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美術教研論文
美術與音樂都可以藉助於情感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在藝術氛圍的感染下,學生的心靈能得到淨化,思想能得到昇華。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舞蹈與音樂、美術之間的關係
王巨集建先生認為:“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間與時間中展示的視覺藝術,以有韻律的人體動作律動為主要表現手段。”很顯然,他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它以經過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同其他姊妹藝術一樣,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它不僅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最充足的表現”,也是“一切藝術中最大綜合的藝術”。
一、舞蹈與音樂的關係
1.抒情性。舞蹈用人體動作的舞蹈語言來表現其他藝術語言難以表現和描繪的人的內在精神世界和豐富、複雜的情感,這是舞蹈藝術一個非常重要的審美特徵。舞蹈和音樂都長與抒情,當人們最激動的時刻,往往有唱有跳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激情。在藝術表現上,它們都是通過情感的直接表達,來給人以強烈的感染,而不是著重與再現生活和事物的原貌。所以從藝術的分類來看,音樂和舞蹈都稱作表情藝術。
2.節律性。舞蹈是人體動作的藝術,但不是所有的人體動作都能被看做舞蹈,只有經過提煉、美化、節律化的動作被看做舞蹈。所以,節律性是舞蹈的特徵之一。而節律性在音樂中的重要性更是顯而易見。它是使自然狀態的音響加工為動聽的樂音的重要手法。可見,舞蹈和音樂都有節奏,舞蹈更需要音樂來強化節奏感,當然,能夠同舞蹈相結合的不是任何音樂,而是節奏比較鮮明的音樂。
3.音樂和舞蹈都屬於時間藝術,就是說它們都在一定的時間中進行,受時間執行的限制,都屬於運動中的藝術。舞蹈動作,不管是長線條還是短線條的,或是空間的,時間的,都有高低起伏,這種高低起伏與音樂高低相類似,是音樂節奏的具體化,故而舞蹈與音樂的關係極為密切,我們只有準確的把握關係,身體的流動和感情的流動才能達到水乳交融的效果,舞姿才具有詩情畫意。所以說音樂和舞蹈是相通的,不可分割的整體,舞蹈需要音樂的激發和強化,舞蹈的創編活動也要對照音樂來進行。
二、舞蹈與音樂的區別
舞蹈和音樂也有不同之處,也正是這種不同帶來的互補構成吸引的條件。音樂和舞蹈這兩門藝術在功能上的不同表現在三個方面:
①音樂與舞蹈是作用於人的不同感覺器官的感受藝術,就舞蹈本身而言,它是“聽”不見而能“看”見的,屬於視覺藝術範疇;而就獨立的音樂來說,它是隻能“聽”見,不能看見的,屬於聽覺藝術範疇。因此說,舞蹈作為一種巨象藝術,沒有聲音是其侷限;而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看不見,摸不到,也不易被人理解。我想或許正是基於這點,人們往往用音樂彌補舞蹈的“侷限”,而通過舞蹈使音樂獲得某種可能的視覺形象,增強音樂的可見性和欣賞性。兩者的結合會產生更準確,更鮮明形象和更深刻、更細緻的內心情感。
②音樂長與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對藝術形象的表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較大的可塑性;音樂是通過組織的樂音構成形象,其基本表現手法為旋律和節奏。舞蹈則是依靠美化了的人體動作通過具體的形體動作來塑造藝術形象。
③由於人們對音樂的聽覺記憶要比對舞蹈的視覺記憶來的困難,音樂通過主題的不斷反覆、延伸、縮短等手法來加強聽眾對主題的記憶,從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規律,有了較嚴格曲式;舞蹈雖有一些動作風格的“程式”,但沒有形成“作曲”意義上的“編舞”的“舞式”。
三、舞蹈與美術的關係
1.舞蹈與美術的聯絡
舞蹈是以經過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作為表現語言,表達人的情感,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形式,它的基本要素是動作,姿態,節奏和表情。以人體為表情達意的載體是舞蹈藝術根本的特性,其表現手法基本要素的本質是視覺的。從這個意義出發,舞蹈和美術同屬於視覺藝術的範疇。舞蹈最基礎的語言要素是人體動作,節奏和表情都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對流動的動作進行定格處理,或者說對連貫性的動作進行簡化和分離,就會看到構成動作最基本的單位——形。可見,構成舞蹈之美的本質因素是呈現於視覺的形體姿態及其運動軌跡,即運動的形;而形在美術作品中的功能和意義與此極為相似。在美術表現語言的色彩、形態、肌理、構圖等基本要素中,形所負載的資訊是構成作品視覺感染力的骨幹因素。內容的傳達,形態的創造,風格的建立都離不開對形的依賴,可以說造型藝術的本質就是形。由此可見,舞蹈藝術和美術有著親密的血緣關係。從表現語言的視覺本質到立足於形態的相通的思維方式,從結構節奏到形式的追求,都可以直接進行交流,相互吸取營養。舞蹈和美術的表現效果有著很強的互融特徵。法國雕塑家羅丹的許多作品如《青銅世界》,《吻》等,可以說是凝固的舞蹈;同樣許多優秀的舞蹈作品如同流動的繪畫和活動的雕塑,如《絲路花雨》,《珠穆朗瑪》等。
2.舞蹈和美術的區別
舞蹈和美術雖然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但很顯然也是有區別的,其不同者在於:①美術是靜態藝術,只能選取最具有表現了的形的瞬間傳情達意;而舞蹈是動態藝術,以在時間的推移中用連續變化的形構成有節奏的動作來刻畫形象,展示主題,是一個由運動的形體組成的符號體系;舞蹈的形是根據內容的需要而程式化了的人體動作,而美術的形一般是自然地生活化,比如舞蹈過程中的瞬間動作可以作為美術的形象,但美術的瞬間形象不一定是舞蹈的形象。②從藝術形態的存在方式來看,美術是一種典型的空間藝術,比如說,繪畫、攝影、書法等美術形式所佔有的是二維的平面空間,雕塑、工藝美術等以一種三維的空間為存在方式;而舞蹈不僅要佔有一定的空間,還要在一定的時間過程中完成,因此,它是一種時空藝術。③從藝術形態的創造方式來看,美術屬於一種造型藝術,是通過色彩、線條等手段創造出來的;舞蹈則是一種表演藝術,它通過藝術化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與交流情感,是一種以人體律動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表演藝術。
四、結束語
總之,舞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門類,在整個藝術的大家庭當中它與音樂、戲劇、雜技、美術、歌劇都有著密切的聯絡,其中關係臨近的莫過於音樂與美術,它們不僅是合作關係,而且也成為本體因素,一個完整的舞蹈藝術作品離不開音樂,也離不開舞美,音樂是作為時間、節拍因素進行舞蹈的,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也是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表現人們內在深層精神世界反映生活的審美屬性的表演藝術,是人體內的愛與外在美的神韻的再現。舞蹈同音樂、美術之間聯絡之緊密,在整個藝術範疇中都很找到比他們關係更為密切的了,他們之所以結合在一起是因為它們有著種種相通之處,然而,它們在本質上有各有其獨特之處,會有各種各樣的區別,那麼,也為它們彼此提供可以相互吸收與借鑑的可能性。
篇2
淺談音樂與美術教學的融合
摘要:美術與音樂都是藉助於情感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工具,能夠淨化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們的共同點是在一定的藝術氛圍感染下,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培養他們健康、豐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藝術真諦。好的音樂就是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好的美術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樂曲。我們把美術引入到音樂的課堂教學中來,充分體現音樂和美術在審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樂美與美術的美融合一體,使新課程的內容更充實。
關鍵詞:素質教育興趣 相互融合相互滲透
美術與音樂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是現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現代美術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之一,同時也是新的課程改革的一個有力嘗試。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從畫面的色彩、線條、結構中感受到音樂般的韻律和節奏;而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同時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他用音符做色彩,用旋律做線條,畫出一幅用心靈去感受的心靈之畫。俄國著名的抽象派畫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曾說:“色彩好比琴鍵,眼睛好比音槌,心靈彷彿是繃滿弦的鋼琴,畫家是彈鋼琴的手,他有目的地彈奏各個琴鍵來使人的精神產生各種波瀾和反響。”因此,音樂和美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將是一個多美妙的感受。
一、美術和音樂的相互融合有利於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染力
藝術是人類表達和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種語言,這種情感是藝術創作的主要動機和源泉,同時情感是藝術的靈魂,藝術的一切活動都受到特定情感的支配;藝術的感染力則能夠使欣賞者、作者、生活三者之間互動起來,讓人內心產生共鳴。長久以來,許多畫家和音樂家都試圖從彼此的藝術形式出發,探索彼此不同的創作靈感和激情。美國著名近代畫家惠德勒,一生都試圖把繪畫藝術與音樂藝術巧妙地結合為一體,如把作品《白衣少女》稱為《白色交響曲第一》,《茫茫之夜》稱為《夜曲》等等;在他的繪畫作品中還有許多直接用音樂術語和素材命名的畫作。
二、美術和音樂的相互融合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藝術的共通性
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這一點正是對於美術之美和音樂之美通過視覺、聽覺等不同感官的作用發生心靈感動而談的。音樂和美術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分別作用與人的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但是,這兩個同屬藝術門類的姐妹花,因存在的共性而彼此聯絡,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使人們產生的審美感受,及內心產生的共鳴是相同的。中國古人認為畫通音樂、寓樂於畫,所以畫中有樂是一樣的;在一些抽象的繪畫中,點、線、面、明暗、色彩等視覺要素的組合會使人產生類似於欣賞音樂作品時,由於音符和節奏的不同組合所產生的某種音樂感。
這種感覺被稱為藝術的通感,即藝術地相通性。19世紀末的印象主義音樂家德彪西所創作出的音樂作品《月光曲》與印象派大師莫奈《日出・印象》就是藝術互通性的最好表現。音樂家通過各種音響表現出夜晚大海的那種寧靜、祥和、巨集偉磅礴、變幻無窮的景色,又通過音樂的各種材料描繪出對光色的感覺,製造出一幅大海在傍晚絕妙的美麗圖畫:而畫家則通過運用色彩將自然景色的瞬間印象再現於畫面之上,通過景色中的冷暖對比描繪出晨霧中起伏的流水在光線的折射下所產生的豐富多彩,使人感受到畫面中的那種和諧的節奏和韻律感,在欣賞畫面的同時如同在欣賞一首優美絕倫的美妙絕唱。
三、美術和音樂的相互融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
音樂是更純粹的抽象藝術,它與美術中的抽象藝術在藝術的表現語言上更為接近,同為用抽象的符號直接傳達和表現藝術家的感情起伏,思緒變化,都具有強烈的情感表現力。俄國的著名作曲家莫索爾斯基在觀亡友畫家賈爾特曼繪畫遺作展後,為悼念亡友創作出了《圖畫展覽會》這部鋼琴組曲。而美國的早期畫家華爾特迪斯納,也曾根據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創作出三幅繪畫作品。印象派的另一著名畫家荷蘭人蒙德里安,由於晚年居住在美國的紐約,對紐約的百老匯街非常熟悉,同時又非常喜歡當時街面流行的美國爵士樂,於是蒙德里安利用生活中對爵士樂的感受創作出名畫《百老匯爵士音樂》,在他的這幅畫作中畫家探索了不依靠具體形象,只通過線條、構成和色彩,使人聯想到爵士音樂特有的那種節奏感。
俄國著名的抽象派畫家康定斯基更是將美術與音樂的關係發揮到極致,他認為:“繪畫和音樂之間的關係,你可以‘聽’到色彩,看到聲音,黃色好比一隻發出‘尖銳’聲音的喇叭:淺藍色好比長笛發出的聲音;深藍色好似低音大提琴的聲音及寬厚低沉的雙重貝司聲:綠色接近小提琴纖弱的中間音調;紅色使用得當時,給人以強有力的擊鼓印象……”畫家的這種感覺在他的畫作《第七樂章》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心境下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的情感表現力,進行了“聽”音樂,“畫”音樂的練習,比如聽德彪西《大海》欣賞莫奈的《日出・印象》,用貝多芬《第五交響盥》去欣賞康定斯基的《第七樂章》。使學生體會到畫者的心境和感受能影響匭面色調的道理;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通過靜止的畫面產生動態的感受。在學生們的作業裡出現了跳躍的線條、鮮豔的色塊、變化的點和色彩等以前沒出現的創作手法。這些現象的出現正是在教學中將音樂和美術結合起來的真實體現。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在教課的過程當中將音樂引入到美術課當中,不但是對本身綜合素質的一種考驗,同時也是對
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受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的重要,將音樂課引入到美術教學當中共同體驗藝術作品的美是非常必要的,對於加強藝術教育,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當音樂走進美術,在美術教學中適當的播放音樂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做法對於全面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是大有好處的。音樂與美術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學生全面發展得到體現。我們應當讓美術課堂迴盪著“歌聲”“掌聲”“笑聲”,誘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為美術課的探索性教育所受益終生,使新課程的內容更為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