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後感的好方法
寫好讀後感是小學生作文基礎訓練的內容之一。經常寫讀後感,可以提高閱讀和作文的能力。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一、起好題目激興趣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一個好題目,能使讀者產生讀的興趣。讀後感題目多種多樣,既可以直接題目,如:《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感,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也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或自己的感受擬一個醒目、新穎的正題,下面再寫上副標題,正題用一句話,或幾個詞概括所要寫的主要內容,副題寫所讀文章的題目,如正題目:《父愛情深似海》,副題目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無論哪種題目都行。
二、賞析原文抓中心
寫好讀後感,首先要重視讀。讀是感的基礎,只有仔細地閱讀,認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讀出了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才能有感而發寫好讀後感,使“感”有堅實的基礎。所以我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文章細讀深思,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晏子使楚》為例,一是初讀感知,理清層次,把握文章的來龍去脈,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總體印象。初讀《晏子使楚》我們知道文章講述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現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二是細讀深思,抓重點,引導學生評詞析句,細讀深思,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細細品讀文章,可先讓學生找出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晏子的聰明機智。三是研讀體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讀文章,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只有引導學生通過這樣認真地“讀”,才能領會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才具備了寫“感”的條件。
三、緊扣原文抓重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後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後感,必須選好“感點”。什麼叫“感點”呢?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空產生的。一篇文章,給學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或者說學生從中得到的體會不止一個。面對眾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眾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為自己寫讀後感的切入點,不可面面俱到。例如《晏子使楚》這篇文章,從晏子語言的機智靈敏或愛國情懷做為感點,,也就是反覆讀這個故事後感受最深的一點作為切入點。
四、聯絡實際談感受
讀了一篇文章,產生了對現實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問題的思考,於是激發了“感”。首先,是聯絡個人實際。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後感蒼白無力,有情感的讀後感才能感染人。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蹟觀點,聯絡實際生活中的人物言行,這樣的讀後感才是有價值的讀後感,這樣的讀後感才是真實感想。如讀了《晏子使楚》後,聯絡實際或社會現象,暢談耳聞目睹的人或事,來抒發感受。
讀後感的格式與寫法
一、 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絡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絡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絡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絡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絡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絡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