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相同才能輸血的原因

  血型是對血液分類的方法,通常是指紅細胞的分型,其依據是紅細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遺傳的抗原物質。抗原物質可以是蛋白質、糖類、糖蛋白或者糖脂。通常一些抗原來自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或密切連鎖的幾個基因的編碼產物,這些抗原就組成一個血型系統。在人類,目前已經發現併為國際輸血協會承認的血型系統有30種,有ABO血型系統、Rh血型系統、MNS血型系統、P血型系統,而其中又以ABO血型系統和Rh血型系統***恆河猴因子***最為重要。血型系統對輸血具有重要意義,以不相容的血型輸血可能導致溶血反應的發生,造成溶血性貧血、腎衰竭、休克以至死亡。新生兒溶血癥也和血型密切相關。

  

  人體有10餘個血型系統,其中最為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統和Rh血型系統,尤其是ABO血型系統。輸血時必需血型相同,並且供者的血和受者的血相互配合才能進行,否則輸血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輸血反應。原因可從ABO血型系統和人體免疫反應兩個角度予以闡明。

  ABO血型系統共有A型、B型、AB型和O型4個血型,前三者還有亞型。定血型的根據是紅細胞表面稱為血型抗原的糖蛋白分子。紅細胞表面有A抗原者為A型,其血漿中有抗B抗原的抗體***簡稱抗B抗體***;紅細胞表面有B抗原為B型,血漿中有抗A抗原的抗體***簡稱抗A抗體***;兼有A抗原和B抗原為AB型,血漿中無抗A、抗B抗體;紅細胞表面無A抗原和B抗原,只有這二種抗原的前體H物質者為O型,但其血漿中卻有抗A、抗B抗體。

  免疫學的一條規律是抗原與其相對應的抗體可以發生特異性結合,形成抗原一抗體複合物,***如A抗原與抗A抗體、B抗原與抗B抗體***,此種複合物在血漿中受補體***血型中另一種球蛋白***的作用下,抗原所在的紅細胞可以發生溶解而出現溶血現象。因此,異型輸血***即血型不相同間輸血***,如將A型者的血液輸給B型者的體內,則此B型受血者體內便可存在兩對抗原一抗體複合物,第一對為受血者本身的B型紅細胞與供血者A型血漿中的抗B抗體,另一對為供血者的A型紅細胞與受血者血漿中的抗A抗體。這兩對複合物在補體蛋白的作用下,供者與受者的紅細胞可發生溶解,出現以溶血反應為主的輸血反應,臨床可見到畏寒發熱、黃疸、肝脾腫大、血紅蛋白尿、貧血等症狀。因此,任何人輸血前必需驗血型,血型相同且相互配合者才能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