是一種上品紅木傢俱,其難點是消費者難以識別。

  第六等為南美、非洲的花梨木

  目前市場上已把他們列入紅木範疇,它能滿足一般消費者"以實木傢俱的價格,擁有一套紅木傢俱"的消費心理。南美、非洲花梨木傢俱經久耐用,但不具有傳世收藏價值,需要說明的是,南美、非洲的花梨木傢俱已經融入了大眾傢俱的消費行列,需求量大,市場潛力不可估量。事實上,消費者心理上也把南美、非洲花梨木與嚴格意義上的紅木傢俱是區分開來的。

  老、新紅木的區別

  老紅木,顧名思義就是經歷時間很長的紅木,《國標》中稱為酸枝,主要產於寮國、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我國在清末民初之前,廣西、雲南等省也有,但民國以後已完全絕跡了。其木質堅硬、細膩,可沉於水,一般要生長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它區別於其他木材的最明顯之處在於其木紋在深紅色中常常夾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條紋,給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覺。

  老紅木不僅生長時間長,而且在砍伐後又經過了上百年的歲月洗滌。現在說的老紅木一般指清代中期從南洋進口的紅木,老紅木材幅較寬大,棕眼細長,比重介於紫檀和黃花梨之間。

  新、老紅木的材質顏色比較

  在色彩上,老紅木顏色較深,大多呈紫紅色,有的色彩近似紫檀,只是顏色較淺一些,紋理細膩,棕眼明顯少於新酸枝木,密度、手感極佳。新紅木一般顏色黃赤,木紋、色彩較之老紅木有一種“嫩”的感覺,質地、手感均不如老紅木。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原來,木材的生命並不是因為被砍伐而終止,其內部細微結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只是人們很難察覺而已。隨著時光的推移,紅木內部的結構會越來越緊密,硬度和比重越來越高,入水即沉,而且抗變形能力也愈強。

  而新紅木一般採用烘烤等方式令其達到使用要求,但人為的技術性的處理並不能動搖材料的內部結構,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往往會產生細微的形變,從而影響收藏價值和品質。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