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什麼

  產後出血是很危險的,那麼,?產後出血怎麼處理?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一、子宮收縮乏力

  是產後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影響子宮肌收縮和縮復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常見因素有:

  1、全身因素產婦精神過度緊張,對分娩恐懼;體質虛弱或合併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2、產科因素產程延長使體力消耗過多;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宮腔感染等可引起子宮肌水腫或滲血,影響收縮功能。

  3、子宮因素

  ①子宮肌纖維過分伸展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巨大胎兒;

  ②子宮肌壁損傷剖宮產史、肌瘤剔除術後、產次過多、急產等;

  ③子宮病變子宮肌瘤、子宮畸形、子宮肌纖維變性等。

  4、藥物因素臨產後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或子宮收縮抑制劑。

  二、胎盤因素

  1、胎盤滯留胎盤多在胎兒娩出後15分鐘娩出,若30分鐘後胎盤仍不排出,胎盤剝離面血竇不能關閉而導致產後出血。常見原因有:

  ①膀胱充盈使已剝離胎盤滯留宮腔;

  ②胎盤嵌頓子宮收縮藥物應用不當,宮頸內口附近子宮肌出血環形收縮,使已剝離的胎盤嵌頓於宮腔;

  ③胎盤剝離不全第三產程過早牽拉臍帶或按壓子宮,影響胎盤正常剝離,剝離不全部位血竇開放而出血。  2、胎盤粘連或植入常見原因有多次人工流產、宮腔感染損傷子宮內膜和原發性蛻膜發育不良等。

  3、胎盤部分殘留指部分胎盤小葉或副胎盤殘留於宮腔,影響子宮收縮而出血。有時部分胎膜殘留宮腔亦可引起出血。

  三、軟產道裂傷

  軟產道裂傷後未及時檢查發現,導致產後出血。常見原因有陰道收縮助產如產鉗助產、臀牽引術等、巨大兒分娩、急產、軟產道組織彈性差而產力過強。

  四、凝血功能障礙

  任何原發或繼發的凝血功能異常,均能發生產後出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產科合併症,因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產後切口及子宮血竇大量出血。胎盤早剝、死胎、羊水栓塞、重度子癇前期等產科併發症,可引起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而導致子宮大量出血。

  產後出血怎麼處理

  1、 警惕

  陰道分娩的產後出血與手術產有一定的區別,尤其是產道損傷的出血,表現形式各異,應當提高認識,我院多年來堅持產後6h觀察,尤其是產後2h留在待產區域,由助產士觀察,可以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觀察時,可以藉助監護儀,但子宮底的高度,會陰傷口的情況,產婦的主訴應當極度重視。按照產後出血的預防和管理的明確責任,記住:“一到位:失血量評估要到位。兩重視:重視高危產婦,重視團隊協作。三個正確:正確按摩子宮,正確使用藥物,正確選擇手術”,提高產後出血救治水平。

  2 、保留靜脈通道

  產後保留靜脈通道十分必要,在補充體內消耗的同時,便於及時處理產後出血。產後應當準確記錄出血量並進行是否需要輸血的評估。

  3 、軟產道的處理

  陰道分娩時,會陰側斜切傷口應夠長,應當避免裂傷的發生,產後應常規檢查宮頸和陰道,對子宮收縮良好的產後出血,尤其應考慮有宮頸裂傷的可能,既往有宮頸裂傷致產後出血死亡的報道,宮頸裂傷應及時發現並立即縫合 j。對於宮頸裂傷>2 cm時,應當在裂傷上緣0.5 cm處實施縫合,運用可吸收線,可以間斷也可以連續縫合。陰道裂傷應查清頂端位置,有無傷口延裂,對確認破裂或撕裂處應徹底止血,按解剖層次逐層縫合傷口,縫合時應超過頂端0.5~1.0 cm,注意防止回縮的血管漏縫,縫線應拉緊,縫合時注意不留死腔。如果見有明顯的出血點,應用絲線結紮或縫扎。同時還應當加強產後觀察,如遇感肛門墜脹、傷口疼痛、排尿困難、會陰部有藍紫色浸血時,應及時做肛指檢查,瞭解有無觸痛血腫塊,一經發現血腫進行性增大,應當切開血腫,清除積血,必要時在血腫處放置引流管,徹底止血後縫合切口。

  4 、宮縮乏力的處理

  給予縮宮素、前列腺素類製劑,葡萄糖酸鈣等藥物促進子宮收縮,配合徒手揉壓子宮,促進子宮收縮,最長按壓在4h以上。出血凶猛的或保守治療無效時,可以做雙側子宮動脈栓塞。

  5 、輔助條件

  患者必須取合適體位、有經驗的醫生手術協助、良好的照明、陰道拉鉤,便於暴露深部或頂端,以及有良好的麻醉支撐,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陰道填塞後,密切觀察下,將患者轉移到裝置完善的手術室或轉診上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