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與圓讀後感_讀方與圓有感

  《方與圓》主要介紹了走向成功的金鑰匙、成功者的品質培養、氣質修養、人性、處世技巧、交際技巧、說話技巧等內容,目的就是幫助人們人生更快樂,事業更成功。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方與圓》的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方與圓讀後感,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方與圓讀後感篇一

  一個人怎樣才能做到圓滑而不事故?對待一件事時,是該正直不阿、毫不留情,還是應該不聞不問,裝作毫不知情?又或者是在其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

  看到這本書之前,我不得不承認,以前我所知道的“方”和“圓”僅僅只是表面意義上的、很膚淺的,而丁遠峙先生所告知我們的方和園是絕不僅僅只是指方和圓,它們還有更深刻、更發人深省、更有內涵的意義。我曾經聽過一句話,“外圓內方”即要方剛正直,外要圓潤通滑;即有鮮明的稜角又有處事的技巧。所有我們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有機會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然後創造新的未來路程,走向想要到達的理想之地。

  在小時候我們都知道,如果要去買一件東西,買過之後覺得“划得來”,那麼你就會會經常去買,而且還會告訴很高興的告訴你的朋友們,也介紹他們去買。

  因此,“划得來”是讓顧客滿意及使你的事業能永續經營的基本法則,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要讓顧客覺得物超所值。

  顧客覺得物超所值,正是現代企業和傳統企業在經營思想上的一個重要區別。傳統企業只是要想方設法地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現代企業卻是要竭盡所能地通過產品、通過服務來讓顧客覺得物超所值,追求合理的利潤,並最大限度地讓顧客滿意。所以如果你只是想要短暫的眼前利益,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欺騙消費者,愚弄消費者,但是就絕對喪失了繼續下去和第二次出售的機會。你可以保留自己獨特的銷售方式,但是卻不能過度的佔有消費者的利益,長遠的發展之道就是,企業的利益要和消費者的利益共同進步,要讓消費者覺得自己沒有損失,甚至還佔了一點點小小的便宜。

  另外,讀過《方與圓》一書後,我有些被震驚到了。書中講述了一個人如何從加強自身的品質修養開始,通過靈活的處世技巧逐漸接近目標之地。但是書中所講述的方法和捷徑卻讓我微微吃驚,甚至讓我覺得有些違揹我們一貫的思考模式和思維方式。從小到大,無論是爸爸媽媽,長輩們,還是老師或者同學們,他們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只有好好讀書,好好學習,努力上進,知識就是力量,一定要有一個好成績,那樣才會有一個光明而長遠的未來。於是,我們被這種想法淹沒,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好好讀書,努力向上,以後找一個好工作才是天經地義的。但是《方與圓》一書中所講述的卻是另一個事實:學習成績好之後,你可以成為醫生,律師,老師,白領,甚至是一名偉大的工程師,但是,那些學習成績不拔尖,但是卻很有想法和創造力的人卻可能成為他們的老闆。這樣一個巨大的落差會讓人震驚,甚至會慢慢的產生一種不甘和憤怒,憑什麼學習好的只能為別人打工,而不努力學習的卻可以成功?可能這就是丁遠峙先生所要告知我們的“方與圓”吧。

  丁遠峙先生告訴我們,優秀品質所必須具備的三要素是:自信,勇氣和熱忱,這三個要素是立身的根本。這三個要素看著很平常,很簡單,但是真正做得到的又有幾個呢?學會自信,學會勇氣,學會對感興趣的事保持熱忱。這些都是讓我們變得圓滑的重要方法。

  看我這本書之後,我有很多感慨,我知道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那麼美好,那麼的輕而易舉的。事事都不會想當然的和你想的一樣,當現實和想象不相符合時,那就是我們開始接受現實的時刻了,同時保持我們可貴的、獨一無二的“方”,也要學會去了解“園”的內涵和技巧。很高興能在那麼多的書籍中發現這本書,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現實的另一面和所要轉變的方向。

  不知不覺中,似乎我也受了這本書中的觀點影響,無論是在學習生活中,還是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應該“方”的時候“方”,應該“圓”的時候“圓”,這樣才會讓一個人在擁有威信的同時又不會失去人心。在方與圓之間找好自己的立足點吧。

  方與圓讀後感篇二

  這本書的書名取自一枚外圓內方的古錢,揭示了做人處世須“外圓內方”的道理。書中說,“方”乃是做人之根本,“圓”乃是立世大道。在人的品質培養、氣質修養、人性、處事技巧、交際技巧等方面,如果能夠恰當的把握“方”與“圓”,就能使人生更快樂,事業更成功。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古就有這樣的定論。

  “方”的確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樑,人的外在是內在的一種反映,內心沒有的東西,外表就無法顯露;內心有了,外在自然而然就表現出來。人的心靈傑出,行為才可能傑出;人的內心美好,氣質才會美好。人的氣質、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內在品質決定。正如軍隊,做參謀的,只需要有計謀,但起決定作用的司令官,卻要有威望、魄力、具備優秀的品質。對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決定人生成敗的卻是品質。

  圓,就是處世老練、圓通、善用技巧。圓是成功之道,是通向成功的有力保證。良好的處世技巧能讓人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餘。一個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麼?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善於為人處世,會有效說話,推銷自己。如幸福的家庭並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瀟灑,幸福的家庭正在於雙方彼此尊重體諒,關係融洽和諧。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專家戴爾﹒卡耐基曾這樣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專業技術,而百分之八十五卻要依靠人際交往、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

  通過閱讀,它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人性,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教會我如何為人處世。古訓說的好:做人要“外圓內方”,即內要方正,外要圓通;既有鮮明的稜角,又有處世的技巧。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從而走向成功。要想獲得成功就得具有自信、勇氣和熱忱。你不覺得正是如此嗎?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和困難,實際上正來源於你自信心的不足,一旦獲得了信心,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狀態,有助於激發你的潛能。信心會為你帶來活力,煥發光彩,使你談吐灑脫,大度,產生一種不知不覺中感染人的魅力;而喪失信心,會使你顯得委瑣,不能發揮水平。正像書中所言,刻意改變自己去掌握某種技巧,是永遠無法取得成功的,而優秀的品質才是人生成功的決定因素。

  一個人內在的修養、品性是最重要的,適當提高一些待人、處世、做事的技巧,不斷在工作、交往中學習、調整,而你也會因為這些改變受益匪淺的。我想提醒自己的是,每天對著鏡子的時候多一些微笑,那麼你看到是就是一個自信的,快樂的,充滿活力的,在走向成功的自己。

  方與圓讀後感篇三

  前不久,朋友推薦了一本據說是暢銷十年的人文圖書《方與圓》。本來我對時下流行的東西是不感興趣的,但這本書卻意外的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書名取自一枚外圓內方的古錢,揭示了做人處世須“外圓內方”的道理。書中說,“方”乃是做人之根本,“圓”乃是立世大道。在人的品質培養、氣質修養、人性、處事技巧、交際技巧等方面,如果能夠恰當的把握“方”與“圓”,就能使人生更快樂,事業更成功。書中特別強調了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具備的優秀品質:自信、勇氣、熱忱。這個結論讓我怦然心動:自信、勇氣,無疑是必要的,但對於熱忱,或許人們的重視不夠。而熱忱,恰恰對於我們這些機關工作人員來說尤其重要。

  新華字典中對於“忱”字解釋為:真實的心情、誠摯。熱忱就是對事物發自內心的充滿熱情和興趣,從而喜歡並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熱忱,是一種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經常聽人們抱怨說:活著真沒意思——工作庸庸碌碌,生活平平淡淡,沒幹勁,沒奔頭,每天無奈的重複著千篇一律的內容,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百無聊賴,乏味之極。現在我明白了,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消極思想,就是對工作、對生活缺乏熱忱。對於國家公務員來說,擁有了鐵飯碗,只要不犯大錯誤,這輩子的生活就算有了保障,用不著為生計發愁,更無需為未來擔憂。正是這種安於現狀的思想讓一些人不思進取,貪圖眼前利益,以享樂和安逸為榮,奉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處世哲學,形成了老百姓口中所不恥的“機關作風”,嚴重的損害了黨的形象和威信。作為一名稅務工作者,頭頂國徽,身披肩章,時刻鞭策我們要牢記為國聚財、執法為民的職責,永葆熱忱、積極的工作狀態,強化責任,淡化權力和利益,時刻檢查自己,做到與時俱進,用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用出色的工作業績來實現人生的價值。

  熱忱,更是一種寬容、陽光的道德標準。人,從本質上都是有進取心和榮譽感的,都希望能夠有所作為,改善自身生活質量的同時,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公允的評價。但有些時候往往事與願違:你努力工作,卻沒有得到提升和獎勵;你幫助別人,卻因此惹上了麻煩;你一片好心,到頭來卻沒有好報……所有這些殘酷的現實,無形的傷害了你的尊嚴,也極大的打擊了你的善良,考驗著你的人生觀。以德報怨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崇高的道德,但做起來卻是不容易的,那是何等寬闊的胸襟啊!熱忱,就來源於這樣坦蕩的胸懷,因為對生活充滿熱忱的人,對未來、對社會、對別人、對自己都充滿希望——他相信,未來是充滿陽光的,社會的主流也是正義的,別人的心也是會感動的,他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正如一則寓言所揭示的道理那樣:假如你對著一座大山喊:我愛你——大山那邊一定迴音“我愛你——”;相反,你如果喊的是“我恨你——”聽到的迴音一定是“我恨你——”因此,別人對你的認識,正是由你自己所決定的。充滿熱忱的善待別人,你一定會收穫更多的熱忱,擁有更多的溫暖和友誼。

  熱忱,更能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取得事業的成功。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遭遇過失敗或者挫折,或者考試落榜、或者求職碰壁,或者生意虧本,或者失戀,或者被騙……當你面臨人生的低谷時,更需要一種熱忱的鼓舞。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失敗了不可怕,做錯了也沒關係,跌倒了再爬起來,重要的是不能因此一蹶不振,失去信心,失去希望,失去熱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永遠保持一顆熱忱的心,能最大限度的淡化困難,發掘自身優勢,總結失敗教訓,培養智慧的頭腦,一定能揚長避短,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熱忱的態度,教我們積極、達觀的看待事物,將任何經歷都當作寶貴的人生歷練,從中提煉出有意義有價值的觀念和方法,都是於己有益的莫大收穫,這是熱忱對於我們最大的幫助。

  我們常常把“愛崗敬業”的口號掛在嘴邊,其實,愛崗源於對工作的熱忱,有了熱忱才能夠發自內心的“敬業”。剛剛結束的省局“十面旗幟巡迴報告團”的報告,雖然每個人的事蹟不同,但都可以歸結為“愛崗敬業”。我想說,能夠支撐他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心靈鑰匙,就是對稅收事業充滿熱忱。在他們的心中,工作是最大的樂趣,最值得欣慰的幸福,工作可以讓他們忘記所有的痛苦和不愉快,工作也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生命的光彩,提升人生的質量,豐富人生的內涵。有了熱忱,李明校同志才會主動拿起錘子一戶一戶的為納稅人掛稅務登記證;有了熱忱,孫訊同志才會抱病冒雪深入一線採訪新聞,蒐集資訊資料;有了熱忱,大連金州開發區地稅人才會開創全心全意為納稅人服務的新舉措;有了熱忱,才有了我局養路費徵稽所李娜同志的忍辱負重、無私奉獻的動人事蹟……愛崗敬業,這個詞很通俗,誰都明白,愛崗敬業的標準似乎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需要對工作、對事業投入如火的熱忱,用心的熱愛,愛崗敬業才能成為最自然的感情流露和勞動付出,才能成為愛崗敬業的典範。

  我們渴望熱忱,讓我們真實的生命與地稅事業相融,煥發出永恆的青春光彩。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方與圓讀後感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