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耳鳴的中醫治療方法

  神經性耳鳴主要是由耳神經受損和耳神經群***耳脈***。那麼,對於神經性耳鳴能否通過中醫治療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神經性耳鳴的病因:

  耳部的疾病、血管性疾病***25%***:

  主要是耳部的疾病,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聹栓塞、外耳異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內耳的美尼爾氏綜合症、聽神經瘤,都能引起耳鳴。血管性疾病也會發生耳鳴,如頸靜脈球體瘤、耳內小血管擴張,血管畸形、血管瘤等,來自靜脈的耳鳴多為嘈雜聲,來自動脈的耳鳴與脈搏的搏動相一致。

  全身性疾病、藥物***30%***:

  其它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耳鳴:植物神經紊亂、腦供血缺乏、中風前期、高血壓、低血壓、貧血、糖尿病、營養不良,另外,過量使用了對耳有毒性作用的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或卡那黴素等,也可出現耳鳴和聽力下降,且耳鳴比聽力下降出現得早。

  其他***35%***:

  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情緒過於緊張也可導致耳鳴的發生。噪聲:暴震聲和長時間的噪聲接觸,均能導致聽力下降和耳鳴產生。工作在高強度噪聲環境中的人要注意噪聲防護,如減少噪聲源或佩戴防護耳罩、耳塞等。此外,要注意不要長時間、大音量在有噪聲的環境中使用隨身聽耳機。不良習慣: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耳鳴症狀加重;吸菸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內耳毛細胞又是一種對氧極其敏感的細胞,所以缺氧會對毛細胞造成損害,因此要注意改變不良習慣。

  內耳是產生聲音的“工廠”,這裡的工作是將聲波的機械效能量轉化為電子能量,這樣,聲音才能隨著聽覺神經讓腦部接受,當這種能量轉化的過程出問題,就會製造“副產品”,這些副產品在嘈雜的工作環境中並沒有被接收,也就是聽不到,不過,在寂靜的地方,耳朵內就會聽到音訊很高的聲音。

  耳朵轉化聲音能量的功能因年齡而退化,或因噪音使耳朵受傷害而功能減退,“副產品”就會被吸納得更多,變得更響亮,甚至在吵鬧的街道上都能聽到。造成耳鳴的原因,最常見的有3種:

  ***1***外耳或中耳的聽覺失靈,不能吸收四周圍的聲音,內耳所產生的“副產品”就會變得清晰;

  ***2***內耳受傷,失去了轉化聲音能量的功能,“副產品”的聲量就會變得較強,即使在很嘈雜的環境中都能聽到;

  ***3***來自中耳及內耳之外的鳴聲:一些腎病患者,耳朵聽覺器官附近頭部或頸部的血管,血液的質量因腎病的影響而較差,使到血液供應和流通不太順暢,就會產生一些聲音,吸菸者血管變窄,使血液流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也會造成同樣的後果。年老者也會因身體衰竭血液質量較差而出現這樣的問題。因為靠近耳朵,這些因血液不通暢而產生的聲音,對耳朵來說會被聽得一清二楚,成了耳鳴。

  神經性耳鳴中醫治療方法:

  鍼灸治療:

  針刺:

  常規取聽宮、翳風、中渚、頰溪等穴為主,肝膽火旺者配太沖、丘虛;外感風邪配外關、合谷;腎氣虧虛配太溪、關元;痰熱鬱結配豐隆、勞宮。

  灸法:

  鍼灸治療將石菖蒲、鬱金、半夏、冰片合生薑汁製成直徑4cm,厚0。5cm的藥餅,分別放於聽宮、聽會、完骨、天柱,其上放置艾炷,每穴各灸6壯。

  穴位注射:

  一般取聽宮、聽會、翳風、完骨、腎俞等,用維生素B1、維生素B12、丹蔘注射液、黃芪注射液、鹽酸普魯卡因等行穴位注射,每次兩側各選一穴, 耳周穴可交替使用,隔日一次。穴位注射能長時間保持針感,同時發揮藥液營養和刺激作用,能很好的調整經絡的氣血執行、營養神經、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

  推拿按摩:

  一般取耳、內耳、神門、腎、屏間、枕等,中等刺激,覆帖、埋線能持續刺激穴位,療效穩定,不易引起耳軟骨膜炎,操作簡單易行,樂為患者接受。

  還有頭針、電針、針藥結合等方法。

  神經性耳鳴的預防方法:

  一:塞耳沐浴,防汙入耳。

  塞耳沐浴保持外耳道的清潔衛生,是防止耳病的重要一環。若汙濁的水入耳,常可導致耳道疼痛,紅赤腫脹,甚至鼓膜穿孔流膿。因此,沐浴、游泳、洗頭時,應用乾淨的棉花阻塞外耳道口,以防止水入耳。在江河池塘游泳時,若汙水入耳,應立刻用乾淨棉花清潔耳道。

  二:講究衛生,戒除挖耳。

  耳道孔小洞深,鼓膜很薄,若在人多熱鬧的環境中用堅硬物,如鐵、木、骨等挖耳,常易因碰撞而致耳道外傷,甚至鼓膜外傷,使耳道疼痛、流血、腫脹、或聽力減退等,因此需戒除挖耳習慣。

  三:教育小孩,防止異物入耳。

  教育小孩勿將玩具、豆類、食品、紙屑及昆蟲放入耳道,以免引起耳道異物。若耳道疼痛,聽力障礙,甚至流水流膿者,須及時檢查,取出異物。

  四:娛樂有節,音量適度。

  鼓膜很薄,若音量過大,易受損傷。因此,隨身聽、MP3、電視機、錄音機、音響音量要適度,音調不宜過高或過低。若聲音傳入耳內,有不適感,甚至耳心疼痛感,或者影響面對面交談及心煩者,示音量過大,應迴避,或減小音量。若長期在噪聲環境中作業應戴防噪耳塞,並定期檢查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