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在膝關節痛病初時,患者偶爾感覺膝痛,時發時止。那麼,膝關節痛的治療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膝關節疼痛的治療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膝關節疼痛的治療方法一:

  推拿法:

  1 點揉痛點

  用手指按壓,找到膝關節周圍的壓痛點,用拇食指腹在壓痛點處進行點揉,壓痛點多位於膝關節內外側、髕骨上下及膝後膕窩處。膝後膕窩處可以用食中指點揉。按揉每個痛點時注意力度,先由輕至重點揉20次,再由重至輕點揉20次。

  此手法可以促進痛點炎症吸收,鬆解粘連,特別適用於各種慢性膝關節疾病。

  2 點揉穴位

  點揉膝關節周圍的一些特定穴,每個穴點揉1分鐘,以酸脹為佳。關節水腫時,點揉穴位療效較好。

  ***1***、 血海穴、樑丘穴

  位置:下肢繃緊,膝關節上側肌肉最高處,內為血海、外為樑丘。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有效增加股四頭肌的血液供應,配合股四頭肌鍛鍊可以防止肌肉萎縮,尤其對改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抬腿無力、屈伸困難,效果顯著。

  ***2***、犢鼻穴、膝眼穴、委中穴

  位置: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處為犢鼻穴,內側凹陷處為膝眼穴。委中穴位於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作用:刺激此三穴可增加關節內血液供應和潤滑液的分泌,防止因摩擦造成的疼痛。

  ***3***、 陰陵泉穴、陽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穴位於小腿的內側,膝下高骨後側凹陷處。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高骨稍前凹陷處。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疏通下肢經絡,改善小腿無力、疼痛等異常感覺。

  ***4***、 三陰交穴、足三裡穴

  位置:三陰交穴位於內踝高點上四橫指處。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處。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令下肢有力。具有補益肝脾腎,健步強身的作用。

  3 掌揉髕骨

  以掌心扣按髕骨,在保持足夠壓力的情況下,使髕骨產生向內向上的輕微運動,在此基礎上,帶動髕骨做環轉運動2——3分鐘。按壓時,以髕骨下產生酸脹溫熱為宜。此手法適用於膝關節骨質增生、髕骨軟化症、膝關節水腫及伸膝裝置外傷性粘連、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等。

  4 拿捏股四頭肌

  以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拿捏股四頭肌***即膝蓋上豐厚的肌肉***約1——2分鐘,以微微酸脹為度。此手法可有效增加股四頭肌內的血液供應。特別是對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股四頭肌內側頭萎縮,膝關節不能伸直者。

  5 彈撥膝關節內外側肌腱

  用雙手除拇指外其餘四指觸控膝關節後窩內的兩側,可以摸到兩側有兩根“大筋”,此即是大小腿主要肌腱穿行處。膝關節病患者多由於膝關節不能充分伸直而引起這些肌腱“攣縮”,久之腿就會無法伸直。用雙手四指經常彈撥此兩處“大筋”,可以起到舒筋通絡的作用,鬆解攣縮,恢復肌腱原來的長度。這樣,漸漸地膝關節就能伸直了。

  6 拿揉小腿肚

  用手掌輕揉地拿揉小腿肚。每側各1分鐘,以小腿肚微微發熱為佳。此手法的作用是鬆解患者小腿肚痙攣的肌肉,增加小腿後側肌群的血液供應。

  7 擦膝蓋

  可在膝蓋周圍塗擦少量紅花油或扶他林,然後用一隻手快速在膝蓋周圍的面板上來回擦動,以關節周圍產生熱感為佳。能夠有效增加血供,改善因血供不良而出現的麻木、僵硬感。

  8 轉膝提腿

  站立,雙下肢併攏,膝關節微屈,身向前傾,兩手掌分別按在兩膝上,膝部左右旋轉40次;然後坐下,讓兩下肢懸空,提起左腿,如踢球狀30次,左右輪換。此方法主要是活動關節內部各組織,促進關節內潤滑液的分泌和滋潤。

  膝關節疼痛的治療方法二:

  鍼灸法:

  1 小骨空貼壓法

  取4x4cm膠布,中置一粒磁珠或王不留行子備用。在患側小骨空穴***位於小指背側第一指關節之中央***附近用火柴棒或特製的按壓棒按壓,找到壓痛點後,將磁珠或王不留行子貼在上面,然後用手按壓,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時間約1—2分鐘。按壓時囑患者活動患膝。本法對膝關節疼痛、畏寒效果最為明顯。

  2 交經巨刺法

  根據患膝疼痛位置的不同,取對側肘部之曲池、尺澤、天井、小海等穴。得氣後,施以提插捻轉瀉法,至患處疼痛減輕或消失為止,並留針30分鐘。

  3 針刺內關法

  取患側內關穴,進針得氣後,持續緩緩捻鍼,同時囑患者活動患膝或以手按壓患處,疼痛減輕或消失後,留針20分鐘。

  4 膏盲穴刺絡拔罐法

  取背部患側膏肓穴,以拇指在其附近按壓,找到壓痛點後,以三稜針點刺數下或以面板針叩刺出血後,加拔火罐,留罐10分鐘。拔出瘀血後,往往數年之疾,立見輕快。

  5 區域性刺絡拔罐法

  在膝關節疼痛部位尋找青色之靜脈,以三稜針點刺後,則出血如豆,然後加拔火罐。為了預防火罐漏氣,可在罐口塗上超聲耦合劑。留罐10分鐘。若無靜脈,則可在壓痛點上以面板針叩刺後再拔火罐。本法對久痛不愈及扭傷所致者,療效顯著。

  6 委中刺血法

  患者取俯臥位,在患膝下塾上塑料紙、草紙或藥棉。如見委中附近有怒張之絡脈,則以三稜針點刺,任其血液流出,始為深紫色,漸變為淡紅,後自停止。以75%酒精棉球揩去汙血。

  7 腹部敏感點針刺法

  膝痛患者在腹直肌第4節處可有明顯的敏感點,且多以患側為明顯。患者取仰臥位,以拇指在其腹部找到敏感點後,以1.5寸針緩緩刺入,得氣後留針30分鐘。

  膝關節疼痛的調護知識:

  1.膝關節損傷恢復期和膝關節慢性病,比較適合運用自我按摩保健療法。注意每次操作適可而止,不可急於求成,應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以保持關節平衡。

  2.膝關節在半蹲位是最容易受損傷的。半蹲位時切不可左右旋轉上半身以免傷及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一旦關節韌帶發生損傷,一定注意休息。否則今後容易因膝關節穩定裝置受損而造成關節不穩,最終發展成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3.膝關節裡最易磨損的部位是髕骨,因為髕骨是下肢曲伸動力中的“加力”裝置,也可以說是伸直膝關節時的一個“支點”。鍛鍊膝關節的關鍵是要在膝關節儘可能承受小一些壓力的狀態下進行周圍肌肉和骨質的鍛鍊。其中,直腿抬高運動就是一個很簡單易行的鍛鍊方法。方法如下:平躺在床上,把腿伸起,讓大腿上的肌肉收緊、繃直,與床成45度夾角,每次都維持1秒,讓伸直的腿停留在半空中,再慢慢地放下。如此重複50個,50個為一組。此種運動方式也可以站著練習。初次做的時候,次日大腿肌肉會有一些痠痛感,但是持續練習一週以後,痠痛感就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膝關節的抗負荷能力逐漸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