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不拉大便的原因

  做了父母后,孩子的吃喝拉撒都成了家庭頭等大事,孩子便祕也困擾著很多父母,要麼幾天不拉,要麼一拉就大便出血,孩子疼得直哭,各種辦法試了都不見效,真是讓人頭大。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後液體吸收餘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乾燥。飲食不足時間較久引起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迴圈,加重便祕。

  食物成分

  不當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鹼性,乾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增加,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則大便潤利。如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皁,糞便增多,且易便祕。碳水化物中米粉、麵粉類食品較穀類食品易於便祕。小兒偏食,許多小兒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祕。

  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祕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學習時間不能隨時排便,上課時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祕的常見原因。常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癥、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祕。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痺也常使大便祕結。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少而便祕,如抗膽鹼能藥物、抗酸劑、某些抗驚厥藥、利尿劑以及鐵劑等。

  體格與生理異常

  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祕。應進行肛門指檢、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有的患兒生後即便祕,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精神因素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祕。

  嬰兒便祕怎麼辦

  按摩法

  手掌向下,平放在寶寶臍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這不僅可以加快寶寶腸道蠕動進而促進排便,並且有助於消化。

  開塞露法

  將開塞露的尖端封口剪開,管口處如有毛刺一定要修光滑,並先擠出少許藥液滑潤管口,以免刺傷寶寶肛門。讓寶寶側臥,將開塞露管口插入其肛門,輕輕 擠壓塑料囊使藥液射入肛門內,而後拔出開塞露空殼,在寶寶肛門處夾一塊乾淨的紙巾,以免液體溢位弄髒衣服或床單。同時囑咐寶寶要儘量等到不能忍受的時候再 排便,以使藥液充分發揮刺激腸道蠕動、軟化大便的作用,達到最佳通便效果。 ***但不建議經常給寶寶使用 ,易造成依賴性,然後發展為習慣性便祕***

  甘栓法

  將手洗乾淨,然後將圓錐形甘油栓的包裝紙開啟,緩緩塞入寶寶肛門,而後輕輕按壓肛門,儘量多待片刻,以使甘油栓充分融化後再排便。

  肥皂條法

  洗淨雙手,將肥皂削成長約3釐米、鉛筆粗細的圓錐形肥皂條,先用少許水將肥皂條潤溼後再緩緩插入寶寶肛門內。同樣儘量讓肥皂條在肛門內多停留一段時間,以達到充分刺激暢道蠕動的作用。

  如何預防便祕:

  以上方法不宜長期使用,否則,孩子會產生依賴。應對小兒便祕的根本方法還是要防患於未然,也就是說,預防便祕很重要。父母應該注意從調理寶寶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習慣、保證適當活動量這幾個方面入手。

  均衡膳食

  寶寶的飲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穀雜糧以及各種水果蔬菜都應該均衡攝入,小寶寶則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腸道內的纖維素,促進胃腸蠕動,通暢排便。

  定時排便

  訓練寶寶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一般來說,寶寶3個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幫助他逐漸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了。從3個月開始,每天早晨餵奶後,父母就可以幫助寶寶定時坐盆,注意室內溫度以及便盆的舒適度,以使寶寶對坐盆不產生厭煩或不適感。

  保證活動量

  運動量不夠有時也容易導致排便不暢。因此,要保證寶寶每日有一定的活動量。 腹部按摩 對於還不能獨立行走、爬行的小寶寶,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適當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長時間把寶寶獨自放在搖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