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生薑種植管理技術

  生薑是很多人愛吃的食物之一,那麼你們知道生薑是怎麼種植管理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生薑種植管理技術,一起來看看。

  更多熱門的生薑種植內容↓↓↓

  ◆❁◆❀◆生薑種植方法

  ◆❁◆❀◆生薑種植技術大全

  ◆❁◆❀◆生薑的種植方法

  ◆❁◆❀◆生薑種植病蟲害防治方法

  生薑種植管理技術

  播種前的準備

  種姜的選擇

  選用高產優質、抗病蟲、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姜塊作為種姜。挑選姜塊飽滿肥厚、形狀扁平、皮色光亮、節間短、不幹縮、無損傷、無蟲眼病斑,大小50 g左右的新鮮生薑做種。

  栽培地的選擇

  生薑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大棚栽培。露天栽培時應選擇地勢高、乾燥、無汙染、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有機物豐富的微酸性土壤,尤其在土壤pH值為5~7 時生長最好。

  大棚栽培時應選擇地勢稍高易排灌的地塊,同時要求土質肥沃、土層深厚、無姜瘟病、地下害蟲少。搭建大棚時間至少在定植前1個月,為了提高低溫、降低土壤含水量應在扣好大棚膜後翻耕土壤,耕翻深度為17~20cm,並且做好排水溝以防積水。

  種姜的處理

  ***1***晒姜、困姜。3月上旬選1個晴天,上午在陽光充足的場地晾晒選好的姜種,傍晚時收到屋裡,晒個 2~3d。

  ***2***炕姜催芽。將晒好後的姜種用12%農用鏈黴素2000倍液浸泡 48 h,撈起晾乾後上炕催芽,催芽溫度為22~25℃,20~25 d 後待姜芽長至0.8~1.5 cm、粗1指寬時播種。如果在室外採用池室催芽,可在院落中選擇避風向陽處,壘1個池子,高 80 cm,長寬因地制宜,池子底部鋪10cm厚的麥稈,將姜種平鋪其中,然後覆蓋5~6cm的麥稈,最後在表面蓋上1層透明塑料薄膜,催芽溫度控制在22~25℃,20~25d後即刻出芽。

  ***3***掰姜種。當芽長至1.0~1.5 cm時,即可掰塊播種,抹掉長勢比較弱的芽,每個姜球留1個左右壯芽,對姜芽過小的姜球,繼續進行催芽。

  播種

  生薑適期排種十分重要,過早容易爛根;過遲則耽誤農時,影響產量。在種姜上方處蘸草木灰後下種排種,以保證苗齊苗壯,然後在姜種上面覆蓋1層4cm左右厚的細土,再覆蓋農家肥,最好與複合肥混合後施用。澆水應澆透。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對生薑的產量、質量有很大影響,單位面積內的株數、每株分枝數和單枝姜重是影響生薑產量的重要因素;通過合理密植,可使提高生薑的塊頭、高產、優化商品性。適當增加行株距,減少每平方米種植的生薑株數,在促進個體發育的同時,又保證了群體產量。露地栽培生薑以行距55~65 cm,株距20~30 cm,每畝栽種5000~6000株為宜。

  2.2田間管理

  合理施肥

  生薑是一種需肥量很大的蔬菜,在栽培過程中不僅要施足基肥,還要多次追肥以滿足生長需要。基肥一般以有機肥為主,在開溝整地後每畝施用70~80kg的有機肥。在苗高15 cm左右有1~2分支時施第1次肥,並澆水,每畝地施用尿素7~9 kg即可。第2次追肥在立秋前後,此時是生薑生長進入旺期,結合除草、中耕、培土追2次肥,有利於發棵和促進根莖膨大。一般每畝地施用細餅肥70~80 kg,另加複合肥30~40kg或磷酸二銨20kg。在收穫前1個月追施第3次肥,此時生薑具有6~8個分支,每畝施用複合肥130~150 kg,施肥後要覆土壅根,澆透水,增強根系對養分的吸收利用。但土壤肥力高,植株生長茂盛的姜田可少施或不施肥,以免造成莖葉徒長影響養分積累。

  合理澆水

  生薑性喜溼潤、忌積水、怕乾旱,整個生產期應保持畦面溼潤。生薑出苗後,適當乾燥的土壤可提高地溫,可促進出苗及生長。在生薑生長中期至收穫前,溼潤的土壤有利於生薑的分枝及塊莖的膨大,一般相對溼度保持在80%左右。晴天時要根據土壤乾溼情況適當澆水,為避免植株徒長以及病蟲害發生,不可漫灌以防過分潮溼和漬水。

  田間防晒

  生薑喜陰溼、怕強光、不耐高溫。除了大棚栽培外,露地栽培可以用稻稈或麥稈在下種後平鋪在陽畦面上,以保持土壤溼潤;待生薑出苗時,再把秸稈順姜行插成排用以遮陽,至氣溫降低後拔掉秸稈,以利於光合用。

  除草

  生薑出苗後用化學除草劑會致植株受到藥害,一般表現為植株矮小、生長緩慢,因此生產上在生薑出苗前進行化學除草。播種前2 d,用噴霧法均勻地噴施 25%除草醚可溼性粉劑。播種後20 d再均勻地噴施 10%的除草通或者撲草淨。待生薑出苗後,就不能施用除草劑,主要靠人工除草。

  生薑與其他作物混種

  生薑與西瓜套種

  播帶2.3m,種4行生薑,行距50cm,佔地寬2m,留空當30cm,將生薑與西瓜畦合起來成壟,栽地膜西瓜。經實踐證明這樣種植每畝可增值8000元左右。

  生薑與玉米混種

  按2.4 m為1複合帶,種2行玉米,4行生薑,溝寬20cm,餘下的1.8m作為種植生薑的預留地。在姜田裡東西向種植玉米,可為生薑遮蔭、降溫;生薑揮發油散發的刺激性氣味,可趨避玉米害蟲;玉米是高稈植物,需要較強的光照,生薑植株較矮,忌暴晒,兩者間種可以充分合理利用空間,增加單位面積產量。

  除此之外,生薑還可與大豆、山藥等混種。

  病蟲害防治

  影響生薑產量及品質的病蟲害主要是姜瘟病、斑點病、炭疽病和姜螟夜蛾***又叫鑽心蟲***,生產上以農業防治措施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實行水旱輪作,切斷土壤、肥料等傳播途徑;選用無病和抗病姜種,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的抗病性;無病地留種,提供健康無病的姜種。防治姜瘟病、斑點病、炭疽病等病害可以選用姜瘟靈、可殺得、硫酸鏈黴素等農藥;防治姜螟夜蛾等蟲害可以選用敵百蟲、康綠功臣、馬拉硫磷、敵殺死等農藥,在蟲子孵化高峰期,尚未鑽入姜苗心葉前施用。發現有病姜株和有蟲口的植株應及時拔除,清除帶菌土壤,撒上石灰。連土一起帶出棚外集中處理。

  生薑種植管理的注意事項

  一、忌盲目跟風種植生薑

  對於生薑主產區的姜農,由於對生薑管理技術較熟悉,可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水利條件好壞、自家勞動力多少和自家姜窖貯存量的大小,適度種植。因為生薑不耐霜凍,收穫期集中,切不可種植面積過大,以免收穫不及時使生薑受凍。對於剛剛開始種植生薑的農民,建議小面積種植,重點熟悉生薑生長規律,學習種植管理技術,積累生產管理經驗,切不可盲目大面積種植。

  二、忌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增加生產成本

  根據山東農業大學的研究,推薦每畝用肥量:圈肥6000-7500公斤、複合肥100-150公斤、水衝肥100公斤。有的菜農由於對生薑需肥量不瞭解,種植1畝生薑要施用500公斤左右化肥,一方面造成化肥的大量浪費,另一方面增加了生產成本。生薑在三馬杈期前,依靠姜塊自身營養物質生長,因此底肥要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偏重氮肥,輕施鉀肥。6-7月,追肥以氮肥為主,可補充少量鉀肥。立秋扶壟培土後,其生長速度加快,生長量增大,不僅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鉀等養分,而且需要少量的鈣、鎂、硼、鋅等中微量元素。8-10月是姜塊膨大的生長高峰期,姜塊膨大需要吸收大量養分,尤其需要鉀肥。因此在此期要多次衝施鉀肥,適當補充氮肥。

  三、忌輕視預防,被動治療,藥不對症,防治病蟲害效果不好

  輕視預防被動治療,不是主動積極預防,而是被動防治病蟲害。不願意花錢買藥,存在僥倖心理,能不打藥就不打,能拖延打藥就拖延,一旦出現病蟲害以後,自己慌了神,才想起打藥。由於不能積極主動地搞好病蟲害早期預防,錯過了防治最佳時機,只好被動地防治病蟲害,費工費時費力費錢。缺乏防治病蟲害的基本知識,不能對症用藥。自己不懂病蟲害防治的知識,跟隨別人用藥,或者聽信經營者的介紹盲目用藥。應根據病蟲害的早期測報,確定好防治的最佳時機,及時及早地主動搞好早期預防。防治好某一種病蟲害,一要對症用藥,選擇好適宜農藥,二要農藥使用技術得當,良藥和良法相配套,才是防治病蟲害成功的關鍵。注意農藥使用濃度和使用時間,明確使用方法,才能發揮農藥的最大功效,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四、忌輕視生薑質重,只重視產量

  高產不一定高效,生薑效益決定於產量和價格。收購生薑時,決定生薑收購價格高低的主要依據是生薑色澤、光亮度和姜塊的大小。根據我們多年來推廣的情況,生薑出芽後,分次大量衝施增產型黃腐酸鹽,能夠明顯改善生薑色澤和光亮度。通過鉀肥施用時間後移至8-9月份,分次衝施鉀肥,可以明顯改善姜塊色澤和提高生薑單塊重。

  五、忌輕視姜窖內儲存管理

  由於生薑收穫通常不直接賣鮮姜,而是入姜窖等第二年再賣,所以姜窖的貯存管理,是生薑前期田間管理的延續,是生薑豐產又豐收的保證。生薑通常在姜窖儲存5-10個月後再賣,姜窖常年儲存生薑積累病原菌且蟲多,極易引起生薑腐爛病和癩皮病的發生,導致效益大減。因此生薑入窖前,要用農用鏈黴素和阿維菌素處理沙和姜窖的四壁,抑制病蟲。

  種植生薑需要補充哪些微量元素

  生薑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除了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磷,鉀三大元素以外,還吸收鈣,鎂,鋅,硼等其他的中微量元素。生薑在整個生長期中,鉀元素是生薑吸收的最多的,其次是氮元素,在就是其他的中微量元素鈣,鎂,鋅,硼。

  鈣元素主要分佈在側枝和側枝葉中,根莖次之,主莖和主莖葉分佈較少。鎂主要分佈在根莖中,側枝和側枝葉中鎂元素含量也較多,主莖和主莖葉中分佈較少。

  生薑對鋅元素的吸收是隨著植株的不斷生長,吸收鋅元素的數量也逐步增加。鋅元素在生薑的整個生長時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生薑對硼元素的吸收與鋅元素的吸收大致相同,隨著植株的生長吸收硼的數量逐步增加,根莖迅速膨大時期的吸收量,佔整個生長期硼吸收利用率的66%左右。

  鋅肥和硼肥通常可作基肥或根外追肥。在缺鋅缺硼姜田作基肥時,一般每畝施用1-2kg硫酸鋅、硼砂0.5-1kg,與細土或有機肥均勻混合,播種時施在播種溝內與土混勻:如作追肥和葉面噴施,可用0.05%-0.1%硼砂每畝50-70升,分別於幼苗期、發棵期,根莖膨大期噴施三次。

>>>下一頁更多精彩“生薑高產栽培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