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偏見的原因怎麼消除偏見

  偏見是指根據一定表象或虛假的資訊相互做出判斷,從而出現判斷失誤或判斷本身與判斷物件的真實情況不相符合現像。產生偏見的原因是什麼呢?偏見帶來的影響有哪些呢?怎麼消除偏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產生偏見的原因,僅供參考。

  產生偏見的原因

  一、來源的方面:是獲取資訊方面的問題。主要有獲取資訊不全面、獲的資訊中的偏見影響自己。比如我們身邊的某些“地域黑”——當談論到河南人時,就想到“偷井蓋”,談到安徽就想到上世紀在外乞討的安徽人等,這些都是一些對事實一知半解的,片面的看法,因為他們都沒有全面的瞭解過,更多的只是人云亦云的盲從。

  二、論證的過程:是應用資訊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獲取資訊到自己的觀點應當是一個合理的邏輯推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差錯可能會出現造成最終結果的差錯。

  三、情感等心理因素:心理很大程度上影響認知、思維。這種影響可能會很大。有很多程度當心理因素穩定後,偏見也會相應穩定下來的。偏見是每個人、每個集體都具有的。我們需要明確自己有偏見,並且不斷反思自己。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應特別注意的標誌性詞語。

  偏見的影響

  偏見對個體的影響

  偏見影響家庭和睦:一個人帶著偏見去生活,常常會感覺到生活中處處都不美好,例如有些地區重男輕女的觀念很濃厚,一旦自己生了女孩往往覺得在周圍人中低一等,無形中會覺得自己比不上人家,這種情緒得不到釋放,就很可能影響家庭和睦,破壞家庭關係,同時也不利於家庭中孩子的成長,會對其留下心理陰影。

  偏見導致自卑心理:偏見往往由於自身與別人的不同,而往往自己是這種差距中弱勢的一方,由此可能導致弱勢的一方在心理上有包袱,長久得不到改變的話甚至會形成一種失落感,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從而進行自我否定,久而久之便會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陷入作繭自縛的困境。

  偏見導致自我認知偏差:而另一種情況是,懷有偏見的人,不肯承認自身的不足,把自身的差距歸結到對方的身上,或者認為別人是僥倖比自己好,或者是認為別人靠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藉此來掩飾自己的不足,在這樣畸形的意識下往往使其自我認知失實。

  偏見對群體的影響

  種族主義

  種族主義者往認為“每一個種族的特色和能力才幹都不同,各種族天生就有優劣之分。”世界圖書百科全書則指出,沒有找到任何證據證明„某個種族比另一個種族‟更優越。鼓吹種族主義的人不但對其它種族懷有偏見,還做出許多極端不公平的事情。例如有計劃的剝削其他人的權利。

  國家主義

  國家主義是一種整體的國民意識,認為自己的國家比其它國家優越,要將本國文化發揚光大,要增進國民的利益,把其它國家的文化和利益置於次等地位。政治學家Ivo Duchacek認為,國家主義使人類分裂,令人難以接受別人的觀點。結果人思考時會以自己國家的利益為出發點,通常先想到自己是美國人、俄羅斯人、中國人、埃及人、祕魯人等,最後才想到全人類的利益,不過很少人會往這方面想。由此可知國家主義也是一個範圍更大的群體偏見。當然,這種偏見沒有明確的正確與錯誤之分。

  地區保護主義

  地區保護主義在中國似乎是很盛行的,幾乎存在於各個領域。其中教育領域就很典型,例如高考的地域劃分就被詬病很久,其中尤其以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高考錄取分數尤為明顯。其他的一些保護主義也是不一而足。這些形形色色的地方保護主義其實就包含了偏見的形態,是特定區域群體間由於資源或是利益影響下的一種偏見趨勢。

  消除偏見的方法

  一、適當的反應

  避免反應過激。由於以往的經驗令可以是偏見受害者格外敏感,對任何帶點偏見的事都感到憤懣。但是憤怒往往導致不理智的後果。

  瞭解偏見的成因有助於緩解有此產生的心理不適感。人的狹隘觀念可能是從小養成的。與成年人如父母談論可能有所幫助。人懷有偏見是普遍的事情。特別是全球化國際化日益加劇的今天。

  防止„以惡報惡‟。受到偏見對待的人可能産生強烈的反感。受害者也許很想加以報復。不過這樣的行為會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

  儘量保持心平氣和。一切話不必都放在心上,抑制„以惡報惡‟的衝動。避免反擊令矛盾激化。不理會惡言,不是懦夫所為;剛相反,以長遠的效果來説,這是最切合實際的行動。

  適時挺身發言。未必所有的不平都必須默然忍受,採取適當步驟去自保是明智之舉。以仁慈、冷靜的態度與對方談談也許能夠使他改弦易轍。

  不要失去自尊心。不要把你的自尊心建在偏見之上。

  二、嘗試多種方式

  消除刻板印象,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從小培養人們客觀公正的待人,從認知上消除偏見;平等地位的接觸;加強群體接觸的社會規範,人都有服從攝會規範的傾向,為消除偏見,可以制定一些與原有偏見相牴觸的社會規範並加入一定的強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