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逗人喜愛的原因

  嬰兒***Infant,baby***是指小於1週歲的兒童。嬰兒在這個階段生長髮育得特別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長髮育最旺盛的階段。


嬰兒

  

  中青線上-中國青年報

  為什麼嬰兒的樣子大家見了都覺得可愛?為什麼有的嬰兒要比別的嬰兒更令人憐愛?上世紀40年代,奧地利動物學家、1973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洛倫茲通過實驗,歸納出了構成嬰兒的可愛性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大圓頭;大而突出的額頭***錛兒頭***;位置在頭部的中線之下的大眼睛;短小、胖乎乎的四肢和手腳;圓胖的體形;柔軟、有彈性的面板;肥嘟嘟的兩頰;動作笨拙。此外,大瞳仁、小鼻子、細眉毛、酒窩等身體特徵和天真、好奇、調皮等性格也被認為很可愛。

  那些強烈地體現出這些特徵的嬰兒會被認為特別漂亮可愛、脆弱無助,會讓大人不由自主地萌生憐愛之心,情不自禁地表現出關愛之舉,例如低頭察看、撫摸、輕拍、尖著嗓子叫小名暱稱等等。面對這樣的嬰兒,大人會消除戒心,感到親密、溫暖,很容易形成感情紐帶。這些反應是與生俱來的,不管是在哪種文化環境中長大的人都普遍具有。

  嬰兒並不是為了吸引大人而進化出這些可愛的特徵的。這些特徵大多是嬰兒在發育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例如,為了擁有人類那顆巨大的大腦,嬰兒在出生後大腦還要持續快速地發育,這就使得嬰兒有相對較大、較圓的腦袋。嬰兒眼睛的位置較低,隨著兩頰和下巴一帶的骨頭的發育,眼睛位置才逐漸往上移。嬰兒鼻子裡的軟骨組織還未發育好,所以鼻子顯得小而扁平。嬰兒胖乎乎的肢體和柔軟的面板,是在為身體的生長留下餘地。嬰兒的動作顯得笨拙,是因為要讓肌肉群的運動達到協調,需要經過數年的練習。

  嬰兒的可愛特徵不是“有目的”地進化出來的,但是這些特徵能在大人心中激發可愛的感覺,則是進化而來的,原因很簡單:如果大人覺得他們的嬰兒的這些特徵很可愛,就會更願意去保護、照顧他們,嬰兒就能更好地生存下來,基因也能得到更好的傳播。那些不覺得這些特徵可愛的人的基因將難以遺傳下來,而被淘汰掉。

  成人的這種感情超越了血緣。我們不僅覺得自己的嬰兒可愛,也會覺得別人家的嬰兒可愛。因此,領養嬰兒在人類社會特別盛行,而殺戮嬰兒則被視為最無人性的殘忍行徑之一。

  這種感情也超越了物種界限。人類屬於哺乳動物,哺乳動物有相近的發育過程,它們的幼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和人類嬰兒相近的特徵。因此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的幼仔都讓人覺得很可愛。隨著幼獸的逐漸長大,其可愛程度也逐漸降低。某些動物即使在成年後仍然具有人類嬰兒的某些特徵,它們就成了最受歡迎的可愛動物,例如大熊貓、樹袋熊。

  當然,這些動物並不是為了討好人類而進化出那些可愛的特徵,而是由於其他原因。大熊貓以竹子為食,為了能咀嚼竹子,需要有高度發達的嘴巴肌肉和臼齒,因此有了大而圓的腦袋。大熊貓的黑眼眶讓它的眼睛顯得很大,這和它的四肢黑色皮毛一樣,可能是起到偽裝作用,讓大熊貓在竹林裡進食時,能與斑駁的竹林背景融為一體,不容易被發現。這些另有來歷的特徵,碰巧符合了人類對可愛的標準。這些可愛的野生動物是進化的偶然產物,但是人類也有意識地按可愛的標準培育出類似波斯貓、哈巴狗的寵物。

  這種感情甚至也超越了生物與死物的界限。即使是死的東西,只要具有嬰兒的某些特徵,也會讓人覺得可愛。甚至簡單到把一大一小兩塊圓石頭疊在一起,或者一個微笑符號:-***,都會讓人覺得可愛。藝術家和商人在設計卡通形象、玩具和吉祥物時,充分地利用了這個人性的弱點。最著名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和最流行的布玩具泰迪熊,都經歷了一個從真實性逐漸向可愛性轉化的過程。當米老鼠於1928年首次在銀幕上出現的時候,它還很像老鼠,此後迪斯尼經過多年的摸索,逐步讓它“嬰兒化”:頭、腦門、眼睛變大,耳朵位置靠後,四肢變粗……變得越來越可愛,但也越來越不像老鼠。泰迪熊在20世紀初上市時,身體部位的比例很接近一頭真實的小熊。此後逐漸向嬰兒特徵靠攏:眼睛變大、前額變高、口鼻變短。只不過泰迪熊的演變並非某個人的創作,而是市場競爭的結果,那些更像嬰兒的泰迪熊銷路會更好,市場佔的份額會更大,就像是一種自然選擇。

  由於人們對可愛的感覺只是由某些特徵的刺激引起的,巧妙設計、誇大這些特徵的藝術作品、工藝品就會讓人覺得異常可愛,甚至顯得比真人還可愛。當然,如果過分地誇張,就會讓人覺得怪異而不是可愛了。在洛倫茲看來,美國女藝術家羅絲·歐尼爾在1909年創造出來的邱比娃娃就代表著可愛的極限。真實的嬰兒是很難長得那麼誇張的。因此,當人們見到一個長得特別可愛的嬰兒時,就會覺得他或她漂亮得不像是真的,用我的閩南老家的話來說,叫做“水啊像畫公仔***漂亮得就像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