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

      所謂學困生,通常是指教學過程中學習成績暫時處於落後的學生。學困生主要表現為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對數學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被動,在正常的教學要求下,對數學學習和完成學習任務有一定的困難。學困生是學生中的特殊群體,為了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必須對學困生的特殊性有深入的瞭解和研究。本文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想談談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
        一、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學科原因。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與系統性強並且應用廣泛等特點,在教學中若不能正確把握這些特點,就有可能使學生產生學習困難。這種抽象性使得數學學習活動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要求更高,如老師告訴學生直線是無限延伸的,但是學生用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圖上長度有限的線段,它的無限延伸性只能在腦中想象。而數學的系統性也很強,學習新知識是建立在已有知識基礎上的。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就形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如果沒有及時查漏補缺,造成新舊知識的斷鏈,就會造成學習困難。
        2.學生自身因素。學困生往往表現為成績不好、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信。他們普遍對學習數學知識缺乏興趣,求知慾不強,特別對於某些抽象性較強的概念、定理的學習難度很大,再加上學困的原因使他們產生了自我封閉的心理。還有些學生一遇到計算量較大、計算步驟較繁瑣的題目,就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缺乏戰勝自我的堅韌意志和信心。
        二、減少學困生的教學對策
        要想完全消除學困生是不可能的,但認真地分析不同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採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縮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轉化和預防,是完全可能的。
        1.尊重學生——點燃學習的熱情。
        俗語說: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喜歡一位教師時,就會喜歡他所教的學科,就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學好這門學科。 因此,教師要關心、熱愛、尊重學生,承認每個學生的人格尊嚴和人格平等,尊重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對於學困生,教師要傾注更多的愛,時刻把他們放在心中。 
        2.改進教學方法——體驗成功的喜悅。
     (1)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就要很慎重,既要考慮到優秀學生思維的發展,又要照顧學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學設計從內容的呈現、難點的突破到練習的設計都要合理而有層次。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我並沒有直接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而是將知識構建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利用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等模型, 讓學生在直觀的觀察中獲得對圓的感性認識。這就給了所有學生髮言的機會,當學困生有了回答問題的經歷並獲得成功後,就有了繼續往下學的興趣。在佈置作業時,我也非常注意難易練習的搭配,有必做題和選做題,作業的批改採用面批和課後批兩種方式,面批是為了及時糾正輔導,而課後批又是為了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讓他們更有學習的信心。要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層次學生採用不同的輔導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這樣既能促進優生能力的發展,又能調動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
        (2)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如,對待同一個問題可作不同的要求: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我會說:你答對了,能否再想想,還有更好的說法嗎?使他們覺得不僅要答對,還需最好的方法,還應該努力。對中等生我會說:回答正確,說明你很認真。對學困生我會說:你真會動腦筋,這個問題比較難,但是你回答出來了,說明你很聰明。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越來越自信,對學習越來越感興趣。要讓學困生們在賞識中得到品德的修養、人性的交流、自主的發展,讓評價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心靈,讓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可持續性發展。
        (3)跟蹤反饋,鞏固提高。
        學困生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學習習慣差,因此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改變他們學習數學困難的比較關鍵的環節。教師要耐心指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對他們繼續以後的學習會終身受益。小學生年齡小,有些學困生的心智水平與生理髮展沒有同步,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緒不穩定,稍微放鬆要求,學習就會掉隊。因此,平時要多關注學困生,嚴格要求,對於其存在的知識缺陷,反覆訓練,直到正確掌握,磨鍊其意志, 逐步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家校合作——共促成長。
        學校教育在學生的教育中起著主導作用,但它不能替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僅影響著學校教育,還影響著一個人的終生。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爭取家長的支援,加強與家庭之間的密切合作,創設良好的家庭氣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配合自己的教育教學,讓家校合作成為促進學困生情感發展的搖籃,從外部因素上保證學困生良好的情感的養成,特別是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總之,學困現象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與學習過程並存的問題,是一個值得認真探索和研究的緊迫課題。關注這一現象,勢必有相應的策略,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與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