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有哪些基本原則

  民法***Civil law***,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下面由小編為你介紹民法的基本原則相關法律知識。

  民法的基本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及其經濟基礎的本質和特徵的集中體現,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為規範和價值判斷準則。民法基本原則的意義,具體體現在:

  1、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的準則。

  2、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準則。

  3、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解釋法律、補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據。

  4、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解釋、研究民法的出發點。


  相關閱讀:

  民法的主體和客體

  ***一***民事法律關係主體

  民事法律關係主體是指民事法律關係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和參與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1.自然人

  自然人不僅包括公民,還包括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的一種,能否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取決於其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所謂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民事行為能力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三種: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18週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週歲以上不滿18週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司法解釋又補充道,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且能保持當地生活水平的一般狀態。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10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無民事行為能力

  “不滿10週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2、法人

  法人應當具備四個條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4***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3.其他組織

  ***二***、民事法律關係客體

  民事法律關係客體,是指民事法律關係之間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物件。

  種類包括:其實總的來說民事法律關係的客體只有行為一種,但如果真的是如此則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故具體的民事法律關係的客體為物、行為、智力成果、商業標誌以及人身權益權利 五類。

  ***三***、民事法律關係內容

  例如,遠方建築公司***施工單位***與長城開發公司***建設單位***簽訂了一個施工承包合同,由遠方建築公司承建一個20層的辦公樓。合同中約定開工日期為2007年4月8日,竣工日期為2008年8月8日。每月26日,按照當月所完成的工程量,長城開發公司向遠方建築公司支付工程進度款。這個法律關係的構成要素如下:

  1.主體:

  遠方建築公司、長城開發公司

  2.客體:

  辦公樓、工程款

  3.內容:

  ***1***遠方建築公司按期開工、按期竣工並提交合格工程

  ***2***長城開發公司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進度款。

  民法的作用

  民法是規範社會生活的重要法律,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民法乃是"以法律形式表現了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準則"。它具有極其重要的功能:

  一、民法可以為現代化市場經濟提供一般規則和市場活動的行為規範,使市場參與者在這些規則允許的範圍內各顯神通,開拓進取,創造最佳業績,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民法可以為人權提供基本保障。人權是人按其本質屬性享有和應當享有的權利。民法實質上是權利法。它首先給人的人格權、人身權、財產權等基本權利以規定和保護,為其他權利包括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保護提供基礎。

  三、民法可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民法體現著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它調節著各種利益,保護人們合法地謀求自己的利益,不允許侵害社會和他人的弱肉強食,謀取非法利益。

  四、民法可以促進民主政治。民法是私法。它要求私法與公法、民事生活和政治生活區分開來。私法自治原則不僅有利於抑制行政專橫和行政過度干預,而且有利於經濟基礎的發展。這必將從客觀上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

  ”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