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有哪些治療方法

  過敏性鼻炎雖然不可怕,但總是會打噴嚏、流鼻涕,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如果想要治療的話需要哪些治療手段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過敏性鼻炎治療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過敏性鼻炎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應考慮以下因素:療效、安全性、費用/效果比等。常用鼻內和口服給藥,療效在不同患者之間可能有差異。停藥後無長期持續療效,因此對持續性變應性鼻炎需維持治療。延長治療時間並不發生快速耐藥性。鼻內給藥具有許多優點,高濃度藥物可直接作用於鼻部,避免或減少了全身副作用。但對於伴有其他過敏性疾病患者,藥物需要作用不同靶器官,鼻內給藥不是最佳選擇,推薦全身藥物治療。

  1.抗過敏藥: 口服金芙敏, 可有效治療鼻癢、噴嚏和流涕等症狀。適用於輕度間歇性和輕度持續性變應性鼻炎,與鼻用糖皮質激素聯合治療中 - 重度變應性鼻炎。

  2.糖皮質激素:鼻用糖皮質激素,可有效緩解鼻塞、流涕和噴嚏等症狀。對其他藥物治療無反應或不能耐受鼻用藥物的重症患者,可採用口服糖皮質激素進行短期治療。

  3.抗白三烯藥:對變應性鼻炎和哮喘有效。

  4.色酮類藥:對緩解鼻部症狀有一定效果,滴眼液對緩解眼部症狀有效。

  5.鼻內減充血劑:對鼻充血引起的鼻塞症狀有緩解作用, 療程應控制在 7天以內。

  6.鼻內抗膽鹼能藥物:可有效抑制流涕。

  7.中藥:選用{鼻達寧鼻炎精油}滴鼻。兒童和老年人的治療原則與成人相同, 但應特別注意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

  8.妊娠期患者應慎用各種藥物。

  免疫治療

  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可能改變疾病程序的療法。免疫治療誘導了臨床和免疫耐受,具有長期效果,可預防變應性疾病的發展。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常用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療程分為劑量累加階段和劑量維持階段,總療程不少於2年。應採用標準化變應原疫苗。

  適應證:主要用於常規藥物治療無效的變應性鼻炎患者。

  禁忌證①哮喘發作期;②患者正使用β受體阻斷劑; ③合併其他免疫性疾病;④妊娠期婦女;⑤患者無法理解治療的風險性和侷限性。免疫治療可能出現區域性和全身不良反應。

  外科治療

  適應證: ①經藥物或免疫治療鼻塞症狀無改善,有明顯體徵, 影響生活質量;②鼻腔有明顯的解剖學變異,伴有功能障礙;③合併慢性鼻-鼻竇炎、鼻息肉, 藥物治療無效。

  外科治療不作為常規治療變應性鼻炎的方法。

  中醫治療

  中醫將過敏性鼻炎稱為鼻鼽證,主要是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調整人體陰陽平衡以減輕發作,強壯身體以求根治。

  過敏性鼻炎的認識誤區

  1、把過敏性鼻炎當感冒

  有些人在春秋季出現鼻癢、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狀時,誤以為是換季穿衣、飲食不當引發的“頑固性感冒”或“熱傷風”,又怕去醫院就診耗費時間和金錢,乾脆自行服用感冒藥物,結果導致病程遷延,最終可呈終年鼻塞、流涕的持續狀態。

  2、過早停藥

  許多患者只在犯病時用藥,症狀稍一緩解就停藥,導致過敏性鼻炎時好時壞,甚至愈來愈嚴重。醫學專家建議,對於常年性過敏性鼻炎,每次發作時要持續治療l~2 個月,有些患者甚至需要治療半年;而對於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應該提前2~3周用藥,季節過後,不能立即停藥,而是繼續用藥兩週左右。

  3、治不治無所謂

  在很多人看來,過敏性鼻炎只不過是發作時有點痛苦而已,過後仍和健康人一樣,治不治無所謂。事實上,過敏性鼻炎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有可能誘發鼻竇炎、鼻息肉,長期治療不當,還會導致中耳炎、嗅覺喪失甚至誘發哮喘。

  4、濫用減充血劑

  有些患者因長期鼻塞,單純應用區域性減充血劑治療,而且應用比較隨意,一天累計可達5~10次。由於這類滴鼻劑通常具有較強的血管擴張反跳作用,是引起藥物性鼻炎最常見的原因,因此療程不宜超過三天,每日滴鼻次數不能超過三次。

  過敏性鼻炎的併發症

  鼻息肉

  過敏性鼻炎主要併發症之一就是鼻息肉,同時還有鼻胛息肉上的改變,這些都表現為鼻腔阻塞、下鼻胛肥大,可以先採取一些保守治療,

  支氣管哮喘

  不及半數的花粉症患者和部分常年性過敏性鼻炎患者發生支氣管哮喘,這是由於過敏性支氣管病變所致,其致敏物也與過敏性鼻炎一致。一般在鼻部、眼部症狀出現後數年才有支氣管哮喘,在哮喘發作之前先有持續性、久治不愈的咳嗽,這是哮喘的前驅症狀,由過敏性氣管炎所致。極少數患者哮喘與鼻部、眼部症狀同時出現,少數小兒先有哮喘.常發現在幼兒時,數年後才出現鼻部症狀,此時哮喘可能仍在發作,也可能已經沒有臨床表現了。長期發作哮喘可以併發肺氣腫和肺心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這種情況僅見於常年性過敏性鼻炎。

  中耳炎

  由於腫脹或水腫的鼻粘膜與咽鼓管粘膜相連續,咽鼓管粘膜也可以發生同樣病變。當咽鼓膜粘膜腫脹和水腫達到一定程度時,可導致咽鼓管阻塞、中耳腔積液,並出現傳音性耳聾,這就是過敏性中耳炎。此病不化膿,故不會導致鼓膜穿孔和耳流膿。其致敏物與過敏性鼻炎一致,但過敏性鼻炎併發過敏性中耳炎並不常見。

  分泌性中耳炎:鼻變態反應經咽鼓管波及中耳腔;鼻粘膜水腫波及咽鼓管咽口,使咽口狹窄、阻塞,咽鼓管功能障礙,中耳負壓而滲液積存,出現耳悶、堵塞感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