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藥降尿酸的方法

  尿酸高也是一種疾病,是很多人不合理飲食的各種原因造成的,如果吃了酸性含量的食物,那麼就會誘發尿酸高的現象,那你知道有什麼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鍼灸

  風寒溼痺宜鍼灸並施,風溼熱痺宜針不宜灸,久痺正虛以灸為宜。急性期行瀉法,恢復期用於平補平瀉法。常用穴位:溼熱蘊結取丘墟、大都、太白;瘀血阻絡取血海、膈俞;痰濁痺阻取豐隆、脾俞;肝腎虧虛取太溪、三陰交。第1足跖痛取太沖、太白、三陰交;趾痛取太白、大都、太沖、三陰交;踝痛取中封、崑崙、解溪、丘溪、丘墟、委中、絕骨;膝痛取膝眼、陽陵泉、曲泉;腕痛取陽池、外關、合谷、太沖;肘痛取合谷、手三裡、曲池、尺澤;肩痛取肩骨禺、肩貞、肩井、壓痛點。

  推拿

  根據關節炎症和疼痛部位取相應關節的主要穴位,採取滾、平、推、拿、按、捻、搓、搖等手法,由輕到重進行。每日1~2次,每次15~30 min。點按大椎、風池、腎俞,揉拿手、足三陰經,點按手三裡、肩貞、合谷。每次20 min,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適用於痛風各症;按揉足趾平、地五會等穴及足部各小關節至踝關節,重按足底側、背側跖骨間隙,重推亦可;捻拔搖各趾及踝關節,每次20 min。每日1次,適用於痛風偏於下肢關節疼痛者;點揉手背側合谷、陽溪、陽池、手腰腿痛點、外勞宮及手部各小關節至腕關節。每次20 min,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適用於痛風偏於上肢關節者。

  穴位注射

  取穴:以病變關節相關穴位為主,拇趾關節取阿是穴、八風、內庭、太沖;踝關節取阿是穴、崑崙、丘墟、解溪、太溪;掌指、指間關節取阿是穴、四縫、八邪、三間;腕關節取阿是穴、陽池、陽溪、合谷;膝關節取風外膝眼、陽陵泉、樑丘、委中、膝陽關、曲泉、足三裡。操作:每次選2~3穴,常規消毒。針刺得氣後,每穴注入當歸、丹蔘、威靈仙等注射液0.5~1.0 ml,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耳針法

  取穴:神門、內分泌、肝、腎、交感、相應肢體關節穴。操作:每次3~5穴,用0.5寸毫針刺入,留針30 min。隔日1次,或用耳穴壓豆法,10次為1個療程。

  尿酸高到什麼程度需吃藥

  高尿酸血癥是嘌呤代謝性疾病,尿酸***UA***結晶沉積到軟組織所致的急性或慢性病變稱為痛風。國際標準定義男性血尿酸水平>7mg/dl,女性>6mg/dl即為高尿酸血癥。我國目前至少有高尿酸血癥患者1.2億。患高尿酸血癥時,尿酸微結晶容易析出,沉積於血管壁,直接損傷血管內膜。另外,尿酸會促進血小板黏附、聚集,還可通過對小動脈的影響而加快腦梗死的發生。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組織了相關領域專家就高尿酸血癥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展開充分討論,起草了我國首部《無症狀高尿酸血癥合併心血管疾病診治建議專家共識***草案***》。《共識》指出:

  理想的血尿酸濃度應控制在6mg/dl以下,高尿酸血癥的治療應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正常的血壓、血脂和血糖,避免應用易使血尿酸升高的藥物,以及降尿酸藥物治療。尤其對於高尿酸血癥合併心血管危險因素並且血尿酸>471umol/L的患者以及無合併症但血尿酸值>530umol/L的患者,應接受降尿酸藥物的治療。

  降尿酸藥物主要有促進尿酸排洩和抑制尿酸生成兩大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促尿酸排洩藥物是立加利仙。

  其起效和療效均優於抑制尿酸生成的常用藥物別嘌呤醇,一般服用6~8天后多數患者的血尿酸值可恢復正常。

  堅持服藥可使血尿酸水平維持在穩定狀態,安全性良好,與降壓藥、降糖藥和降脂藥之間無藥物相互作用,不會干擾體核心酸代謝和蛋白質合成,長期服用對血細胞沒有影響,更適合腎功能不全患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