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素質教育工作

  素質教育是教學活動裡的重要內容,要怎樣做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做好素質教育工作的方法,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素質教育是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它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本質。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在課堂教學改革,而課堂教學改革的靈魂是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從而達到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目的。如果課堂教學仍是採用那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就無從談起。因此只有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合作,才能解決好培養什麼人和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

  一、立足實際

  1.堅持從實際出發。要在遵循課堂教學改革確定的目標、基本原則、操作規範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現狀、班級現狀、學科特點、教學內容的現實情況來設計和打造有效課堂。既要防止背離課改操作規範,走回頭路的現象,也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更要反對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走過場的不良風氣,還要防止對問題視而不見,得過且過消極應付的不負責任的態度。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工作,需要克服主客觀方面的許多困難,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加強對客觀實際的把握,同時要知難而進,走出一條符合本校實際的課改之路。

  2.堅持循序漸進。課程改革追求的目標是構建高效課堂,實質是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重新整合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重新構建課程的模式。由於長期形成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學方法的轉變,會使教師和學生有許多的不習慣和不適應。要把一種已為師生習慣而熟練的教學方法改變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需要有目標,有決心、有信心、有耐心。要循序漸進,不斷髮展,熟能生巧,厚積薄發。

  3.加強教學研究和指導。要引導教師重視學生學科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切實糾正盲目增加內容和難度的傾向。要鼓勵教師積極探索和實驗,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和特色,及時推廣典型經驗和優秀成果。要深化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積極推進現代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科學應用,提高學生在資訊科技環境中的學習能力。

  4.增強課程執行力。教師的課程執行力是指教師落實課程標準的能力。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執行力是左右課程改革成敗的重要力量,也是區分教育質量平庸還是卓越的明顯標記。課程執行力最重要的主體是校長,俗話說,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的課程執行力極大影響課程改革的效果,因此,課程改革能否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校長對課程改革的理解、認同以及執行能力。校長要一手抓課程策略,一手抓課程執行,以此促進課程改革發展。

  二、示範引領

  1.學習反思,達成共識。認識是行為的前提,教學觀念轉變是教學方式轉變的根本。為此,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活動引導廣大教師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反思自身的教學與課改要求以及與學生髮展需求之間的距離,分析查擺學科教學中存在的低效現象及原因。做好反思記錄,擬定課改計劃,大膽嘗試實踐。

  2.示範引領,搭建平臺。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有效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因此我們必須拓寬提高教學質量的空間,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著力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工作中要注意兩點:一要注重先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引領和借鑑。以“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通過對先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學習借鑑和引領,讓大家開闊眼界,認真研討,並結合本地實踐,逐漸探索出便於操作又更為有效的教學模式。二要注重發揮教研員、學科專家的示範、引領作用。著力打造出一大批學科骨幹教師,充分發揮其帶頭作用,搭建更多的平臺,示範帶動更多的教師潛心教學研究,致力於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優化。教研部門派教研員走進學校、走入課堂,俯下身子參與學科教研和課堂教學指導,與學科教師共同思考交流,破解困惑。

  3.轉變角色,瞭解學生。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誘發者、組織者、引導者、總結和評定者。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為學生的主動發展,為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提供了現實的可能。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況、個性特徵,要關注學生的過去和現在,還要關注學生可能有的潛能,還要預見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和學生的“挑戰”。總之,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便於因材施教。要理清教材的知識結構思路、教師導學的思路和學生主動學習的認知思路,注重教法和學法的統一,使課堂教學“活”起來。

  4.課題帶動、理論支撐。要開展對課堂教學有效性實施課題的立項研究。切實把握理論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的真諦,堅持從課堂教學中來到課堂教學中去,認真反思課堂教學低效的表現及產生的原因,總結課堂教學有效性乃至高效的經驗,並昇華為課堂教學的智慧。

  三、深化改革

  1.實施質量監控,加強常規管理。要建立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構建學校、教研組、教師三級監控網路。嚴格落實教學常規制度,充分發揮校領導的作用,日巡視,周小結,月彙總,結果記入對班級與教師的量化考核中,並作為教師年終評比的重要依據。

  2.立足校本教研,促進課程改革。學校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立足校本培訓,通過“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反思提高”的培訓模式,實行名師示範,師徒結對,一對一引領促提高。依託教研組集體智慧,抓實集體教研、集體備課促提高。大力開展各項學習培訓活動,鋪路搭臺促提高。

  3.優化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要始終把課堂作為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結合實際,深入持久地開展各個層次的課堂教學研討。建立健全各項教學、教研製度,校長經常深入教學一線具體指導工作,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參加教研活動。通過組織教學能手引領示範課、新課程研討課、青年教師優質課、組內迴圈課、家長開放課等多種課堂實踐達標活動,人人蔘與,積極探索和構建新課程環境下教與學的模式及新型師生關係。

  4.增強主導意識,發揮主體作用。首先是淡化教師主宰課堂的狀況,主導作用不是“主宰”作用,要加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力度。教師用來講授新知的時間,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步減少,一般來說不超過一節課的三分之一***因年級不同、課型不同適當調整***。第二是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地、主動地學習。第三是在課堂有效開展互動活動,使學生互學、互查、互幫、互評,為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5.規範辦學行為,減輕課業負擔。一是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組織形式多樣的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天集體體育鍛煉不少於 1 小時,認真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建康標準》,按照標準測試學生身體素質狀況,把健康還給學生。二是減少課外作業量,對學生作業的佈置批改情況及時進 行總結監督,真正把時間還給學生。三是嚴格有關教學用書的購買,不超額訂書,在節假日、雙休日不進行各種有關課程的安排。

  四、建立機制

  1.精細化管理要以有利於調動教師積極性為出發點,以有利於公平評價為尺度,以有利於打造團隊精神為目標,以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為目的,細化教育教學全過程,注重對各個環節實施過程管理。

  2.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要積極推進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體系和管理機制,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化實施,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

  3.要對管理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監督與檢查,把對管理的評價權交給被管理物件,只有被管理者監督管理,管理才能落得實。

  4.充分利用分配這個槓桿,構建激勵機制,解決出工不出力、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把過程與結果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結果看過程的實效性,激勵教師立足課堂出質量,立足校本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