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不吃藥怎麼辦的方法

  吃藥的時候寶寶痛苦,父母也痛苦啊。強制給寶寶吃藥,寶寶只能是又哭又鬧的,爸媽也心疼,可是不吃藥也不行,因此只能是狠下心來灌藥。寶寶生病不吃藥怎麼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喂寶寶吃藥的方法,歡迎閱讀。

  寶寶生病不吃藥怎麼辦

  方法一:選用寶寶喜歡的奶瓶喂藥。新生兒可以用奶瓶喂藥,將要融化在水裡,然後用奶瓶給寶寶吸,但是奶嘴最好不要沾上藥的味道,不然還沒等寶寶吸進去就逃跑了。或者用小勺將要沿著寶寶的嘴脣慢慢滲入,這種情況就要考驗父母的耐心了,一定要一點一點慢慢的喂。

  方法二:如果是中醫的話可以將藥煎好倒在喝水的奶瓶裡,可以在寶寶渴的時候或者每天睡醒時補充水分的時候給他喝,一次喝不完沒事,可分幾次喝,如果實在太苦,可以稍微加點糖,但不宜過甜。

  但是喂藥也有一些需要家長注意的事項。

  一是不要以強暴的方式進行喂藥。如果寶寶不配合吃藥,爸爸媽媽們不能太過著急而之前灌藥,有些寶寶一點都不配合反而又哭又鬧,這樣容易使藥液跑到氣管裡,容易使寶寶嗆到,這樣也許這頓喂進去了,可是卻在寶寶心裡留下了陰影,下次喂藥就更艱難了,而且對寶寶想心理健康也是不利的。

  二是不要躺著喂藥。躺著喂藥不僅容易嗆到氣管裡,還容易滯留在食管裡。影響治療效果。

  三是如果寶寶是發燒了,那麼不要給寶寶吃退燒藥。小寶寶的身體調節機制還不是很成熟,特別是體溫調節機制,因此寶媽們要注意寶寶的身體保暖問題。如果直接喂退燒藥就會打亂寶寶還未發育完全的體溫調節。

  四是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說既然寶寶最喜歡喝奶了,那麼把藥摻雜在奶水裡面喝不就好了,也不用怕寶寶不吃或者哭鬧了。其實這樣做是錯的。兩者混合在一起吃容易降低藥物的藥效,如果寶寶察覺出來了,估計以後對奶水也會有點排斥的。

  喂寶寶吃藥是為了寶寶健康,可是面對那些不配合的寶寶,家長頭也很大,所以要尋找適合寶寶的喂藥方式,能讓寶寶自願接受服藥的話就更好了。不管怎樣,為了寶寶的健康,喂藥也要講究健康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寶寶的病快點好起來。

  喂寶寶吃藥的方法

  條件反射法

  通常半歲以內的小寶寶味覺發育不夠完善,對各種味道***包括苦味在內***並不敏感,給寶寶喂藥可用小勺子或滴管將藥液順利送入寶寶口中。如果不順利,可考慮條件反射法,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對臉部嘴脣邊的忽然碰觸會產生張嘴反射,對比較近距離的吹氣可能產生張嘴、吞嚥等系列條件反射,爸媽在給小寶寶喂藥時便可利用這些反射時機,將藥匙或滴管輕輕放入寶寶口中,但是要注意安全。

  投其所好法

  寶寶的味覺發育逐漸完善後,對苦、澀或有異味的藥物會比較敏感,寶寶吃過一匙苦藥之後是不肯再吃的。為了避免因藥物的味道而影響服藥,爸媽最好在藥品選擇上就早做準備,選用味道好的兒科用藥如甜的糖漿、有水果味的咀嚼片或含片等,讓寶寶能順利吃藥達到治療的目的。

  榜樣引導法

  “看看你最喜歡的小姐姐,她好勇敢啊,她吃藥打針都不怕的。寶寶也要做個勇敢的小朋友對不對?”對一歲以上稍微大一點的寶寶,有了一定的思維和理解能力,我們用一個鮮活的榜樣,讓榜樣帶給他無窮的力量,這樣的方式通常會取得一定的效果。你還可以說:“沒關係的,這個藥是有點苦,但是媽媽都不怕,來,先看媽媽吃一點了。”你甚至可以自己先嚐一點,做出或者享受或者有點痛苦的誇張表情,幫助寶寶克服心理障礙,讓寶寶明白吃藥不僅是可以讓身體早日恢復,還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勇敢、受人喜歡的人。

  趣味吸引法

  童話在寶寶眼裡總是充滿魅力,毛絨玩具也被寶寶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它們可能成為寶寶非常親密的好朋友,寶寶生病不肯吃藥的時候,我們不妨借用一下:“不吃藥寶寶的頭好疼,肚子好不舒服啊!我看看,哎呀,寶寶你的小熊貓好像也生病了,看上去沒精打采的,是不是也很難受呢。要不我們和它一起吃藥,你一勺,它一勺,一起讓身體早點好起來。” 在這樣充滿童趣的語言裡,把寶寶的感受描述出來,寶寶的想法也會因此生產積極的變化,因為心愛的小玩具也和自己同病相憐,他的仁愛之心和好奇心也就同時被調動起來,於是一件苦差事成了一個有趣的小遊戲。

  威逼利誘法

 

  有時當我們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嘗試盡了以上各種辦法,已經懂事的寶寶依然是“不吃不吃就是不吃!”的強硬態度,我們可能就不得不來點“威逼利誘”了。我們可以直接告訴他,“藥是必須吃的,否則病情會加重,如果不吃藥只好選擇打針。”相信更多的寶寶寧願吃藥,忍一時口舌不快,也不願意感受醫生手裡尖尖的針管扎進面板的刺痛。或者,我們可以來點精神或物質獎勵,“利誘”刺激寶寶,“勇敢一些,把藥吃了媽媽一會兒多給你講個故事,再唱一首好聽的歌!” “吃了藥身體快點好,媽媽可以帶你去遊樂園玩,你還可以得到一件很可愛的玩具呢。” 不過利誘過後,媽媽可要記得兌現自己的承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