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便祕有什麼原因

  導致便祕的原因有哪些?這是日常生活中許多人想要了解的一個問題,便祕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現便祕,生活習慣不良也容易引起便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引起便祕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引起便祕的原因

  一、器質性病因:

  1、腸管器質性病變:腫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腸腔狹窄或梗阻。

  2、直腸、肛門病變:直腸內脫垂、痔瘡、直腸前膨出、恥骨直腸肌肥厚、恥直分離、盆底病等。

  3、內分泌或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旁腺疾病等。

  4、系統性疾病:硬皮病、紅斑狼瘡等。

  5、神經系統疾病:中樞性腦部疾患、腦卒中、多發硬化、脊髓損傷以及周圍神經病變等。

  6、腸管平滑肌或神經源性病變。

  7、結腸神經肌肉病變:假性腸梗阻、先天性巨結腸、巨直腸等。

  8、神經心理障礙。

  9、藥物性因素:鐵劑、阿片類藥、抗抑鬱藥、抗帕金森病藥、鈣通道拮抗劑、利尿劑以及抗組胺藥等。

  如果便祕無上述等明確病因,稱為功能性便祕。在有便祕史的人群中,功能性便祕約佔50%。

  二、功能性病因:

  1、進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纖維素或水分不足,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

  2、因工作緊張、生活節奏過快、工作性質和時間變化、精神因素等干擾了正常的排便習慣。

  3、結腸運動功能紊亂所致,常見於腸易激綜合徵,系由結腸及乙狀結腸痙攣引起,除便祕外同時具有腹痛或腹脹,部分病人可表現為便祕與腹瀉交替。

  4、腹肌及盆腔肌張力不足,排便推動力不足,難於將糞便排出體外。

  5、濫用瀉藥,形成藥物依賴,造成便祕。

  6、老年體弱、活動過少、腸痙攣導致排便困難,或由於結腸冗長所致。

  引起便祕該怎麼辦

  1、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可以定一個穩定的生理時鐘,到了那個時刻就去上廁所,就算上不出來也沒關係,長期做下去會養成習慣的。不過上廁所時千萬不要拿著書或報紙如廁,這樣容易分心,對於排便不利。

  2、切忌胡亂用瀉藥:便祕了最應該禁忌的就是亂用瀉藥,這不僅會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更會削弱腸道功能,讓腸壁肌肉變得軟弱無力,從而對藥物產生依賴性。

  3、每日適當運動不可少:不管是節食期還是平常生活中都應最好保持適當的運動,適量運動除了有益健康和減肥外,還可有效防治便祕。比如仰臥屈腿,深蹲起立,騎自行車等能加強腹部的運動,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促進排便。

  4、學會多多喝水:不慣是便祕了,還是平常生活中,都應該多飲水,建議每天飲水可在1500ml以上。喝水可以使腸道保持足夠的水分,有利糞便排出。

  5、生活作息不可亂: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合理的生活作息,8小時睡眠不可少,避免熬夜,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節食期就更需這麼做了。因為節食期人體免疫力本就相對低下了,若此時還不注意休息,身體更加受不了。而且,養成良好的作息有助平衡自律神經,讓腸胃通暢,防止便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