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後感的方法有哪些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寫讀後感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寫讀後感的方法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後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 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絡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
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覆想,反覆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第四,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
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後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藉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絡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後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絡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後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
寫讀後感的範文篇1:讀《匆匆》有感
輕輕地開啟書本,低聲誦起了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多麼優美,多麼富於哲理的話語,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讀著……
朱自清真不愧為二十世紀著名的散文家,他寫這篇《匆匆》時,才二十三歲,可他已是清華大學赫赫有名的才子了,正值風華正茂。可是他仍然覺得自己在白白地浪費時間,沒有為國家、為社會作出什麼貢獻,深感惋惜。他筆下的《匆匆》就是他心靈的真實流露。
是啊,時間在默默地,沒有聲響的從我們身邊溜走了,我們到底又幹了些什麼呢?又有什麼收穫呢?當我們回首這一切時,也不免感概萬分。與朱自清相比,真是感到慚愧。我們不也是在白白地浪費時間嗎?課堂上,當你與同學講小話時,時間便從你那雙伶俐地小嘴邊溜走;當你上課開小差時,時間便從你發愣的眼前閃過;當你和朋友們瘋狂地踢著球,而忘記做作業的時候,時間便從你奔跑著的腳邊左躲右閃地閃過了;當你坐在電腦旁津津有味地玩著遊戲的時候,時間便從你那晃動的滑鼠下流逝……
歲月不饒人,再有本事的人也無法把時間留住,所以,要想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更精彩,那我們只能從現在起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學習,撐握過硬的本領,將來為國家,為社會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也許只有這樣,當我們老了的時候,才不會後悔自己是在這世上白白走了一遭。
寫讀後感的範文篇2:《福爾摩斯探案集》讀後感
歇洛克·福爾摩斯是一位具有敏銳雙眼和智慧大腦的偵探。他的同伴華生是一名十分幽默的醫生。作者以華生的口吻敘述福爾摩斯探案的過程,將大偵探的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在一層層緊張的推理以及案情一步步深入中,我們欣賞了福爾摩斯先生大膽高超的破案手段,與華生先生內心富有戲劇變化的情緒和蘇格蘭場警察傻乎乎的形象產生了鮮明對比,讓故事變得豐富多彩。
福爾摩斯是一位專心致志的人,當華生髮現並追問福爾摩斯為什麼不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說”時。他說,“這與我何干?”這句話出乎大家的預料。原來他認為大腦是一個有限量的房間,要把東西有選擇性地按條理裝進去。即使自己知道了對自己沒有用的東西,也要儘量把它忘掉。福爾摩斯解決問題的手段總是與眾不同,一次,福爾摩斯知道凶手時,沒有按常規方法讓警察全城搜捕逃犯,而是神祕地拿著箱子和手銬裝著要出去的樣子,讓車伕幫他提箱子,只聽“咔嚓”一聲。凶手被抓住了,他就是那個車伕。
《福爾摩斯探案集》不僅是一部推理小說,也是一部人文小說。每篇案件的背後都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反映了人們對財富不擇手段的追求,不平等的社會等。作者卻不在這方面細說,而讓我們自己思考。現在的偵探小說各種各樣,可不少都是低階的打打殺殺或用高科技迅速破案,類似《福爾摩斯探案集》這樣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的書寥寥無幾了。
寫讀後感的範文篇3:不屈的信念——讀《紅巖》有感
人若有不屈的信念,她的目標不管有多大,也會有一天實現。在我前不久看的一本書——《紅巖》,這裡就有這種精神。
《紅巖》講的是在40年代,在重慶歌樂山下,一些地下工作者對鬼子的抵抗。在這裡培養出了一批批英雄;有捨己為人的許雲峰,有臨危不俱,擁有不屈的信念的江姐。我最敬佩的是江姐雖然她是一個女子,可她卻沒有女子的柔弱,而是有男子一般的堅毅。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江姐在大街上看見自己的丈夫的屍首掛在大街上,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晴天霹靂,而江姐卻不像一般婦女一樣,變得不堪一擊,而是把悲憤化為力量。
當江姐被捕時,在敵人毒刑拷打下她也守住共產黨的祕密,她還說,毒刑拷打是小事,竹籤子是竹做的,共產黨的心是鐵做的。這句話是需要多少勇氣才能說出,這都是因為江姐擁有不屈的信念。
而我呢,自己的每一次的捫心自問就會讓我羞愧,從而多了一份信念。記得有一次我有一題數學題不會做。那一天我坐在房間裡,苦苦呆望著天空,手裡握著一支筆,桌子上攤著一本數學作業,我的筆始終沒有落下,我心想;天啊,怎麼會有這麼難的題啊。算了算了,還是別做了。我便放下筆,想站起來,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在《紅巖》這本書上,我自言自語道;江姐受盡磨難,可她還能堅持,就是因為她擁有不屈的信念,我要向她學習。我再次坐下,開始解題,此時的我知道只要擁有不屈的信念,再難的題也會迎刃而解。
江姐的精神——不屈的信念,我永遠不會忘記,我會時刻向她學習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