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有哪些基本原則及好處

  跑步的定義是指陸生動物使用足部,移動最快捷的方法。每天堅持跑步鍛鍊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以下是由小編整理的跑步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跑步的基本原則

  凡是參加健身跑步的人,都應注意堅持經常和循序漸進,特別要注意控制運動量。此外,必須學會“自我控制”,這點尤為重要。因為有時跑步的願望會突然消失,這就需要將“不能跑”還是“不想跑”加以區分。當然,如果有病時絕對不要跑步,而在其他情況下則應克服“惰性”,堅持鍛鍊。

  在鍛鍊初期,跑步的速度以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為限度,跑完的距離以沒有吃力的感覺為宜。跑步後可能出現下肢肌肉疼痛,這是正常反應,堅持鍛鍊幾天後這種現象就會消失。

  為確定自己鍛鍊水平的等級,參加跑步鍛鍊三至四個月後可進行一些測驗,測驗時以12分鐘跑完的距離為計算等級的起點。

  30-39歲年齡組的人,12分鐘跑完的距離達不到1.5-1.8公里,說明鍛鍊水平較差;如能達到1.8-2.6公里,說明鍛鍊水平為良好;如能超過2.6公里,即達到優秀鍛鍊水平。

  40-49歲年齡組的人,鍛鍊水平較差者每12分鐘跑完的距離為1.6公里以內;良好者為1.7-2.4公里;優秀者為2.5公里以上。50歲以上較差、良好和優秀者每12分鐘跑完的距離則分別為1.5公里以內、1.6-2.4公里和2.5公里以上。

  在短期內取得理想結果是不可能的,只有經常鍛鍊才會提高鍛鍊水平。如果一週只跑一次,跑的距離再長也沒有多少益處。因為在中斷跑步的六天裡,身體組織已將跑步帶來的好處消耗得一乾二淨。因此,一週內跑步不得少於三次。平常缺乏鍛鍊的人,一旦決心開始經常性鍛鍊後,往往運動過量,這樣會導致不良後果。

  根據脈搏數字,不難分析出運動量的大小,及時進行必要的調整。一般來說,跑步5分鐘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20次/分,跑步10分鐘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00次/分。如果脈率過速,必須減少運動量或放慢跑步速度。

  跑步的好處

  減肥

  1、養成易於燃脂的好體質

  為什麼有的人容易發胖呢?原因就在於平日運動不足,肌力下降,與其此消彼長的脂肪,更是肆無忌憚地積聚起來。

  一般而言,跑步是一項有氧運動***跑步速度會影響心率,但一般而言認為跑步的心率應控制在有氧心率區間內***,通過跑步,我們能提高肌力,令肌肉量適當地恢復正常的水平,同時提到體內的基礎代謝,加速脂肪的燃燒,養成易瘦體質。

  2、讓身材更緊緻年輕

  跑步不但能燃燒脂肪,如果姿勢正確,還能美體塑形,特別是能讓下垂的臀部變得圓翹,跑步時擺臂又能鍛鍊胸廓周圍的肌肉,就算瘦也能變得前凸後翹。

  另外,養成跑步的習慣,可提高體內荷爾蒙分泌,讓你的肌膚伸直體態變得更年輕更緊緻。

  3、提高瘦身動力

  在戶外跑跑步,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一來能舒緩平日工作學習的壓力,讓自己身心放鬆。二來能活化腦部及內臟機能,使身體變得充滿活力。當你時刻感覺舒爽的話,自然就能從容面對所有減肥挑戰了,也會變得更有幹勁哦!

  跑步減肥一定要選好鞋和跑道,如果沒有條件在合適的跑道上跑,至少鞋一定要夠柔軟有彈性。膝蓋裡面的軟組織是很脆弱的部位,長期的衝擊會磨損它,而且它一旦磨損很難長好。它和骨頭不一樣,骨頭磨損了只要你適當保護恢復還會長回原型,而軟組織一旦磨損,很難長回原來的樣子,而是亂長,也就是所謂的骨質增生。

  跑步減肥固然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而減輕體重,但也有跑步鍛鍊後體重非但不降,反而增加的。這是為什麼?一、運動量大,飲食量也大。有些人跑步鍛鍊初期體重下降,堅持一段時間後體重又回升。這是因為跑步在消耗能量物質的同時,還可以刺激消化器官,增進食慾。剛開始尚能控制飲食,使體重下降。一段時間後,由於飢餓難忍,加上減肥的新鮮勁兒已過,索性大飲大食,造成體重增加。二、不能持之以恆。有些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跑步鍛鍊後,便因失去興趣而中止運動。要知道,消化系統的變化比運動系統慢,中止運動後能量消耗明顯減少,但胃腸道的吸收功能依然保持“旺盛”狀態。此消彼長,體重當然會增加

  向前是跑步減肥姿勢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保證向前的動力能防止疲勞後動作的變形,建議進行力量和拉伸練習。跑步者的伸拉練習應該是“動力伸拉”,而不是普通的靜力伸拉,因為跑步本身是動力性質的。

  在跑步之前要按照自己的自身情況制定一套減肥方法,比如說多少分鐘內跑多少多少米,要跑多久之類的。這樣才能更有效快速的瘦下來。而且運動之前要做熱身運動,以防在運動的過程中會受傷之類的。

  跑步減肥不是跑得越快越好,而是跑步的速度適中,速度要一致。不能忽快忽慢,忽走忽跑的,這樣絕對不是正確的方法。慢跑也好加速跑也好,大家都要認真進行,不要跑到一般覺得累的時候就直接放棄,這樣可能會讓你更胖呢!

  跑步之後不要立馬坐下來,最好再做一個整理運動,或者慢慢的散步幾分鐘,這樣慢慢沉澱細胞讓身體有個緩衝過程。

  跑步前後需要注意飲食

  前60分鐘

  在鍛鍊之前,你吃下去的食物是為了提供能量。它將會讓你的“油箱”加滿,提升大腦能量並專注於鍛鍊。

  這時候應該吃高熱能食物,來一根能量棒吧,它是由穀物製成的零食,吃起來口感很像蛋卷,能給你帶來足夠的能量,且讓你不覺得太飽也不會覺得太餓。

  前20分鐘

  如果你在鍛鍊前只有20分鐘時間,液體或高G1值的食物是最合適的。這些快速起效的碳水化合物將有助於減少鍛鍊時的腹部不適或岔氣,同時提供即時的爆發能量。

  這時候應該吃高維生素食物,開一瓶維生素飲料或者來一塊由白麵包製成的蜂蜜或者果醬三明治吧。這類食物消化起來很快。

  前5分鐘

  鍛鍊前吃零食從來都不是必須的,但如果你的能量不足或不得不在一場長時間會議之後衝向健身房,它能夠提供即時的能量補充。

  這時候你需要少量的高G1的碳水化合物,比如吃一小把葡萄乾、杏仁或者栆

  後5分鐘

  讓人極度疲勞的健身課程耗盡了你儲存的肝糖——它是很容易獲得的能量來源,儲存在你的肌肉中,同時損傷了你的肌肉組織。因此,你的目標是儘可能快的補充這些儲存能量,這樣你的肌肉才能夠被修復並且未接下來的課程做好準備。

  這時候你需要大量高蛋白質去修復並重建損傷的肌肉組織。

  後45~60分鐘

  這時候應該多吃一點,研究表明人們應該在運動後兩小時內進餐,這是的補給速度是最快的。此時,吃一餐高碳水化合物並含有低脂蛋白質的食物不僅能增加被肌肉消耗的葡萄糖,同時也能滿足促成蛋白質進入肌肉,使其修復。

  這時候你應該吃補充電解質的食物。比如一份搭配了瘦肉醬的義大利麵以及一份混合蔬菜。補充因出汗流失的電解質以促進身體對液體的吸收也是很有必要的。

  跑步的基本型別

  長跑

  長距離跑簡稱長跑,英文是long-distance running。最初專案為4英里、6英里跑,從19世紀中葉開始,逐漸被5000米跑和10000米跑替代。據記載,現代最早的正式長跑比賽是1847年4月5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職業比賽,英國的傑克遜以32分35秒0的成績奪得6英里跑冠軍。奧運會比賽專案男、女均為5000米跑和10000米跑。男子專案1912年列入;女子5000米跑1996年列入,10000米跑1988年列入。

  短跑

  短跑是田徑徑賽專案中的一類,一般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接力跑,4×400米接力跑等幾項;其運動特性:是人們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在確定的跑道上跑完規定的距離,並以最先跑完者為優勝的專案;在人體機能供能方面,表現為人體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本能,並以無氧代謝供能的方式供能。

  中長跑

  中長跑***middle and long distance race***,是中距離跑和長距離跑的簡稱。屬800米以上距離的田徑運動專案。中距離跑專案有男、女800米和1500米;長距離跑專案有男子5000米和10000米,女子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中長跑是歷史悠久且開展普遍的運動專案。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就有中長跑比賽。19世紀,中長跑在英國已盛行,後來世界各國也都相繼開展起來。中國從1910年起也有了中長跑的比賽


跑步基礎知識“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