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春酒有感

  春酒,選自《琦君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本文的特色是通過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生動展示出家鄉的民俗風情和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深深眷戀。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最近,看了《春酒》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故鄉的美好,而《春酒》裡的故鄉更是讓我向往。

  《春酒》當作如此讀,我們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那逝去的一切是那麼清晰而美好地在記憶深處招搖,撩惹起我們多少或感傷或甜美的心緒呀。

  優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構思的結果,琦君散文構思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設,卻又不露痕跡。具體到《春酒》一文,琦君就把許多有關的片斷彙集於“思鄉”這個焦點上:農曆新年裡的種種風俗與禁忌,“我”一馬當先地作為母親的代表前往家家戶戶喝春酒,鄉親之間互相“起會”置辦“會酒”的融洽,“我”在多年之後按母親的辦法“如法炮製”的“八寶酒”……這一切都圍繞著“家鄉的味道”展開。文末那句從心底發出的深深的感嘆足以讓所有的遊子動心動容:“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裡去找真正的家醅呢?”這些內容使這篇散文凝練、濃烈,並以它思想的光輝而使讀者受到啟迪。琦君的多數散文,都以類似的清新文字和素淡筆調,將一個個短小的故事、一件件普通的事物,舒徐自如地寫出來,讓讀者得到豐富的感受。

  琦君寫人的散文,都小說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個個生動形象,形神畢肖。本文對母親的描寫尤其出色。事實上,琦君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幾乎都是寫她母親,可以說母親是琦君最重要的創作泉源。琦君筆下的母親是一位相當典型的賢妻良母,充滿了“母心、佛心”,這位母親,沒有文化、儉樸勤勞、靈性很強,她善良大度、充滿美德、性格堅強。母親的諄諄教誨、關愛呵護、勞心勞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寫作的題材。有時,簡單的幾筆,人物就立起來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嚐嚐。‘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裡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在這裡,母親的慈愛溫柔,孩子的活潑調皮,真是歷歷如在目前。琦君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飾,文筆如行雲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雋永。她駕馭文字得心應手,善於營造雋永溫馨的氛圍。琦君的文字是經過千錘百煉之後成就出的精粹與平和,她寫人物、抒情懷,就有了鮮明的寬厚從容和溫柔蘊藉。

  琦君認為:好的文章必須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而要做到這一步,必須做到:1.平易;2.淨化;3.蘊藉;4.真摯。我們在《春酒》一文中即可以看到這些特徵。琦君善於使用抒情與敘事並用的方式,在娓娓敘事的過程中讓自己的感情自然流淌;琦君描繪人物鮮明細膩,親友、長工、母親都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尤其是母親的寬容、善良、勤儉,在琦君溫婉流暢款款細敘的筆下,得到了極為傳神的刻畫。

  看完《春酒》,我感受到了作者對自己童年和故鄉的懷念,也感受到作者的精彩文筆。

  篇二

  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忙著一些該忙的,也幹著一些似乎沒用的,總之就是很忙,忙到自己感覺睡一個晚上都不能恢復的狀態。今天早上我剛剛在做夢總算要睡覺了,結果我聽見樂樂撞我們房門的聲音,我知道我又要起床了。關於樂樂的撞門事件下次撰文表述。

  最近忙碌的事情之中,比較有價值的是由於一位教師的公開課,令我連續聽了數節的《春酒》。每節課都由於學生的變換引發出新的課題,帶來新的思考。對我個人而言重讀琦君的《春酒》令我感觸頗深的是那份時光不再的深深的無奈……

  琦君作為那個時代的一份子,隨著歷史的車輪,進入寶島臺灣與大陸相隔千山萬水幾十年。隔海相望不得相見,對家鄉、親情、鄉情的思念湧入筆端流淌在心間。琦君懷念著母親利索親切的笑容,懷念著鄉親和睦溫馨的場景,更加懷念的是自己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歷史的原因固然是使琦君久久不能回到家鄉,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再回到家鄉的琦君還能找到那份鄉情喝到那杯“春酒”麼?回答是否定的。母親不在了,鄉親老去了,自己也已經不再是童年的小女孩了。物似人非的感覺或許會給人帶來更多的傷悲,而文字中的那份思念還是可以給人一個美好的想象的空間。時光荏苒,當年的那個小女孩也已經在90歲高齡的時候作古。而當年用葡萄酒做八寶酒的記憶是否也成為兒子心目在那永恆的愁緒呢?

  清明時節,老爸回老家去小住一段時日。家中還有三個弟弟陪同,堂弟堂妹跑前跑後然而爸爸還是感覺到了那份陌生與孤獨。爺爺去世的近十年來老爸一直沒有回老家,他還沒有感覺到老家沒有了父親的不同,還一直以為故鄉還是那個故鄉。回到老家他發現很多同齡的老人已經逝去,很多年輕人已經外出打工,留在家裡的中年人與他有著很多隔閡,甚至叔叔們的很多生活習慣他也不能夠適應。所以他在完成祭祖之後很快回來了,沒有聽從叔叔們的挽留。回來還不停的向我訴說老家的很多不適。其實我很想說,用三個叔叔能陪他已經很幸福的了,如果老家只是一個村莊或幾個祖墳我們回家的那份心情又該是怎樣的心酸與悲涼……

  我離開我生長的故鄉也有二十多年了,在沒有親人的情況下我找機會回去了兩次。固執地回到生活了二十年的老屋去尋找兒時的記憶,老屋還在,故人也還有繼續生活在昔日的木屋裡,但我心中的那份童年記憶已經不復存在了,流淌在我心中的永遠是那份不可磨滅的童真與快樂……

  過去的永遠留在了我們心底,我們今天的美好有一天也會成為我們思念的過去。活在當下,珍惜今天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明天的明天我們內心還是會擁有一份溫暖的回憶滋潤著我們乾涸的心靈。

  篇三

  第二次聽肖老師上課了,肖老師的課堂總是情意濃濃,回味無窮。

  《春酒》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生動展示出家鄉的民俗風情和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深深眷戀。琦君表達的“思鄉懷舊”之情,不同於其他文人的“鄉愁”,她素淡、寧靜,蘊藉、溫潤,以一種洗盡鉛華的筆調絮絮地訴說著對童年、家園的深情。肖老師帶領在場的每一個人體會生動展示民俗風情與思鄉之情的寫法,引領我們感受民風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在課堂上,肖老師氤氳出溫暖、甜蜜、眷戀的情緒氛圍。

  聆聽“正道”語文,靜下心來讀語文,讀“春酒”二字。“標題怎麼讀”?這是我的課堂從來沒有過的思考。讀出綿長的思鄉之情;讀出自豪;用平淡之語讀出對家鄉強烈的愛;思念中讀出悲傷;讀出回味與享受;快樂地讀;遺憾地讀;惆悵地讀;陶醉地讀……在學生“多情”的答案裡感受到“標題也是作者情感的凝聚”。學生繪聲繪色地展示著情感,流露著眷戀,走進課文,走近作者,聽眾也陶醉了。

  語言是有情感的,支撐情緒的語句是文章精髓,“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裡還捧一大包回家。”“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於指頭伸在杯子裡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裡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裡,酒卻傘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這就幾句快樂融融。一句話轉向悲情,“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外表不動聲色,內心波瀾起伏,母親已逝,再也做不出那樣的春酒。整堂課都在陶醉,情感目標體現得淋漓盡致,“此時無聲勝有聲”,語文的魅力就在於此。

  憶春酒,悵春酒,找春酒,在滄桑與悲愁中彰顯不滅的希望,是無盡的守望與等待,是永恆的思念與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