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血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維生素C***抗壞血酸***是膠原蛋白形成所必需的,它有助於保持間質物質的完整,如結締組織,骨樣組織以及牙本質。嚴重缺乏可引起壞血病。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壞血病的發病原因。
壞血病的發病原因
維生素C屬於己糖醛酸,因具有抗維生素C缺乏病的作用,故舊稱抗壞血酸***ascorbicacid***,為無色結晶,有酸味,溶於水,具有很強的還原性。在酸性溶液中轉為穩定,受光、熱、銅、鐵氧化分解,在鹼性溶液中極易破壞。食物加工處理不當,貯存過久,維生素C損失很大。新鮮蔬菜和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很高,如柿椒、苦瓜、菜花、甘藍、青菜、塌棵菜、薺菜、菠菜等,水果有酸棗、紅果、沙田柚、刺梨、沙棘、獼猴桃等,都富含維生素C。下面專家介紹壞血病是怎麼引起的。
1、攝入不足一般動物體內可以從葡萄糖和其他單糖合成維生素C,而人類和某些動物***猴子、豚鼠、鳥類、魚類***體內缺乏合成維生素C所需要的古羅糖酸內酯氧化酶,不能合成維生素C,必須從外界攝入,如果攝入量不足即可導致壞血病。人工餵養兒容易缺乏維生素C,人乳中維生素C的含量為40~70mg/L,可以滿足一般嬰兒的需要,當然,要保證一定的攝入乳量。而牛乳中的維生素C含量僅為人乳的1/4,再經過儲存、稀釋、加工、消毒滅菌等處理,其維生素C含量所剩無幾。因此,用牛奶、奶粉、乳兒糕、米麵糊等餵養的嬰兒,如不及時補充新鮮蔬菜、水果,或偏食,可造成攝入不足。
2、消化、吸收障礙消化不良和慢性腹瀉時維生素C的吸收減少,胃酸缺乏時,維生素C容易在胃腸道內受到破壞。
3、消耗增加感染、發熱、外科手術、代謝增高和患病時,維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壞血病的預防
壞血病預防應從孕婦抓起,母乳維生素C含量高,是強調人乳餵養的理由之一,孕婦和乳母的飲食應包括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等,或維生素C片溶於水加糖口服,其維生素C的需要量約為每日80~100mg或更多,可以保證胎兒和乳兒獲得足夠的抗壞血酸,諸福棠***1936***曾做過實驗,只要每日攝入大白菜和白蘿蔔各0.5kg,母乳所含維生素C的濃度即能高達60mg/L***6mg/dl***
壞血病輕症一般在1~2天內區域性疼痛和觸痛減輕,食慾好轉,約4~5天后下肢即可活動,7~10天症狀消失,體重漸增,約3周內區域性壓痛全消,同時毛細血管脆性也恢復正常,巨幼紅細胞貧血經維生素C及葉酸治療後網織紅細胞顯見增多,骨骼病變及骨膜下出血所致血腫的恢復需時較長,重者需經數月消失,即使骨骼病變很重也易恢復,不致發生畸形,但若不予治療,壞血病兒可併發營養不良,出血或感染而死亡那麼,壞血病如何預防,下面專家介紹如何預防壞血病的措施
1、選擇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人類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是新鮮蔬菜和水果;動物性食物中僅肝,腎等含有少量,所以,膳食中應有足夠的新鮮蔬菜,特別是綠葉蔬菜,如能經常吃些水果,則更有助於預防維生素C的不足
2、改善烹調方法,減少維生素C損失:維生素C極易溶於水;對氧很敏感,特別是有鐵,銅離子存在時更易被氧化破壞,對鹼不穩定,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相當穩定,因此,在蔬菜烹調時要先洗後切,切好就炒,儘量縮短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炒菜不用銅器
高等植物中,就目前所知至少有5種酶系統能催化維生素C的氧化破壞,它們是維生素C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細胞色素氧化酶和漆酶等,其中除過氧化物酶外,都屬於含銅金屬酶,這些氧化酶系統在蔬菜中含量較多,特別是黃瓜和白菜,所以在蔬菜儲運過程中,維生素C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但這些酶系較維生素C更不耐熱,因此,在蔬菜烹調過程中強調急火快炒,做湯時強調湯開下菜,就是為了迅速破壞這些酶系,以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
另一方面,植物中所含的多酚類化合物對維生素C的氧化破壞又具有保護作用,如蘆丁,槲皮酮和有關的黃酮都具有此種作用,它們不僅能使食物中的維生素C穩定,而且能在腸道中,特別是在無胃酸或低胃酸腸道病人的腸道中發揮穩定維生素C的作用
3、利用野菜,野果及維生素製劑:很多野菜,野果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如苜蓿,馬齒莧,馬蘭頭,枸杞,野莧菜,芥菜等,維生素C含量可高於普通蔬菜的數倍至10倍;野果中的刺梨,石榴,酸柳,酸棗,獼猴桃和金櫻子等所含維生素C可比一般柑橘高50~100倍,是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在新鮮蔬菜,水果供應困難的條件下可以選用,維生素C製劑國內已能大批生產,亦可適當利用