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律委員如何管理好班級紀律

  只有良好的班級紀律課堂才能變成安全、有序,所以我們要知道怎麼管理好班級紀律。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紀律委員管理班級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紀律委員管理班級的方法

  紀律委員的配備

  因為紀律委員的工作貫穿所有的在校時間,而且非常瑣碎,費心費力。因此,為了不影響紀律委員的學習,原則上每班配備兩個紀律委員,班長在某些時候也要客串紀律委員工作,大家分工合作,共同維護班級紀律。

  對紀律委員的要求:

  1、公正:對事不對人。

  2、嚴明:嚴格執行學校相關紀律的要求,不鬆懈。

  3、大膽:勇於管理,敢於管理。

  4、心細:注重細節,嚴謹求實。

  5、以身作則。

  6、具備良好的合作精神。

  7、能及時與班主任、班長溝通。

  考勤管理:

  每天早晨、中午進行班級人數的統計,將沒到的人員反饋給班主任,結合班主任所給資訊及學生最終到校情況,在班級考勤本上記錄給學生屬於“遲到”、“曠課”還是“請假”。

  課堂紀律的管理:

  1、課前:提醒學生停止打鬧,迅速進入上課準備狀態。

  2、課間:如班級學生講小話、討論等影響到了教師的正常授課,紀律委員應及時提醒同學,並協助授課教師管理班級紀律。

  自習課紀律的管理:

  1、管理自習課中學生的到位情況,以免部分學生溜出去打球或者幹其他事情。

  2、維持自習課的安靜,保證班級同學有個良好的自習時間。

  午休紀律的管理:

  1、午休同學的到位情況統計。

  2、午休紀律的維持。

  3、午休環境的管理***關燈、拉窗簾等***。

  晚修紀律:

  配合晚修管理教師做好晚自習的考勤和晚自習紀律管理工作。

  管理班級的方法

  ***一***重建班級規範,形成健康輿論

  班級紀律不好主要是沒有建立起好的規範,所以要重新建立規範。建立規範不能只停留在公佈各種規章制度、獎懲辦法上,關鍵在於怎樣建立和維持規範。班級規範不是通過班主任老師宣佈,然後命令學生執行的方法來制定和建立的,最好是調動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發動學生討論、制定必要的規則,自己執行、監督和管理,這樣建立的規範才有生命力。

  通常,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步驟來實現。首先,組織全班學生討論“我們班的紀律問題要不要解決?為什麼?以往的問題出在哪裡?需要作什麼改變?怎樣改變?”等問題。一般說來,大多數學生,即使學習不太好的學生也都是想學習的,不願意亂亂哄哄的混日子。只要使學生感到討論紀律問題的目的不是要追究個人所犯的“錯誤”,不是要算舊賬,他們是能夠實事求是地分析班級現狀的,而且在對紀律不好的危害以及改變的辦法等方面是不難達到共識的。同時,要允許他們對課程、任課教師的教學、班主任的工作等方面提出意見,暢所欲言,但不要只停留在這個水平上,而要引導他們討論今後的辦法。然後,引導學生制定共同遵守的規則規定執行的辦法和起始的日期。建立起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機制並嚴格執行。教師儘量少做具體監督,也儘量少參與對不守紀律的學生行為的具體處理,而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例如,可以啟發學生建立起值周生制度、週末講評制度、定期評比制度等,配合黑板報、壁報等宣傳形式,學生們便會逐漸形成一套對自己行之有效的辦法。這裡要注意的是要明確既往不咎,一切從頭開始,給每個人以平等的機會。

  ***二***切實解決與紀律有關的具體問題

  如果紀律問題與課程質量有關,那就要切實地解決課程問題。對於這一點,我們首先要明確的就是究竟是紀律問題影響了教學,還是教學引起了紀律問題。如果盲目堅持是紀律影響教學的邏輯,而沒完沒了地去解決紀律問題,到頭來還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即有的教師上課總是亂班,他說是“學生太亂沒法上課”,於是停下來整頓紀律。停課整頓似乎很見成效,一下子紀律就好了,於是請教師回來上課,結果一上課又亂了。這就說明問題不在紀律而在教學。要解決這類紀律問題惟一有效的辦法就是改進教學。

  ***三***教師要自己解決問題,不要藉助其他人的權力

  由於和學生群體發生過矛盾而造成學生的紀律問題的任課教師或班主任,一定要通過自己與學生之間的意見溝通來解決問題,而不要想通過班主任或學校領導來解決問題。想通過有權力的人去把學生“治住”、解決了紀律問題之後再去上課的做法其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道理很簡單。首先,某位教師或班主任與一個班級學生的關係是不可能由別的什麼人來代為建立或改善的;其次,教師自己不出面解決問題的本身就使學生感到教師無能,而會更加輕視和不尊重他,甚至使學生對教師通過有權力的領導或班主任來“制裁”自己而感到憤恨,所以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使關係更緊張。如果教師以誠懇的嚴於律己的態度與學生共同研究怎樣上好課,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學生就會為教師的真誠態度所感動,他們會佩服教師的氣量,對自己不良行為感到內疚,從而與教師真誠合作。這樣,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四***教師要以身作則

  教師不但要用語言對學生進行說服,而且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身體力行。言語和行為是互相強化的。當它們是一致的時候,同一資訊重複出現,增加了它的強度;而當言語和行為所表達的資訊是不一致的、相互矛盾的時候,就引起學生思想上的混亂,因為它們不知道應該接受教師的哪一種資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總是認為教師的行為是更真實的。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做的事,自己必須率先垂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相信教師的要求是正確的、合理的、可信的和可行的。如果教師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而自己卻遲到早退,要求學生冬天上操不得戴圍巾手套,而自己卻圍巾手套全副武裝地監督學生,甚至躲在屋裡取暖,那麼學生是不會遵守紀律的。學生對這種不合理的現象是非常敏感的。學生對言行不一的教師是不信任的,會對於那些自己不遵守紀律還百般挑剔別人的教師產生鄙視、厭惡。在沒有威信的教師面前一定會出現不守紀律的學生,而且那些沒有表現出紀律問題的學生也會心照不宣地暗中支援這些“搗亂分子”。在這裡,在師生相互作用上,我們要強調的是“榜樣”作用的巨大力量。

  班級紀律管理制度

  一、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逃學,有病有事要請假。

  二、上課預備鈴響後,學生要立即回教室,做好課前準備,把課本、作業本等學習用具,整齊地擺放在課桌上,靜候老師來上課。遲到者在得到老師允許後,方可進教室。上課時未經老師同意不得調動座位或離開上課地點。

  三、上下課應全體起立,向老師致敬、問好,待老師回禮後方可就座或解散。

  四、上課時要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舉手發言,回答問題聲音響亮,不準看與上課無關的書刊,不做小動作。

  五、上課和自習時,要保持安靜,不準打鬧,不準下位,不準隨便出入教室,不準大聲說笑,不準吃東西,不準睡覺。

  六、認真做好眼保健操、室內操,動作準確到位。

  七、下課鈴響了,老師宣佈“下課”,學生方可離開教室。

  八、課後值日生應及時擦黑板。

  九、課間注意文明休息,不得在教室內戲耍、打鬧或在走廊上奔跑、追逐、喧譁。

  十、不準在教學區內進行體育活動,嚴禁打撲克或做不正當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